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1197)
- 作品数:18 被引量:18H指数:3
- 相关作者:季倩褚志强沈文任涛于文娟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OLD MRI对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Lipo-PGE1干预作用的评价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定量评价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 MRI)对兔肝不同程度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的诊断价值及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1)的干预作用评估。方法7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分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0组)、不同热缺血时间组(A1~A3组)和相应Lipo-PGE1干预组(A4~A6组),再灌注6 h后行MRI检查,两名影像医生测量计算出各组表观自旋-自旋弛豫率(R2^*)值。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并获取肝脏病理切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R2^*值的诊断效能。结果两名测量者之间组内相关素数(ICC)=0.805,可重复性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R2^*值在假手术组、热缺血组、干预组之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各热缺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热缺血时间延长,R2^*值升高;假手术组与各干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相同时间热缺血组及干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应热缺血组比较R2*值均减低,热缺血时间越长,减低程度越明显,但未达到正常组水平。R2^*值与ALT、AST和LDH间呈显著正相关(r>0.5,P<0.05)。ROC分析R2*值诊断效能好。结论BOLD MRI可无创、定量、动态评价不同程度的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Lipo-PGE1能减轻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BOLD MRI可无创、定量评价其缓解程度。
- 李婧瑶褚志强于文娟李明阳任涛季倩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缺血再灌注损伤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血氧水平依赖(BOLD)评估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与CT灌注成像(CTPI)对照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血氧水平依赖(BOLD)反映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时微循环变化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30只新西兰健康成年雄兔随机分为G0组(对照组)、G1组和G2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40 min、60 min),行IVIM、BOLD和CTPI检查。取静脉血和冻存肝组织检测实验室指标,新鲜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热缺血时间延长,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fast)、灌注分数(PF)降低,表观自旋-自旋弛豫率(R2*)、肝动脉灌注指数(PI)升高,肝动脉灌注量(HAP)、肝门静脉灌注量(HPP)先升高再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Dfast与PI,PF与PI、HAP均呈负相关(P均<0.05);Dfast、PF、R2*、HAP、PI均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相关(P<0.05)。评价有无WIRI以及WIRI程度时,IVIM的诊断效能均高于BOLD,且与CTPI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VIM无电离辐射、无需对比剂即可较好地反映肝WIRI时组织微循环变化情况。
- 张钰玲徐璐蒋嘉炳褚志强李蓓季倩
- 关键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 CT灌注成像评价兔肝不同程度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各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脏酶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3组(W0、W1、W2组)。W1和W2组分别制作为热缺血时间为40和60min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0为对照组。各组行全肝CT灌注成像,测量肝动脉灌注指数(PI)、肝动脉灌注量(AF)和门静脉灌注量(PF)。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及乳酸脱氢酶(I。DH);取冻存肝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梗死区中,W0与W2组问A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1与W2组问P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W0、Wl、W2组间PI、AF、P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PF与各肝酶指标存在相关关系,AF与各肝酶指标不相关。非梗死区中,W1与W2组间PI、A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0与w2组间P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W0、w1、W2组问PI、AF、P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PI、AF与各肝酶指标存在相关关系,PF与各肝酶指标不相关。评价不同热缺血程度梗死区时,PI、PF有较高诊断效能(PI的曲线下面积=0.965,AF的曲线下面积=0.736,PF的曲线下面积=1.00);评价不同热缺血程度非梗死区时,PI、AF有较高诊断效能(PI的曲线下面积=0.938,AF的曲线下面积=0.993,PF的曲线下面积=0.618)。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动态监测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作为肝酶学指标等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的很好补充。
- 徐璐褚志强于文娟季倩
- 关键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 供者年龄对成人亲属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术后移植肝短期转归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评价供者年龄对成人亲属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术后移植肝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 根据供者年龄的不同,将30例活体肝移植受者分为两组:老年供者组(供者年龄>50岁,5例)和青年供者组(供者年龄<30岁,2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受者间术后1~5天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总量、凝血酶原时间及术后0.5、1、3和6个月的移植肝再生率(LRR).结果 术后1、2、3、4、5天,老年供者组受者的胆红素总量显著高于青年供者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者间其余各移植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1、3和6个月,老年供者组与青年供者组受者间L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活体肝移植术后老年供者组受者黄疸时间延长,但经严格术前评估,供者年龄对移植肝术后短期转归的影响并不大.
