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3031)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夏远军尹庆水夏虹章莹黄显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硫酸葡聚糖
  • 5篇形态发生蛋白
  • 5篇人骨形态发生...
  • 5篇重组人骨形态...
  • 5篇骨形态
  • 5篇骨形态发生蛋...
  • 4篇珊瑚羟基磷灰...
  • 4篇重组人骨形态...
  • 4篇羟基磷灰石
  • 3篇异位成骨
  • 3篇壳聚糖
  • 3篇骨移植
  • 3篇成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化
  • 2篇缺损
  • 2篇骨缺损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RHBMP-...
  • 2篇MICRO-...

机构

  • 7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夏远军
  • 6篇尹庆水
  • 5篇夏虹
  • 5篇章莹
  • 4篇谢会斌
  • 4篇黄显华
  • 4篇陈泽鹏
  • 4篇余翔
  • 2篇郑晓辉
  • 2篇凌茵
  • 2篇朱贤胜
  • 2篇王莎莎
  • 1篇张永强
  • 1篇李丽华
  • 1篇罗国新
  • 1篇代元元
  • 1篇张勇强
  • 1篇章莹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硫酸葡聚糖/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纳米微球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化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硫酸葡聚糖/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纳米微球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Ds/rhBMP2/CS/CHA)在修复大段骨缺损中成骨化能力。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DS/rhBMP2/CS缓释微球,并经冻干吸附到CHA中,将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行右桡骨骨缺损的造模,分别将CHA、rhBMP2/CHA、DS/rhBMP2/CS/CHA植入骨缺损区域中并依次命名为CHA组、rhBMP2/CHA组、DS/rhBMP2/CS/CHA组,另设18只动物为空白对照组(只造模,不植入材料)。术后4、8、12周抽血并取材,行血清骨钙素检测,移植骨标本行Micro—CT扫描并计算新生骨体积比,脱钙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72只动物术后恢复良好,术口未发生感染或移植物暴露。术后12周大体观察DS/rhBMP2/CS/CHA组骨组织的新生骨含量及质量最优,硬度最强,骨缺损区愈合较其他组好。血清学表明各时期DS/rhBMP2/CS/CHA组的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CHA组、rhBMP2/C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结果表明DS/rhBMP2/CS/CHA组各时期均可观察到明显的成骨进程,明显的骨皮质和新生的骨髓腔,骨的重建进程最快,材料的降解伴随着骨的重建,DS/rhBMP2/CS/CHA组的新生骨体积水平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表明各时期DS/rhBMP2/CS/CHA组的组织学形态良好,可见成熟骨皮质和新生骨髓腔,组织学形态好于CHA组和rhBMP2/CHA组。结论DS/rhBMP2/CS/CHA的人造骨材料具备良好的缓释rhBMP2的骨诱导机制,在参与修复大段骨缺损中展现良好的骨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CHA和rhBMP2/CHA人造骨材料。
陈泽鹏夏远军韩冷叶翔凌林泽枫章莹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葡聚糖类骨缺损
壳聚糖/硫酸葡聚糖/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壳聚糖(CS)/硫酸葡聚糖(DS)/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微球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 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CS/DS/rhBMP-2微球.取SD大鼠体外培养传至第3代的BMSCs-C57.实验分为4组(n=4):CS/DS/rhBMP-2微球组加入CS/DS/rhBMP-2微球,rhBMP-2组加入rhBMP-2,CS/DS组加入CS/DS微球,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培养2、4、6d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于成骨诱导培养1、3、5、7、9、11、14d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ALP活性;于成骨诱导培养7、14d应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的生长情况.结果 培养2、4、6d,各组之间BMSCs-C57的O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培养3d时,CS/DS/rhBMP-2微球组BMSCs-C57的ALP活性低于rhBMP-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培养5d后,CS/DS/rhBMP-2微球组BMSCs-C57的ALP活性明显高于rhBMP-2组、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培养7d,CS/DS/rhBMP-2微球组和rhBMP-2组有钙结节形成,而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无钙结节形成;培养14d,CS/DS/rhBMP-2微球组和rhBMP-2组钙结节形成明显,而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虽然出现了钙结节,但不明显. 结论 CS/DS/rhBMP-2微球对BMSCs-C57的增殖无明显作用,但具备良好的BMSCs-C57成骨诱导及分化作用.
