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079)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3
相关作者:曾仲黄汉飞段键林杰夏志超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胆道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2篇胆道镜
  • 2篇胆道探查
  • 2篇胆管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探查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外科
  • 2篇结石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机构

  • 1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鄂东医疗集团...

作者

  • 10篇曾仲
  • 7篇黄汉飞
  • 6篇段键
  • 5篇林杰
  • 3篇徐王刚
  • 3篇夏志超
  • 3篇黄智
  • 2篇彭沙沙
  • 2篇王昆华
  • 2篇张海燕
  • 1篇展希
  • 1篇杨世昆
  • 1篇吕娅
  • 1篇张玉君
  • 1篇王琦
  • 1篇夏仁品
  • 1篇张伟鑫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38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也是目前肝脏外科及肝移植临床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在多种疾病和应激条件下被大量激活,p38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是导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就近年来有关p38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张海燕黄汉飞曾仲
关键词:P38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经肝断面胆道探查取石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估经肝断面胆道探查替代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122例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64例患者行左肝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58例患者行左肝切除联合术中经肝断面残端胆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2例患者中105例获随访,随访率为86.1%,随访期为2年,2组患者均无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术中通过肝断面途径胆道探查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一种有效的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住院时间,有效避免胆总管切开和T管引流所带来的并发症。
黄智彭沙沙段键黄汉飞林杰苏子庭曾仲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
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疗效评价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评估不同手术方式对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肝包虫病人77例临床资料。分为3组,A组31例(行内囊摘除+外囊缝闭引流术),B组27例(行完整外囊剥除术),C组19例(行肝部分切除术);对3组病人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短期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均数用t检验,组间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3组病人基本情况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2.4±22.4)min、(102.9±18.6)min和(200.5±21.2)min,P=0.007;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7.3±17.2)m L、(213.5±60.6)m L和(287.9±95.7)m L,P=0.006;腹腔引流时间分别为(12.6±3.3)d、(7.7±1.6)d和(6.5±1.8)d,P=0.021;残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0和0,原位复发率分别为7.4%、0和0,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3±1.2)d、(2.6±1.5)d和(2.7±1.6)d,P=0.008;进食时间分别为(2.5±1.2)d、(2.9±1.4)d和(3.0±1.4)d,P=0.048;住院时间分别为(7.3±1.1)d、(9.3±1.6)d和(9.9±1.4)d,P=0.005。术后每隔3个月通过电话随访,时间最久者6年,最短者1年半,A组出现2例复发,B、C组无复发情况。结论肝包虫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以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王琦段键林杰黄汉飞徐王刚夏志超张伟鑫曾仲
关键词: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肝部分切除术
调节性T细胞及其与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一、调节性T细胞的概述1.调节性T细胞的来源和分类20世纪70年代初期,Gershon等发现,T淋巴细胞种群中有一类细胞亚群具有抑制其他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特性,但并不清楚这一特殊的细胞亚群[1]。1995年Sakaguchi等研究发现在小鼠和人类的外周血中存在有5%~10%的CD4+T细胞持续较高水平表达CD25分子[白细胞介素(IL)—2受体α链],去掉这部分细胞的裸鼠则容易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
夏志超曾仲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移植免疫肿瘤免疫
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免疫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LRFA)治疗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60例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超声引导下LRFA 32例(LRFA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28例(LH组).LRFA组男25例、女7例,年龄38~84(61.13±12.30)岁;LH组男23例、女5例,年龄35~80(60.07±12.9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根治率、免疫状况、术后并发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LRFA组和LH组的手术根治率分别为96.9%(31/32)和100.0%(2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72(46.8±18.5)个月.与LH组相比,LRFA组术后4周、8周CD3+、CD4^+、CD8^+、CD4^+/CD8^+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RFA组术后8周外周血CD3^+、CD4^+、CD8^+、CD4^+/CD8^+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Treg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FA组无瘤生存时间明显长于LH组,两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7%、81.3%、56.3%和82.1%、71.5%、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LRFA可精确定位、动态观察消融过程,拓宽了射频消融的适用范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LRFA已成为特殊或高危部位原发性小肝癌微创治疗的主要手段.
