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06CGKS13YBM)

作品数:11 被引量:92H指数:8
相关作者:李勇华汪燕青雷志松黄允强黄红心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农村
  • 6篇新农村
  • 6篇新农村建设
  • 4篇自治
  • 4篇村民
  • 4篇村民自治
  • 3篇党组
  • 3篇党组织
  • 3篇新农村建设理...
  • 3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农村基层党组...
  • 2篇农村社区
  • 2篇均等化
  • 2篇基层党组织
  • 2篇公共
  • 2篇公共服务
  • 2篇公共服务均等
  • 2篇公共服务均等...
  • 2篇公职化

机构

  • 8篇浙江林学院
  • 3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11篇李勇华
  • 1篇雷志松
  • 1篇赵金辉
  • 1篇汪燕青
  • 1篇黄允强
  • 1篇黄红心

传媒

  • 4篇探索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中州学刊
  • 1篇东南学术
  • 1篇理论导刊
  • 1篇中国浦东干部...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社区管委会:对村民自治的除弊补缺——公共服务下沉背景下农村社区管委会体制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从对浙江舟山的实证调查得知,农村社区管委会实际上是乡镇政府向建制村延伸的派出机构。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服务下沉背景下国家政权重返农村基层的现实要求;表现了政府对现行"村委会"模式的除弊补缺和理顺"基层政权"与"自治组织"之间关系的积极努力。但舟山的管委会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内外洽合性问题,需作改进。在职能上,应改"社区管理委员会"为"社区管理服务站";在与村级组织(包括村委会)的关系上,应改事实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为"指导、支持、帮助和协助"的关系;在机构人员组成上,应变管委会与"两委会"之间的"角色交错"、"角色冲突"为"角色分离"、"各尽其职"。
李勇华
关键词:现代国家建构公共服务均等化村民自治
农村基层社会“社区化”管理辨析被引量:1
2012年
"农村社区建设"通常被理解成把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移植到农村建制村。它不仅包括广受褒奖的城市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等"建设内容"的下乡,也悄然伴随着令人担忧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下乡,特别是城市社区与基层政权关系模式的下乡。与农村村民自治不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强烈的行政化色彩和对基层政权的依附性,这种关系模式必然严重损害、扭曲村民自治制度,切不可夹带着引入乡村社会,因为村庄里有为数可观的集体资产要靠村民的"自治性"和"自治权"来守护。
李勇华
关键词:农村社区
村干部“公职化”对村民自治的实际影响及其政策建议——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政府给村干部发"工资"和支付养老保险的村干部"公职化"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学界普遍担心这会对村民自治制度造成实质上的损害。通过对浙江省部分乡村的实证研究可以认为:"公职化"对村干部的角色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村干部的利益代表性更加政府化;对乡-村关系也产生了影响,村干部更加听命于政府。但从总体上看,"公职化"政策没有对现有的乡-村关系造成实质性改变,它只是强化了既有的乡镇主导的乡-村关系。另外,"政府全额支付"模式下村干部的利益代表行为政府化更加显著,"部分支付"模式下的村干部对"公职化"政策更取赞成态度。对此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应强化对村干部的以村民利益为导向的广大村民参与的考核这一关键环节,村干部"工资"以"政府部分支付"模式更适宜。
李勇华汪燕青
关键词:村干部村民自治
新农村建设对村级党组织权威的提升效应及其解析——基于浙江省三类村庄的实证调研被引量:4
2008年
实证调查显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权威具有明显的提升效应。解析原因:一是公共财政支持下的新农村建设破解了执政党农村基层组织久求未解的制度性领导资源匮乏的困境。二是以村庄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初始阶段满足了广大村民群众蓄积已久的对村庄公共产品供给的诉求。由此得出四点启示:执政党对其基层组织要输送制度化的领导资源,提供制度化的展示舞台,基层组织要着力解决百姓急需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庄治理结构。
李勇华赵金辉黄红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级党组织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威重塑被引量:9
2007年
从政党理论的视角解析,新的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摆脱“权威危机”和“被边缘化”困境,重塑领导权威开创了历史新机遇、新路径。它破解了物质性资源匮乏的窘境,使农村党组织拥有了新的物质依托;激活了自身的组织性资源,使党组织重新焕发出凝聚力和战斗力;开辟了创新政治性资源的渠道,催生了党组织社会引导、社区治理的新型态。新农村建设开启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重塑权威的新时期。
李勇华雷志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
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的重塑与再构被引量:15
2006年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摆脱“能力危机”和“被边缘化”困境,重塑领导能力开创了历史新机遇、新路径。它可以破解物质性资源匮乏的困境,激活自身的组织性资源,催生社会引导、社区治理的新型态,开辟整合农村文化性资源的新途径。新农村建设还提出了“再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的历史性课题,开启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再构”的新阶段。
李勇华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中国传统村治的成功借用与改造被引量:3
2007年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是在江西赣州市农村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基层村治组织,它是对中国传统村治的借用和改造。在性质上,它不是抵制或对抗政府和准政府组织(村"两委会")的组织,而是沟通上下的桥梁和中介;在职能和作用上,它既贯彻政府和准政府组织的意志和要求,又代表和反映村民的利益和愿望;在运作原则上,则具有传统绅治所缺乏的现代民主品格。"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是一种新生事物,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应该给予肯定和推广。
李勇华黄允强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民主治村的重要制度创新——对赣州“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江西省赣州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产生、发展是对中国村治传统的成功借助和根本改造,是赣州农村内部的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对中国乡村民主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它不是对现有村庄“两委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的解构,而是对现有村庄治理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应努力保持和强化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作为村“两委会”领导下的村庄民间自治组织的本色,疏理和划清村“两委会”与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相互职责边界,加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内部的制度建设和自身的规范化管理。
李勇华黄允强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村庄治理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我国村庄治理的制度创新——新农村建设“赣州经验”解析被引量:10
2007年
赣州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是现有乡村治理制度供应短缺、不能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开始后所遇到的两大难题之背景下的产物,是村民自创、自有、自治、自享的民间组织。它是赣州农村内部的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对中国乡村民主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它大大降低了集体合作的成本,增进了集体行动的能力,保障了合作体的利益。它并不是对现有村庄“两委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的解构,而是在既有村庄治理的制度架构内运作。赣州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具有超越地域的普遍性意义。
李勇华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村庄治理
公共服务下沉背景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模式比较研究——来自浙江的调研报告被引量:22
2009年
浙江省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有宁波和舟山两种模式。从总体思路看,它们反映了公共服务大规模下村背景下国家政权重返农村基层的现实要求,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对现行"村委会"模式除弊补缺,理顺"基层政权"与"自治组织"、"行政"与"自治"之间关系的积极努力。从制度设计看,宁波与舟山显示出不同的思维路径和政治技能,宁波的"党组织路线"合理又合法,舟山的"行政路线图"则触犯了村民自治制度。宁波模式需完善,舟山模式须修正。
李勇华
关键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村民自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