夏远军章莹李丽华尹庆水余翔黄显华谢会斌夏虹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硫酸葡聚糖壳聚糖
重组人BMP-2/壳聚糖/硫酸葡聚糖复合微球诱导异位成骨的micro-CT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采用micro-CT评价重组人BMP-2/壳聚糖/硫酸葡聚糖(recombinant human BMP-2/chitosan/dextran sulfate,rhBMP-2/CS/DS)复合微球诱导异位成骨情况。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作rhBMP-2/CS/DS复合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ELISA法检测微球体外缓释效应。取6-8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制备股四头肌肌袋模型后,分别将相同体积明胶海绵(A组)、CS/DS微球(B组)、rhBMP-2(C组)及rhBMP-2/CS/DS复合微球(D组)植入肌袋肌间隙中。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4、8、12、16周处死动物,取异位骨化组织块行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测组织骨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皮质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组织矿含量(tissue mineral content,TMC)。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示,制备的rhBMP-2/CS/DS复合微球球形较规整,分散较均匀,无团聚,微球表面较光滑;微球体外释放rhBMP-2于2 h后出现1个突释放期,2 d时达峰值,释放周期约20 d。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各时间点,A、B组CT扫描均未见放射性显影,三维重建未发现成骨;而C、D组放射性显影强度及三维重建骨组织逐渐增加,且D组强于C组。各时间点A、B组TMD、BVF、Tb.Th、Tb.N、BMD及TMC均为0。随时间延长,C、D组除Tb.N外,其余骨组织参数均呈总体增加趋势,各时间点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6周时D组显著高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MP-2/CS/DS复合微球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显著强于单独rhBMP-2。
夏远军余翔章莹尹庆水夏虹郑晓辉谢会斌黄显华
关键词:BMP-2壳聚糖硫酸葡聚糖异位成骨MICRO-CT
壳聚糖/硫酸葡聚糖/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诱导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摘要】目的探讨壳聚糖/硫酸葡聚糖/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CS/DS/rhBMP-2)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制作大鼠左大腿股四头肌肌袋模型,分别将明胶海绵、CS/DS微球、rhBMP-2和CS/DS/rhBMP.2微球适当压缩后分别植入股四头肌肌袋肌间隙中,并于4、8、12、16周后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钙含量检测;植入后第16周行X线片检查。结果①组织学切片:植入后第4周,4组均无明显骨组织形成;植入后第8周,CS/DS/rhBMP-2微球组可见少量骨细胞、骨髓,骨小梁转化为成熟的骨质,骨小梁间有骨髓腔和骨髓样物质形成;rhBMP-2组可见少量骨小梁及骨细胞,骨细胞周围见少量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但骨组织不及CS/DS/rhBMP-2微球组成熟。植入后第12、16周,rhBMP-2组和CS/DS/rhBMP-2微球组均有成熟的骨组织形成,骨小梁中可见骨陷窝,骨陷窝中有骨细胞,骨细胞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但CS/DS/rhBMP-2微球组骨组织较rhBMP-2组成熟,骨陷窝及骨小梁量均多于rhBMP.2组;明胶海绵组及CS/DS微球组无明显骨组织形成。②ALP活性及钙含量检测:除第4周外,第8、12、16周CS/DS/rhBMP-2组纳米微球的ALP活性及钙含量均高于rhBMP-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X线检查:植入后第16周,CS/DS/rhBMP.2微球组及rhBMP-2组植入部位均有X线不透性物质,密度较均匀,CS/DS/rhBMP.2微球组阻射密度与周围股骨接近,rhBMP-2组阻射密度较周围股骨稍低,CS/DS/rhBMP-2微球组高密度区面积明显较rhBMP-2组大,明胶海绵组及CS/DS微球组无高密度组织形成。结论CS/DS/rhBMP-2复合微球异位成骨能力较单独rhBPM-2强,可能有助于CS/DS/rhBMP-2复合微球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余翔夏远军章莹谢会斌黄显华尹庆水夏虹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壳聚糖硫酸葡聚糖
超声评估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人工骨血管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在不同人工骨血管化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5只新西兰兔分别行经典双前肢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造模,左肢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CHA),右肢植入CHA,分别于3 d、7 d、11 d、15 d、30 d及45 d,对双侧CHA的4个等分点分别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测量以上部位的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增强强度(ΔSI)、BI/PI及达峰时间(TTP),分析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相同时间内rhBMP-2组血管化程度比普通组强,前者血管化时间比后者提前,两组各ΔSI与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8,0.890;P=0.000),TTP与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BI/PI:r=-0.798,-0.899;P=0.000;TTP:r=-0.874,-0.868,P=0.000)。两种CHA四个观察点间对比,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各观察点间血管化程度无明显差别。 结论常规超声对移植骨的结构显示清晰,超声造影能较好地显示两种CHA早期血流灌注情况,准确评估rhBMP-2应用前后CHA微血管生长的区别,二者结合有望成为临床移植骨血管化评估的新手段。
凌茵王莎莎陈泽鹏夏远军朱贤胜罗国新范俊儿
关键词:骨移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珊瑚羟基磷灰石血管化
