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025105)

作品数:9 被引量:155H指数:8
相关作者:唐领余安成邦冯兆东汪卫国李春海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黄土高原
  • 4篇气候
  • 4篇孢粉
  • 4篇黄土高原西部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全新世
  • 3篇孢粉记录
  • 3篇干旱
  • 2篇植被
  • 2篇同位素
  • 2篇晚更新世
  • 2篇环境变化
  • 2篇更新世
  • 2篇干旱半干旱
  • 2篇干旱半干旱区
  • 2篇干旱区
  • 2篇半干旱
  • 2篇半干旱区
  • 2篇草原
  • 1篇有机质碳同位...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5篇唐领余
  • 5篇安成邦
  • 5篇冯兆东
  • 4篇汪卫国
  • 2篇李春海
  • 2篇王丽霞
  • 2篇李心清
  • 2篇郭兰兰
  • 1篇张虎才
  • 1篇赵传燕
  • 1篇马玉贞
  • 1篇陈发虎
  • 1篇孙爱芝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C_3植物δ^(13)C值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21
2006年
植物化石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指标常用来反映古气候的变化,然而碳同位素这个指标在特定地区反映气候的定量关系缺乏检验。研究剖面选择自中国的秦岭(34°14′24″N,106°55′30″E)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接近贝加尔湖地区(51°35′08″N,100°45′49″E)的研究剖面线,选择了3种C3植物(Artem isia scoparia,Ajaniaachilleides和Artem isia frigida),在剖面线上沿南北方向上每隔4′到5′采取一个样点,共选取161个C3植物茎叶样品进行了1δ3C值测定。同时收集了剖面线附近气象站的降水、气温等资料,用插值方法得到每个采样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分析表明:C3植物的1δ3C值分布范围为-30‰^-22‰,其平均值为-26.81‰,该平均值较全球C3植物1δ3C平均值偏正。通过对比C3植物1δ3C与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等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发现C3植物1δ3C、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有非常一致的变化趋势,而C3植物1δ3C和年均温不具有一致性。通过一元回归分析也同样发现C3植物1δ3C与年均降水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y=-0.0077x-24.838,n=161,R2=0.4418,p=0.01),与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y=0.7328x-28.806,n=161,R2=0.3685,p=0.01),而与年均温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y=-0.0461x-26.756,n=161,R2=0.0232,p=0.01)。在本研究区C3植物1δ3C对年均降水量和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响应十分显著,而对温度的响应不明显。研究区具有明显的降水和温度的梯度分布特征,是验证植物碳同位素与气候关系的理想场所,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其地面上的植物碳同位素息息相关。研究也说明,在本研究区或其他气候植物组合相似的地区可以利用古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来定量或半定量地反映古气候的变化。
王丽霞李心清郭兰兰
关键词:C3植物碳同位素干燥度
蒙古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5年
简要地回顾了蒙古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蒙古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侧重于对树轮、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物的研究。蒙古的树轮研究恢复了杭爱山(Hangai)地区过去 1 783年以来的温度变化及蒙古中东部地区过去 340多年以来的降水和径流量变化。蒙古全新世风成沉积主要分布在蒙古北部的走廊地带,全新世古土壤的层数可以和中国北方地区的古土壤层数对比。蒙古的湖泊研究显示蒙古全新世气候演化存在 2种模式,即冷干—暖湿型和冷湿—暖干型,这 2种模式以杭爱山为分界线。这说明蒙古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其水汽来源和水热组合存在差异。迄今为止,蒙古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仍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汪卫国冯兆东P.KhosbayarT.Narantsetseg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变化
甘肃静宁地区晚更新世晚期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被引量:27
2006年
在AMS^14C年代数据支持之下,提供了甘肃静宁地区酸刺沟剖面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分析结果表明,在44.2-11kaBP期间,静宁地区植被先后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森林和草原成分的相互消长,44—29kaBP期间(MIS3)气候以湿润为主,发育针叶林,温度低于现在;23kaBP之后,气候冷干,以稀疏草原为主,在末次盛冰期植被甚至演化为荒漠草原.北大西洋Heinrich事件发生时间和酸刺沟木本植物花粉含量显著降低的时间有很好的对应性,尤其是在H3之后.这说明Heinrich事件在孢粉记录中可以得到很好地反映.
