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2012)

作品数:3 被引量:43H指数:3
相关作者:张连凯杨慧覃小群刘朋雨黄奇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下河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地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砷形态
  • 1篇输出通量
  • 1篇通量
  • 1篇迁移
  • 1篇侵蚀模数
  • 1篇珠江流域
  • 1篇总砷
  • 1篇总悬浮颗粒
  • 1篇总悬浮颗粒物
  • 1篇流域
  • 1篇颗粒物
  • 1篇河口沉积物
  • 1篇河流
  • 1篇
  • 1篇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作者

  • 3篇杨慧
  • 3篇张连凯
  • 1篇郝冬亮
  • 1篇黄奇波
  • 1篇路国慧
  • 1篇张尊举
  • 1篇刘朋雨
  • 1篇覃小群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岩溶地下河中砷迁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南丹县里湖地下河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以广西南丹县里湖地下河作为研究区,对砷在地下河中的存在形态,迁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里湖地下河中砷浓度较高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由于地下河中相对较低的氧化还原环境,使毒性更强的As(III)含量超过As(V),占总无机砷的53%,增加了该地区发生砷中毒的风险;总As、As(III)和As(V)在地下河中衰减了51%、36%、5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Fe、Ca、Mn、有机质及水体中的Ca2+与沉积物中的砷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有助于水体中砷的吸收;而水体中的Cl-、SO2-4、HCO-3与沉积物中的砷呈现负相关关系,不利于砷的吸附,其中HCO-3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与非岩溶区水体相比,Ca和HCO-3成为影响砷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岩溶地下河砷污染治理中应考虑岩溶区的水文地质特点,提高砷的污染治理效率。
张连凯杨慧
关键词:地下河影响因素
秦皇岛河口沉积物砷形态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河口沉积物在陆源砷向海洋输送过程中具有源和汇的双重作用,分析砷在河口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对于掌握砷的毒理效应和污染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对秦皇岛典型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砷的质量比进行了测定,并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砷在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提取分析。结果表明,汤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砷的质量比为35.73~46.63 mg/kg,戴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砷的质量比为13.60~16.00 mg/kg,汤河河口沉积物砷含量明显高于戴河河口。总砷含量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而有降低的趋势。各形态砷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即以残渣态为主,占其总量的87%以上,其他各形态相对含量较小,其中可利用性最强的可交换态含量最小,平均为1.04%。各形态砷分布与沉积物的pH和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pH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变将会影响砷的形态分布特征。
张连凯杨慧路国慧张尊举郝冬亮
关键词:河口沉积物总砷砷形态
珠江流域河流碳输出通量及变化特征被引量:32
2013年
研究河流碳运移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以及探讨河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4月和7月选取珠江主流及支流11个代表性断面,分析悬浮颗粒物和碳组分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同时选取博罗、石角和高要这3个主控断面,对珠江流域的碳通量和侵蚀模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悬浮颗粒物(TSS)、颗粒有机碳(POC)以及溶解有机碳(DOC)随雨季的到来而质量浓度升高,西江上游TSS和POC的质量浓度增加显著;珠江流域河流碳的4种组分中,溶解无机碳(DIC)的所占质量分数最高,且西江、北江的DIC质量浓度明显高于东江;西江、北江和东江河流中外源POC分别占78%、72%和26%,三大支流的POC均受上游C3植物的影响;珠江流域的TSS、总碳(TC)、POC、颗粒无机碳(PIC)、DOC、DIC、以及颗粒碳(TPC)、总有机碳(TOC)的入海通量分别为134×1012、12.69×1012、2.50×1012、1.01×1012、1.13×1012、8.05×1012、3.51×1012和3.65×1012g·a-1,对应的侵蚀模数分别为:309×106、28.98×106、5.75×106、2.27×106、2.56×106、18.4×106、8.02×106和8.31×106g·(km2.a)-1.与全球主要河流碳侵蚀模数相比,珠江流域河流DOC、POC和TOC的侵蚀模数均高于全球平均值.
张连凯覃小群杨慧黄奇波刘朋雨
关键词:珠江流域总悬浮颗粒物侵蚀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