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9B03-4)

作品数:7 被引量:134H指数:6
相关作者:万永革谢富仁张红艳黄骥超卜玉菲更多>>
相关机构: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应力场
  • 4篇构造应力场
  • 3篇地壳
  • 3篇断层
  • 3篇震源
  • 3篇震源机制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构造应力
  • 2篇断层滑动
  • 2篇应力场特征
  • 2篇构造应力场特...
  • 2篇P波
  • 2篇P波初动
  • 2篇初动
  • 1篇地壳应力
  • 1篇地壳应力场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区
  • 1篇地震区域
  • 1篇断层形变

机构

  • 4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3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4篇万永革
  • 3篇张红艳
  • 3篇谢富仁
  • 2篇黄骥超
  • 2篇崔效锋
  • 2篇卜玉菲
  • 1篇高见
  • 1篇刘旭宙
  • 1篇张元生
  • 1篇杜义
  • 1篇李祥
  • 1篇盛书中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用小震与强震震源机制解反演首都圈现今构造应力场被引量:19
2015年
由于首都圈地区近年来布设了较为密集的地震台网,使得较小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成为可能.本文收集了首都圈地区近50年来大震震源机制以及2002-2004年中小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对不同震级地震进行加权处理的网格搜索法将强震与小震结合对首都圈地区的现今地壳应力场进行反演.得到了较为精确的首都圈地区各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北京张家口区,主压应力轴N(43°~86°)E向;唐山及邻区,主压应力轴N(38°~86°)E向;邢台区,主压应力轴N(79°~81°)E向;本文反演结果与前人结果相似,表明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并揭示了现今首都圈地区应力场的整体一致性和分区差异,对解释首都圈地区的发震背景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黄骥超万永革
关键词:震源机制网格搜索构造应力场首都圈
联合采用定性和定量断层资料的应力张量反演方法及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应用被引量:46
2015年
地壳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震孕育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求解应力场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根据断层擦痕资料反演,然而擦痕往往难以观测,但断层滑动性质也与应力场有紧密的关系,这部分资料十分丰富.本研究按照应力张量在断层面上的剪应力方向与擦痕滑动方向及断层滑动性质一致为准则提出了联合采用擦痕数据和定性断层滑动数据求解应力场的网格搜索法,并给出了反演参数的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采用假定的走滑型、挤压型和拉张型应力张量产生由7个擦痕数据和80个定性断层滑动数据组成的三组数据集.采用这些人工合成数据求解应力张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演应力张量参数,定性断层滑动资料的参与使得应力张量的主应力方向更加接近假定的主应力方向,并且,应力张量参数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小.将该方法应用于乌鲁木齐附近的定量擦痕和定性断层滑动性质数据,得到该地区较为精确的应力张量.结果表明,乌鲁木齐主压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主张应力方向近垂直向,应力形因子为0.03.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近东西向的逆冲断层是近南北向挤压和近垂直向拉张形成的.较低的应力形因子表明乌鲁木齐地区在南北向挤压并辅以博罗科努山和博格达山的东、西向挤压的应力状态下处于隆升状态.
万永革
关键词:擦痕置信度
P波极性揭示的甘东南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分析甘东南宽频带流动台阵以及周边固定台站2010年11月1日-2011年11月30日记录的大量近震资料,对区域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P波极性数据推断了甘东南地区主应力轴方向,给出了0.25°×0.25°的构造应力场方向。结果显示,甘东南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表现出旋转特性。最大主压应力轴由北部的NEE向逐渐向南部偏转为近EW向和SEE向。结合该区域其它结果讨论了本区域应力场的成因机制。
卜玉菲张元生万永革刘旭宙高见
关键词:P波初动构造应力场
北天山中东段活动断层滑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北天山中段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关键构造部位测得的断层滑动数据,采用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确定了该区现代(最新构造变动时期)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结果是:应力方向表现为近南北向的挤压;应力结构以逆冲型为主,兼有走滑型。该结果与前人利用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得到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一致。两类不同应力资料反演得到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在一个较长的地质时期内研究区的构造应力作用比较稳定。
张红艳谢富仁崔效锋杜义
关键词:断层滑动构造应力场