李春海唐领余冯兆东汪卫国安成邦张虎才
关键词:黄土高原西部气候变化晚更新世
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孢粉记录被引量:36
2007年
采集甘肃静宁、定西、秦安等地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几个黄土剖面的孢粉样品,分别以晚更新世每个样品分辨率200—300年,全新世20—200年,揭示了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古植被曾经历过草原、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针叶林以及荒漠草原或荒漠几种植被的多次快速变化。在44.2—11kaBP期间,静宁地区植被主要表现为森林和草原成分的相互消长,其中44—29kaBP期间(MIS3)气候以湿润为主,发育针叶林,温度低于现在;23kaBP之后,气候冷干,以稀疏草原为主,在末次盛冰期植被甚至演化为荒漠草原。全新世大部分时间内是以草原或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植被为主。在全新世中期,约7.6—5.8kaBP有近1700年时间发育有森林植被,在这个时期当地自然植被覆盖度较高,而草原或疏林草原发育时期植被往往较稀疏,反映气候相对干冷。根据出现的不同类型植物的孢粉浓度及其生态环境特性,研究区早、中全新世,约8.8—5.8kaBP沉积环境较湿润;自3.8kaBP以后气候环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干,植被开始向草原荒漠化演变。然而,研究区整个全新世气候环境存在多次干湿交替现象,据孢粉记录,其中可能存在11次气候干寒事件。
唐领余李春海安成邦汪卫国
关键词:孢粉记录草原针叶林晚更新世以来黄土高原西部
13 ka BP以来黄土高原西部的植被与环境演化被引量:18
2008年
通过对黄土高原西部三个剖面的孢粉记录分析,重建了该区13kaBP以来详细的植被与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12.1kaBP以前,研究区植被以干草原为主,气候寒冷干燥。12.1-9.8kaBP植被变化显著。期间出现两次显著的湿润期,分别为12.1-11.4kaBP、11.2-11.0kaBP,可与博令暖期和阿勒罗得暖期对比;两次持续时间和强度明显不同的干旱期出现在11.4-1.2kaBP和11.0-9.8kaBP,可分别与中仙女木事件和新仙女木事件对比。经过短暂的快速变湿后,9.6-7.6kaBP研究区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气候波动频繁但总体温和偏干。7.6-4.0kaBP森林和森林草原植被出现,气候温暖湿润。其中6.6-5.8kaBP温带落叶阔叶林发育,为研究区全新世最适宜期。自4.0kaBP以来研究区草原和荒漠草原交替出现,气候在总体干冷的环境下存在次一级的干湿波动。
孙爱芝冯兆东唐领余马玉贞
关键词:黄土高原西部孢粉组合植被环境变化
黄土高原西部9~38kaBP的湿润气候被引量:6
2004年
野外调查表明,沼泽 湿地相地层在黄土高原西部广泛分布,测年结果表明该地层形成于9~3 8kaBP。该地层有机质含量很高,指示区域普遍湿润;粒度记录表明9~3 8kaBP冬季风较弱。孢粉记录表明,9~3 8kaBP黄土高原西部植被繁茂,孢粉组成中乔灌木成分的含量最高可达80%以上。水生—湿生类型的蜗牛在9~3 8kaBP大量出现,其总体积约占该时段地层体积的25%,也指示区域普遍湿润;3 8kaBP以后气候总体趋向干旱。可能的机制是:(1)65°N的太阳辐射在9~8kaBP达到峰值,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使季风迅速强盛;(2)在6kaBP前后北半球夏季辐射增强,加强了东亚季风的水汽输送;(3)全新世中期良好的植被的正反馈加强了夏季风;(4)长尺度的厄尔尼诺活动在全新世中期较弱,对东亚季风有加强作用。
安成邦冯兆东唐领余赵传燕
关键词:黄土高原湿润气候测年气候变化
甘青地区全新世中期的环境变化与文化演进被引量:17
2003年
分析了半干旱的甘青地区全新世中期环境变化序列与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探讨了环境变化对史前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发现;研究区中全新世优越的环境条件,为史前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间,有利于古文化的繁荣;当环境变化的幅度超过了社会的承受力阀值时,就会导致史前文化的断层或转型;4 ka BP以后气候的凉干化,是该区文化面貌衰退、牧业因素增加的主要原因。
安成邦冯兆东陈发虎
关键词:全新世中期环境变化文化演进
陇中黄土高原全新世植被变化及干旱事件的孢粉记录被引量:11
2007年
甘肃定西、秦安等地5个全新世黄土沉积剖面的孢粉记录,分别以每个样品分辨率为200—20 a,揭示了研究区1万多年以来古植被曾经历过草原、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针叶林或温带森林以及荒漠草原几种植被的多次演化过程.大部分时间内是以草原或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植被为主.在全新世中期,约7.6—5.9 kaBP有近1700a时间发育有森林植被,在这个时期当地自然植被覆盖度较高,反映当时气候环境比较温湿.而草原或疏林草原发育时期植被往往较稀疏,反映气候相对的干冷.根据出现的不同类型植物的孢粉浓度及其生态环境特性,结合地层、有机质、粒度、蜗牛化石和炭屑等其他代用指标分析结果反映,早中全新世是比较温暖湿润的时期,大约在8.8—5.8 kaBP高湿润期最明显,呈现湿地/沼泽沉积地层;自3.8 kaBP以后孢粉成分、含量和浓度明显降低,植被开始向荒漠草原化演变,气候环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冷干.以苏家湾和大地湾剖面为例,根据云杉含量和针叶树种总量以及花粉总浓度计算结果推测,全新世可能存在着7次较明显的气候干寒事件.
唐领余安成邦
关键词:孢粉记录草原陇中黄土高原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表土的有机质碳同位素、磁化率与年降水量的关系被引量:22
2005年
古土壤和湖泊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与磁化率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的重建。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其气候意义具有一定的区域性。通过对中国秦岭到内蒙古北部的中蒙边境(34°N~43°N)连续剖面上的102个采样点的表层土壤样品的有机质碳同位素和磁化率进行测定,并搜集了该区域部分站点的降水资料。研究表明有机质碳同位素波动在-22‰~-30‰之间,其碳同位素值与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磁化率与年均降水量也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总体上磁化率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进一步证明,在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区,表土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和磁化率对年降水量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此可以用古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和磁化率作为代用指标,来反映古降水的变化。
王丽霞汪卫国李心清郭兰兰
关键词:有机质碳同位素磁化率表层土壤降水干旱半干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