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9140C7101030905)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周涛李精精琚忠云陈娟刘亮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自然循环
  • 2篇可靠性
  • 2篇非能动
  • 1篇电站
  • 1篇热流密度
  • 1篇临界热流
  • 1篇临界热流密度
  • 1篇密度研究
  • 1篇可靠性分析
  • 1篇建模方法
  • 1篇核电
  • 1篇核电站
  • 1篇非能动系统

机构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3篇周涛
  • 1篇王泽雷
  • 1篇琚忠云
  • 1篇张蕾
  • 1篇盛程
  • 1篇刘亮
  • 1篇李精精
  • 1篇陈娟

传媒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核安全
  • 1篇华电技术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核电站非能动系统硬件失效较少、物理过程失效较多的特点,基于非能动系统的定义和主要特性,对其可靠性进行了分析。以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安全壳冷却系统为例,通过对不同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的比较,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由于实际运行数据缺乏,数学方法的引入对非能动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陈娟周涛刘亮王泽雷
关键词:核电站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建模方法
非能动自然循环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被引量:25
2013年
非能动技术在核电工程领域越来越受重视,文章列举了非能动自然循环在核电系统中的应用,对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非能动自然循环可靠性分析目前的数学研究方法,并简要总结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非能动自然循环的发展方向。由于非能动自然循环存在失效的可能,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对非能动自然循环物理过程失效及其可靠性予以足够重视和积极研究;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系统运行过程中要能动与非能动相互结合,同时选择精确模型,完善非能动可靠性分析方法,准确实现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
周涛李精精琚忠云黄彦平肖泽军
关键词:自然循环非能动可靠性
窄矩形通道自然循环流动停滞与临界热流密度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在华北电力大学自然循环实验室进行了自然循环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的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流动停滞及传热恶化现象进行了观察。提出自然循环饱和沸腾条件下,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停滞-传热恶化发生机理。即自然循环流量漂移发生后会产生流型变迁不稳定,继而造成流量的持续波动,并导致停滞现象,从而使出口附近的液膜层在一定的热流密度下被完全蒸发并引起CHF现象。而窄矩形通道内,由于受间隙尺寸的限制,蒸汽流对加热面上的液膜层产生挤压作用,加热面上液膜层厚度因此会变得较薄,在较小的加热量下便能发生传热恶化。基于机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引入了考虑窄通道间隙尺寸效应的无量纲约束数Nconf和反映自然循环流动特点的特征因子C,分别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根据实验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了多元回归拟合,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值的比较发现,随着通道入口流速和系统压力的增大,CHF均增大;而随着出口干度的增大,CHF会减小。
盛程周涛张蕾肖泽军黄彦平
关键词:自然循环临界热流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