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97)

作品数:28 被引量:133H指数:7
相关作者:樊晓一杨海龙段晓冬曾耀勋乔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2篇滑坡
  • 10篇地震
  • 7篇地震滑坡
  • 5篇模型试验
  • 4篇碎屑
  • 4篇碎屑流
  • 3篇石流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坡度
  • 3篇流域
  • 3篇颗粒级配
  • 3篇级配
  • 3篇脚型
  • 3篇河流域
  • 2篇地质
  • 2篇岩崩
  • 2篇灾难
  • 2篇体积
  • 2篇牛顿流体

机构

  • 26篇西南科技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长沙矿山研究...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国网四川省电...
  • 1篇国网四川省电...

作者

  • 21篇樊晓一
  • 8篇杨海龙
  • 6篇段晓冬
  • 5篇曾耀勋
  • 3篇乔建平
  • 3篇张友谊
  • 3篇甘建军
  • 2篇孙新坡
  • 2篇刘俊新
  • 2篇刘育田
  • 2篇何思明
  • 2篇唐春
  • 2篇姜元俊
  • 2篇田述军
  • 1篇李爱兵
  • 1篇黄润秋
  • 1篇丁艳伟
  • 1篇王萌
  • 1篇田文高
  • 1篇卢萍

传媒

  • 6篇人民长江
  • 3篇山地学报
  • 3篇路基工程
  • 2篇岩土力学
  • 2篇灾害学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铁道建筑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坡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西南是我国地震滑坡多发区。根据汶川地震、庐霍地震、松潘-平武地震和昭通地震诱发的典型地震滑坡的调查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震诱发的滑坡坡度频率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地震滑坡与降雨滑坡坡度频率分布的差异较大,其分布规律遵循Logistic分布。通过Logistic分布函数分别建立了典型地震滑坡和区域地震滑坡坡度分布的定量评价方法,可为滑坡影响因子的定量计算、评价提供参考。
樊晓一
关键词:地震滑坡坡度
偏转型滑坡滑动与堆积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高速远程滑坡不仅具有运动机理复杂、危害大、发生突然等特点,而且滑坡在运动中经历了斜坡加速、坡脚碰撞、偏转持速效应、减速堆积的过程。通过室内滑坡模型试验,研究了岩土体类型、偏转角和下垫面对高速远程滑坡运动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滑坡体的运动距离受控于岩土体类型,随着偏转角的增大,滑坡运动距离减小,最大堆积厚度增加,同时偏转角对滑坡体有明显的颗粒筛分现象。下垫面摩擦类型对滑坡运动参数具有明显的作用,影响滑坡体最终的堆积形态。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滑坡运动速度、运动距离及堆积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赵运会樊晓一王海瓜杨海龙
关键词:模型试验颗粒级配偏转角下垫面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松散堆积体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四川省绵竹市文家沟特大型松散堆积体方量达5.9×107m3,存在多处厚度超过30m的超深层堆积体,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文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和效果。前期地质勘查、2010年降雨产生的泥石流资料表明,该堆积体是一个由大量松散的地震碎屑流堆积体、坡积物、洪积物等组成,地表及沟道两侧出现了大量的拉张和剪切裂缝。天然工况下存在沟道冲刷破坏变形的状态,在降雨和暴雨工况下存在再次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必须进行水石分治、固底护坡、拦挡停淤等治理。针对二维平面方法无法考虑计算断面的侧向约束和地表层渗流的扩散效应,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FLAC3D数值分析方法,根据实际地质信息建立了多个三维计算模型,通过对天然、自重+降雨、饱水三种不同工况下应力、应变、塑性区和安全系数变化对比分析,定性、定量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利用二维数值分析方法和极限平衡法对"5+2"剖面加截面对加固效果进行校核。结果真实反映了堆积体的稳定性现状及规律,与现场勘查成果相吻合。进行泥石流治理后,堆积体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均有显著提高,结合水石分治、固底护坡及拦挡停淤措施,将更有利于保持其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松散堆积体稳定性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甘建军罗人沅唐春杨普济胡盛明
关键词:地震区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稳定性
沟道松散物质起动模型试验及冲出量预测——四川省以北川青林沟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震后沟道松散物质起动并形成泥石流的一次性固体冲出量是衡量泥石流规模以及后期泥石流治理的重要指标。因此利用现有的野外资料,考虑不同沟床粗糙程度、沟道坡度和降雨强度3种影响因素,开展室内模型实验,研究其一次性固体冲出量的规律,得到了青林沟泥石流的一次性固体冲出量的计算模型。通过与历史泥石流冲出量进行验证和与其他计算模型进行比较,发现该模型具有预见性、准确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同时也为该地区类似泥石流防灾减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林斌张友谊罗珂黄成袁亚东
关键词:模型试验