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推断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现今地壳应力场的初步结果被引量:47
2015年
利用2007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8499个地震的49844个P波初动符号资料,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获得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0.25°×0.25°的精细地壳应力场,所得应力场结果基本上覆盖了整个鄂尔多斯周缘地区.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周缘地壳应力场具有以下特征:(1)在环绕鄂尔多斯周缘的银川—吉兰泰断陷带、河套断陷带、岱海断陷带、山西断陷带和渭河断陷带内,综合震源机制解结果以正断层型为主,且综合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大体与控制断陷带边界的主要断裂走向相一致,与鄂尔多斯周缘断陷带现今的拉张状态相一致.(2)在鄂尔多斯西南缘,综合震源机制解类型主要为逆冲、逆冲走滑和走滑型,反映了鄂尔多斯块体在西南缘受到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鄂尔多斯西南缘的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远处为东向,源自于青藏高原向东北挤压作用,靠近鄂尔多斯块体表现为北东—南西向.(3)P轴方位在局部地区变化较大,但总体呈现规律性变化.P轴方位在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从南向北,主压应力轴方位更加偏北;在其北缘,由西向东,主压应力轴方位更加偏东.在其南缘和东缘,主压应力轴方位变化不大,大体上平行于控制各断陷带主要断裂走向.P轴倾角在西南缘为近水平,在其周缘各盆地内P轴倾角近直立.(4)T轴方位总体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在鄂尔多斯周缘各断陷带内,T轴走向大体与控制断陷带主要断裂走向以及断陷盆地走向相垂直.(5)鄂尔多斯块体在其西南角受到来自青藏高原的北东向挤压和其东北角深部物质上涌形成的北西—南东向拉张力联合作用,上述作用使得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除西南区为挤压区外,其余区域均为剪切拉张区,与先前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周缘地区处于引张应力场作用相符合,较好地解释了环鄂尔多斯周缘的断陷盆地构造,亦�
盛书中万永革黄骥超卜玉菲李祥
关键词:应力场P波初动鄂尔多斯块体
天山地区跨断层形变观测与地壳应力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将断层两盘作为不变形的刚体来分析断面相对滑动与地表两盘点位相对位移的定量关系”的方法,对天山地区6个跨断层测点的形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获得断层滑动的位移数据;利用滑动拟合法进行反演计算,从而获得天山地区6个测点处地壳应力状态的基本特征,从而分析天山地区地壳应力的应力方向、应力结构等基本特征,探索天山地区所处的地壳应力环境。研究表明,天山地区6个测点处地壳应力状态的基本特征为:北天山呼图壁测点的应力结构为走滑型,表现为NNW-SSE向的挤压和NEE-SWW向的拉张;石河子的应力结构为逆断型,表现为NNW—SSE向的挤压;独山子测点的应力结构为逆走滑型,表现为NNE—SSW向的挤压和NNW-SSE的拉张。南天山库尔勒、阿克苏与克孜尔3个测点的应力结构均为走滑型,其中库尔勒表现为NNW—SSE向的挤压和NEE—SWW的拉张,阿克苏为NWW—SEE向的挤压和NEE—SWW向的拉张,克尔孜则表现为NWW-SEE向的挤压和NNE-SSW向的拉张。利用跨断层资料反演得到的6个测点的应力状态与由断层滑动资料及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得到的构造应力场方向存在10°~20°的偏差,其原因是不同深度的应力资料反映了不同的应力方向。另外,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使得天山地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表现为近南北向的挤压。处于南北向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的6个测点,由于其测点位置处于不同走向的活动断裂上,因此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应力状态。
张红艳谢富仁
关键词:跨断层形变测量
四川芦山地震区域构造环境与构造应力场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这是继汶川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强震。在介绍芦山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发震构造环境基础上,利用区域内172个震源机制解资料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计算,特别对龙门山应力区内各类应力数据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山应力区目前处于近东西向的挤压构造应力环境中;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在横向上从巴颜喀拉块体的北东—南西向到龙门山块体的近东西向,再到华南块体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区域最大主应力在纵向上从柴达木—秦岭块体的北东东—南西西向到龙门山块体的近东西向,再到川滇块体的北西—南东向,亦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应力方向在不同块体间的转变,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块体在进行南东向水平运动挤压龙门山地块时,由于受到华南地块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强烈阻挡,导致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表现为明显的地壳缩短和山体隆升。
张红艳谢富仁崔效锋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构造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