超声造影评估兔人工骨血管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在人工骨微血管生长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为骨移植生长提供早期诊断信息。方法:15只新西兰兔分别行经典双前肢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造模,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CHA),分别于第3、7、11、15、30、45天对实验动物双侧CHA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微血管灌注情况。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于CHA的4个等分点分别检测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增强强度(△SI)、BI/PI、达峰时间(TTP),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后第3天超声造影显示CHA周边稍增强,中央无增强;第7天周边明显增强,中央稍增强;第15天中央见造影剂完全充盈。相同时间比较CHA的4个测量点的△SI、BI/PI、TTP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时间的△SI、BI/PI、TTP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SI呈显著正相关,与BI/PI、TTP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超声造影可早期显示CHA的微血管血流灌注情况,为骨移植生长评估提供新型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凌茵王莎莎陈泽鹏夏远军朱贤胜范俊儿
关键词:超声造影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移植血管化
腓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腓骨瓣移植是股骨头坏死保头手术的一种常用手段,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较为理想。该文介绍了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方式,重点围绕腓骨瓣移植的治疗原则、手术技术、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围术期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夏远军章莹谢会斌黄显华代元元陈泽鹏张勇强尹庆水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腓骨外科皮瓣骨移植显微外科手术
两种壳聚糖载rhBMP-2纳米微球对SD大鼠体内异位成骨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SD大鼠异位成骨实验来探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硫酸葡聚糖(rh BMP-2/CS/DS)复合微球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rh BMP-2/CS)微球对SD大鼠体内异位成骨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6只SD大鼠平均分为三组(n=12),分别为A组(rh BMP-2),B组(rh BMP-2/CS),C组(rh BMP-2/CS/DS)。制备股四头肌肌袋模型后,分别将三种材料植入股四头肌肌袋肌间隙中。分别在4,8和12周时大体观察植入区组织硬度,每组处死4只大鼠后取出异位骨块,并切取异位骨化的组织行micro-CT扫描及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检测各组织块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hness,Tb.Th)、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行组织学观察和ALP活性、钙含量检测。结果 4周时,A、B、C三组植入区周围组织质地均稍硬,三者并无明显区别;8周和12周时,三组植入区硬度明显增加,且C组比A、B组质地更硬。4周时,HE染色可见三组有少量骨组织形成,但不明显;B、C两组BVF、Tb.Th、BMD,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含量均高于A组;B、C两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周时,HE染色可见到三组骨组织逐渐增多,并逐渐成熟,且B、C两组可见到比A组更成熟的骨组织,C组骨组织比B组更成熟;B、C两组BVF、Tb.Th、BMD,ALP活性、钙含量均高于A组,C组以上指标均高于B组。结论 rh BMP-2/CS/DS纳米缓释微球的成骨效果明显强于rh BMP-2/CS纳米微球和单独rh BMP-2,其可能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较好的运用前景。
余翔夏远军郑晓辉章莹陈泽鹏夏虹尹庆水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硫酸葡聚糖异位成骨MICRO-CT
硫酸葡聚糖/重组人BMP-2/壳聚糖复合微球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影像学评价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通过影像学表现评价硫酸葡聚糖/重组人BMP-2/壳聚糖(dextran sulfate/recombinant human BMP-2/chitosan,DS/rh BMP-2/CS)缓释微球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取57只24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右桡骨20 mm长骨缺损模型。将其中54只兔随机分为3组(n=18),A、B、C组分别将CHA、DS/rh BMP-2/CS/CHA和rh BMP-2/CHA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区域中;余3只兔不植入材料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观察动物大体情况;术后4、8、12周取材行X线片观察,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获取新生骨体积。结果实验动物术后恢复良好,大体情况正常。X线片观察示,B组术后各时间点骨愈合情况均优于A、C组;术后各时间点B组X线片评分显著高于A、C组(P<0.05);术后8、12周C组评分高于A组(P<0.05)。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示,术后各时间点A组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少,成骨形态差;B组新生骨组织多,骨缺损区骨塑形良好,12周时逐渐接近正常骨形态;C组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较多,成骨形态一般。术后各时间点B组新生骨体积均显著高于A、C组(P<0.05),术后8周C组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DS/rh BMP-2/CS/CHA缓释人工骨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CHA和rh BMP-2/CHA,为未来应用骨组织工程方法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了新思路。
陈泽鹏章莹林泽枫叶翔凌张永强张永强夏虹尹庆水
关键词:硫酸葡聚糖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缺损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