地形因子对坡脚型地震滑坡运动参数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坡脚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诱发的一种典型的滑坡灾害。基于坡脚以上滑面长度(L′)、滑坡坡度(α)、坡脚角度(β)和滑坡堆积区的坡度(γ)4个影响坡脚型滑坡运动参数的地形因素,采用正交分析、极差、方差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地形因素对不同体积滑坡的最大垂直运动距离(Hmax)、最大水平运动距离(Lmax)、坡脚下的水平运动距离(L)和等效摩擦系数(Hmax/Lmax)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L′对体积1×104 m3≤V<1×106 m3滑坡的Hmax和Lmax的影响最大,也是Hmax和Lmax的显著性影响因子;对滑坡的Hmax/Lmax的影响最大,而和是滑坡的Hmax/Lmax的显著性影响因子;对体积V≥1×106 m3滑坡的Lmax和L影响最大,也是体积V≥1×105 m3滑坡的L显著性影响因子。在最大运动参数因子组合上,体积1×104 m3≤V<1×106 m3的坡脚型滑坡地形因子的作用较为一致,而对体积V≥1×106 m3滑坡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研究结果为地形因子对坡脚型滑坡运动参数的影响特征和显著性作用提供依据,对坡脚型滑坡的防灾减灾具有实际意义。
樊晓一田述军段晓冬张友谊
关键词:边坡工程地形因子
四川理县塔斯沟多发性特大泥石流成灾机理与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塔斯沟是一条老泥石流,位于四川理县塔斯村,属于汶川8.0级地震极重灾区。2010年7月31日复活,突发大型泥石流,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在进行应急治理后,由于其具备泥石流突发的必有条件,仍然具有泥石流复活的可能性。在对塔斯沟泥石流现场调查,查明沟域内松散物源分布及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塔斯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泥石流的成灾机理和特征。研究表明:塔斯沟泥石流物源丰富,地形易于汇水且主沟坡降大,水源动力足,属易发性泥石流,具备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基本条件,建议采用建立导流槽,对极危险区和危险区进行保护。研究对于高寒山区泥石流的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甘建军吴晗唐春黄诚陈静
关键词:泥石流成灾机理多发性动力特征
挂帮矿崩落法开采顶板破坏规律及地表岩移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4年
崩落法开采时,顶板及围岩的崩落过程、岩层移动角的确定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以四川某矿山挂帮矿开采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GTS软件模拟并分析了该挂帮矿崩落法开采时顶板拉应力及塑性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老顶先于直接顶发生拉破坏。强制崩落顶板拉破坏区后,顶板应力状况明显改善;老顶及直接顶拉应力的面积以及老顶拉破坏区的面积随直接顶暴露面积增大而显著增大,而直接顶拉破坏区面积受暴露面积影响较小。并通过数值模拟法及工程类比法综合确定岩层移动角。
丁艳伟王宁卢萍李爱兵唐云
关键词:挂帮矿崩落法顶板移动角
汶川地震扰动区小流域地质灾害风险概率问题被引量:2
2016年
汶川地震扰动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是滑坡崩塌极为发育,泥石流物源丰富,灾害发生频率高。以都江堰白沙河小流域为例,在完成小流域风险区划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统计模型分别对震后小流域中滑坡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降雨量及时间概率,不同等级风险区(高、较高、中等、较低,共4级风险区)滑坡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及空间概率进行分析统计。研究表明当日降雨量是触发滑坡泥石流的时间条件,发生概率为0.7~0.9。大暴雨是触发高、较高风险区滑坡泥石流的空间条件,发生概率可达到0.9。发生风险损失的临界雨量为大暴雨。
薛志航邓创樊晓一乔建平王萌吴彩燕
关键词:汶川地震扰动区小流域地质灾害临界雨量
颗粒粒径对岩崩碎屑流对挡板冲击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调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岩崩碎屑流和一个障碍之间相互作用.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SPH)来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颗粒流动规律,采用的本构模型是牛顿流体模型.研究表明:粒径大小对颗粒运动以及与结构的冲击力有很大的影响,粒径为8,12,14mm时的应力云图类似,挡板两侧为应力集中部位,粒径为10mm时的应力较均匀,近似为矩形分布,在挡板中央部位.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模型参数,可以用于优化在高山地区防御结构的设计.
孙新坡何思明樊晓一田述军张玲玲田文高
关键词:牛顿流体挡板SPH
花岗岩热破裂颗粒流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颗粒流理论,引入颗粒平行粘结模型,进行了北山花岗岩的单轴和常规三轴颗粒流数值试验,得到了一定围压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体积应变与轴向应变的关系。花岗岩的力学特性与围压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围压的增加,花岗岩的抗压强度明显提高,峰值强度前的非线性特征明显,花岗岩的延性增强。基于颗粒刚性体的假设,生成的模型的质地比实际岩样更均匀,且不能将岩石中的微裂缝或者节理面都模拟出来。
刘鹏刘俊新刘育田
关键词:颗粒流花岗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