- 季倩褚志强沈文郑虹祁吉
- 关键词:活体供者肝移植肝再生
- 非HCC肝脏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 2019年
- 肝脏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体,具有独特的供血系统,是发生各类原发及继发肿瘤的常见器官。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转移瘤、胆管细胞癌次之,HCC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既往报道较多,本文重点讨论非HCC肝脏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加深临床对非HCC肝脏恶性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
- 石茜季倩
- 关键词:肝脏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HCCCARCINOMA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 供者年龄对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后残肝功能及再生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 评价供者年龄对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术后早期残肝功能及再生的影响.方法 43例LDLT术后供者分为2组:年龄>50岁为老年组,8例,年龄< 30岁为年轻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早期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及肝再生率(liver regenerative ratio,LRR).结果 术后1、2、3、5d老年组与年轻组ALT、AST和T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0.147、1.030、-0.903、-0.013、0.043、1.362、0.817、0.003、1.121、0.241、1.061和0.943,均P>0.05).术后7d年轻组LRR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65,P=0.042);术后15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385).结论 LDLT老年供肝者术后7d内残肝再生迟缓,但供者年龄对术后7d以内残肝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
- 季倩褚志强沈文郑虹祁吉
- 关键词:活体供者年龄因素肝再生
- 成人亲属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后供、受者肝再生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评价并比较成人亲属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后不同时间供、受者的正常肝再生情况。方法亲属活体右半肝移植后123对供、受者纳入研究,人组68例供者和63例受者,利用IQQA—Liver工作站进行肝体积测量。评价肝移植术前多层螺旋CT所测供肝体积与术中实测体积之间的关系,计算并比较肝移植后不同时间供、受者的肝再生率。结果肝移植术前多层螺旋CT所测全肝体积为(1366.99±234.75)cm3,CT所测右半肝体积(VCT=占)为(862.73±175.94)cm3,术中排水法实测供肝体积(V术中)为(654.46±151.23)ml,VCT右与v术中之间呈正相关(r=0.795,P=0.000),其回归方程为、V术中=64.949+0.683×VCT右。LDLT术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供者肝再生率分别为(75.85±24.35)%、(93.69±32.88)%、(97.67±18.84)%和(122.73±22.99)%,高于相应时间受者的肝再生率,后者分别为(57.36±28.08)%、(58.54±36.43)%、(48.50±28.89)%和(34.04±2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亲属活体右半肝移植后正常供、受者肝再生模式不同,供者再生更明显、更快。利用多层螺旋CT测量肝体积是评价肝移植后肝再生的有效方法。
- 季倩褚志强沈文祁吉
-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体积测量肝再生
- 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估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兔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中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每组10只,建立兔肝WIRI模型.4个实验组(T1组、T2组、T3组、T4组)分别夹闭肝动脉和门静脉10、20、30、40 min,再灌注6h;对照组(T0组)开腹后仅分离肝周韧带,不夹闭血管.对所有兔进行DTI MR扫描,采集数据后用Siemens Nero 3D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兔肝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其一致性与可重复性.MR检查后检测各组兔的肝功能指标,并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ADC值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检测所得ADC值、FA值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ICC值分别为0.824和0.807.4个实验组与对照组兔肝ADC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别为(1.42±0.15)×10^-3mm^2/s、(1.34±0.11)×10^-3 mm^2/s、(1.22±0.20)×10^-3mm^2/s、(1.19±0.13)×10^-3mm^2/s、(1.83±0.20)×10^-3 mm^2/s;而FA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1 ±0.07、0.40±0.04、0.38±0.03、0.41±0.04、0.37±0.04(P>0.05).各组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酶(MPO)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DC值与ALT、AST、LDH、MPO及MDA均呈负相关(P<0.05),与SOD水平呈正相关(P=0.000).ADC值评价T1、T2、T3、T4组兔肝WIRI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分别为0.985、0.900、0.970、0.833.结论 DTI能定量、无创评价兔肝WIRI引起的肝脏水分子扩散的变化情况,其指标ADC值能动态评估兔肝WIRI的程度.
- 于文娟季倩褚志强任涛许诗超沈文
- 关键词: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扩散张量成像
- 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后供者残肝再生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价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术后不同时间供者残肝的再生情况及不同临床因素对残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68例LDLT术后供者纳入本研究,利用IQQA-Liver工作站进行残肝体积测量,计算并比较LDLT术后不同时间段供者肝再生率(liver regeneration ratio,LRR),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术后不同时间段LRR与其相关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残肝L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3,P=0.009),其中术后7d与1、3个月LR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2.065,-2.214,均P<0.05),其余各时间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0.825、-1.952、-1.621、-1.806、-1.586、-0.277、-0.476和-0.254,均P>0.05).移植物是否带肝中静脉、不同性别组L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0.600、-0.622、1.464、0.926、-1.228、0.624、-0.688,0.131,均P>0.05);供者年龄与术后不同时间段LRR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残肝体积与供者术后不同时间段LRR之间均呈负相关(均P<0.05);得到术后不同时间段供者LRR与其相关因素的回归方程.结论 MSCT是评价LDLT术后供者残肝再生的有效方法.LDLT术后早期残肝再生明显,术后不同时间影响残肝再生的因素也不相同.
- 季倩褚志强沈文郑虹祁吉
- 关键词:活体供者肝再生
- 心脏死亡捐献供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MRI评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供体严重短缺是制约我国肝移植事业发展的瓶颈,而心脏死亡捐献(DCD)将有效扩大供体来源,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困扰着DCD供肝的利用效果。功能MR成像能够无创、准确评价活体肝组织的微观信息变化,并获得动态的定量资料,对进一步认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其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现就我国DCD供肝现状、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MRI评价予以综述。
- 季倩沈文
- 关键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