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761)

作品数:7 被引量:144H指数:7
相关作者:郝日明侯喜林李梅韩瑞超马燕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桂花
  • 2篇亲缘
  • 2篇亲缘关系
  • 2篇桂花品种
  • 2篇PCR
  • 2篇SRAP-P...
  • 1篇电导
  • 1篇电导法
  • 1篇幼胚
  • 1篇植物
  • 1篇生长调节物质
  • 1篇树种
  • 1篇亲缘关系研究
  • 1篇外植体
  • 1篇离体培养
  • 1篇萌发
  • 1篇木本
  • 1篇木本观赏植物
  • 1篇木本植物
  • 1篇聚类分析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7篇郝日明
  • 3篇李梅
  • 3篇侯喜林
  • 2篇臧德奎
  • 2篇马燕
  • 2篇韩瑞超
  • 1篇单晓政
  • 1篇周莉花
  • 1篇王金虎
  • 1篇谢晓金
  • 1篇赵宏波

传媒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野生桂花繁育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对湖南省浏阳市周洛村桂花峡、福建省长汀县官坊村石峰寨东北坡和南坡、浙江省龙泉市供村及张公桥和毛圩村6个野生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居群中桂花单株的性别比例进行了统计,并对单性雄株和两性株的花部雌蕊形态、花粉粒数量和外部形态及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情况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6个居群中雄性比率差异较大(0~0.62),平均值接近0.5;其中,石峰寨东北坡和南坡居群的雄性比率最大(0.62),张公桥居群的雄性比率最小。两性株花的雌蕊发育正常,而单性雄株的花具有退化雌蕊的痕迹。不同居群及个体间每个花药的花粉粒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且单性雄株每个花药的花粉粒数量多于两性株,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单性雄株和两性株的花粉粒形态一致,花粉粒均为长椭圆形、极轴长16μm、具三沟和网状雕纹型表面纹饰;花粉均具有较高活力且均能在柱头上萌发。结合对木犀属(Osmanthus Lour.)其他种类的观察结果认为:桂花的繁育系统应属功能性的雄全异株,这种繁育系统可能为两性同体与雌雄异株间的过渡类型,在木犀属的其他种类中也能观察到雄全异株的存在。
郝日明赵宏波王金虎周莉花
关键词:雌蕊花粉粒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研究被引量:27
2009年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以柊树[Osmanthus heterophyllus(G. Don.)P. S. Green]和华东木犀(Osmanthus cooperi Hemsl.)为对照种,研究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88个品种、1个野生种的亲缘关系,18对SRAP引物共获得296个位点,其中248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83.78%。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6.4个位点和13.8个多态性位点。其中,银桂品种群的Shan-non信息指数(0.3412)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2191)最高。遗传变异估算表明:桂花遗传分化系数为52.95%,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品种群之间,说明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62为截值,可将91份种质分成6类;各品种群的品种往往聚在一起;四季桂品种群与其他品种群遗传距离较远;色质较深的金桂往往与丹桂品种群的多个品种聚在一起。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基于形态的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相符。
李梅侯喜林郝日明
关键词:桂花SRAP-PCR聚类分析
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2年
对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外植体类型、基本培养基种类、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并分析讨论了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污染、褐化和玻璃化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马燕韩瑞超臧德奎郝日明
关键词:木本植物外植体生长调节物质褐化
桂花幼胚的离体培养及生根诱导被引量:7
2013年
对3个桂花品种大花金桂、籽银桂、籽丹桂进行幼胚的离体培养,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组合对离体幼胚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对萌发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幼胚萌发的适宜培养基,大花金桂为:B5+1 mg/L 6-BA+3 mg/L GA;籽银桂:B5+2 mg/L 6-BA+2 mg/L GA;籽丹桂:B5+1.5 mg/L 6-BA+1 mg/L GA。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 MS+2 mg/L NAA。
马燕韩瑞超臧德奎郝日明
关键词:桂花幼胚离体培养萌发
桂花SRAP-PCR体系的确立及验证被引量:16
2009年
以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品种‘早银桂’的总DNA为模板,对SRAP-PCR扩增体系中的模板DNA用量,Mg2+、dNTPs和引物浓度以及TaqDNA聚合酶用量进行单因子实验,确立了适合桂花总DNA的SRAP-PCR反应体系:反应体系总体积10μL,包括30 ng模板DNA、2.5 mmol.L-1Mg2+、0.20 mmol.L-1dNTPs、0.4μmol.L-1上下游引物和0.75 UTaqDNA聚合酶及1×PCR buffer。采用SRAP引物组合pm21-em8,以78个桂花品种的总DNA为样品,对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初步验证,共扩增出632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75.32%;扩增位点15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6.67%。运用优化的SRAP-PCR体系,使用筛选出的18对SRAP引物组合对88个桂花品种、1个桂花野生种以及2个外类群〔柊树O.heterophyllus(G.Don)P.S.Green和华东木犀O.cooperiHemsl.〕的总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9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48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3.78%。实验结果显示,运用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获得的DNA条带清晰、扩增结果稳定、多态性较丰富;SRAP分子标记可用于桂花遗传多样性、品种资源鉴定、亲缘关系以及系统进化等方面的研究。
李梅侯喜林郝日明
关键词:桂花扩增体系
南京地区12种常绿阔叶树种冬季抗寒性动态变化被引量:46
2009年
选取南京地区露地引种的12种常绿阔叶树种,借助电导法对其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种常绿树种在2003年与2005年冬季期间,抗寒能力高低排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与重复性。12种常绿树种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期间随冬季低温诱导进行其抗寒能力呈逐渐增强趋势,其中在1月中旬树种抗寒能力均达到最强,而通常在10月份或3月份期间树种抗寒能力最弱。比较而言,12种常绿阔叶树种对冬季低温条件响应的快慢程度各有差异,其中樟科的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浙江樟(Cinnamomum japonicum)属于低温快速响应型,而冬青科的冬青(Ilexpurpurea)、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属于低温滞缓响应型,其余树种为正常响应型。12种常绿阔叶树种试验所得抗寒能力结果与引种地冬季观察结果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研究结果可为常绿阔叶树种进一步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引种与栽培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谢晓金郝日明
关键词: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电导法
部分桂花品种亲缘关系及特有标记的ISSR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以柊树[Osmanthus heterophyllus(G.Don.)P.S.Green]和华东木犀(Osmanthus coo-periHemsl.)为对照种,研究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Lour.)81个品种、1个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28个引物共获得28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63个,多态性比率达93.93%,在4个品种群中,银桂品种群的Shannon信息指数(0.370 7)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241 7)最高。(2)遗传变异估算结果显示:桂花遗传分化系数为57.39%,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品种群之间。(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相似系数0.71为截值,可将84份种质分成4类,各品种群的品种往往先聚在一起。其中四季桂品种群与秋季开花的3个品种群遗传距离较远,色质较深的金桂品种往往与丹桂品种聚在一起。研究表明,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基于形态的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相符;引物ISSR12和ISSR27结合可以将84份种质区别开来。
李梅侯喜林单晓政郝日明
关键词:桂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