彭沙沙郭浚夏国兵裴斐曾仲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肝切除术腹腔镜外科手术
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三种血流阻断方法的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3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间因原发性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中肝血流控制分别采用Pringle法(全肝阻断组,18例)、半肝血流阻断法(半肝阻断组,17例)、七步断肝法分步阻断(七步断肝组,10例)。比较3组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3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七步断肝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全肝阻断组与半肝阻断组(均P<0.05)。结论:利用七步断肝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安全、简便、可行,且对术者腹腔镜技术要求不高,适合各级医院借鉴和开展。
夏志超曾仲夏仁品杨世昆黄汉飞徐王刚林杰段键
关键词:腹腔镜
肝尾状叶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51例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 探讨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式及手术安全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肝尾状叶切除术的51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手术方式、手术路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进行总结。结果 51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患者均顺利切除癌灶,其中30例行单独尾状叶切除,21例联合其他肝叶切除;9例行逆行性肝尾状叶切除术。手术时间180.0~360.0 min,平均244.0 min;术中出血量400.0~1 000.0 m L,平均630.0 m L。全组均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大出血发生。术后发生明显并发症17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或改善。术后51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数为38.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9例,复发21例,转移12例;其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1%、54.7%及31.8%。结论 肝尾状叶切除术治疗尾状叶恶性肿瘤是有效和可行的。
苏子庭曾仲段键黄汉飞林杰徐王刚黄智
血红素氧合酶-1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脏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的表达和肝内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80只,空病毒组大鼠转染空病毒,诱导组大鼠转染HO-1过表达腺病毒,抑制组大鼠转染HO-1RNAi腺病毒。大鼠进行1:1配对,选取体质量较小者作为供体,体质量较大者作为受体,参照“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模型行肝移植。供、受体大鼠均于手术前24h经尾静脉注射腺病毒。(1)术前腺病毒转染效率检测:注射腺病毒后12、24h,Westernblot检测3组大鼠肝脏组织中HO-1的表达量。(2)肝移植术后受体大鼠肝功能检测:肝移植术后1、3、7、14d检测3组受体大鼠肝功能指标(ALT、AST、ALP、GGT)。(3)肝移植术后受体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损伤评分:术后1d和14d取受体大鼠肝脏组织制备成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并采用Suzuki损伤评分标准评价。(4)Westernblot检测受体大鼠肝脏组织中HIF-1α、VEGF、HO-1相对蛋白表达量。(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3组受体大鼠肝移植术后14d肝脏组织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计数小血管数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孟±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1)术前腺病毒转染效率检测:空病毒组、诱导组和抑制组大鼠术前注射腺病毒12h时肝脏组织中HO-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16、1.18±0.21、0.87±0.26,24h时分别为1.08±0.26、1.39±0.19、0.57±0.12,3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32,36.513,P〈O.05)。(2)肝移植术后受体大鼠肝功能情况:肝移植术后3d空病毒组、诱导组和抑制组大鼠ALT分别为(504±67)U/L、(438±47)U/L�
张治清展希黄汉飞段键张玉君王昆华曾仲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移植血红素氧合酶-1血管再生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随着人们对肝移植的研究逐渐深入,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一直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报道我国肝移植围手术期病死率已经降到5%以下[1]。外科设备发展、操作水平提高、技术不断革新以及一些基础研究的深入给肝移植带来更多的机遇。
张治清曾仲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胆管病因
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胆道探查一期缝合125例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行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125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结果:全组125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60~220 min,平均(106±32)min,总住院时间6~22 d,平均(10.2±3.8)d,术后发生漏胆2例,均经腹腔引流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病例随诊6个月至4年,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疗效满意。结论: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及精细手术操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行,可作为临床常规手术开展。
彭沙沙黄汉飞段键林杰黄智曾仲王昆华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道探查术一期缝合胆道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