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4301-05)

作品数:26 被引量:445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成石辉王会霞王茜王彦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颗粒物
  • 6篇PM2.5
  • 5篇PM
  • 5篇城市
  • 5篇春季
  • 4篇叶面
  • 4篇滞尘
  • 4篇绿化
  • 4篇空气颗粒物
  • 4篇公园
  • 4篇大气颗粒
  • 4篇大气颗粒物
  • 3篇人体舒适度
  • 3篇夏季
  • 3篇小气候
  • 3篇绿地
  • 3篇福建柏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叶
  • 2篇植物叶片

机构

  • 22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西安建筑科技...
  • 9篇国家林业局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北京市园林科...
  • 1篇北京市园林绿...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东省林业科...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5篇王成
  • 9篇石辉
  • 8篇王茜
  • 8篇王会霞
  • 6篇王彦辉
  • 5篇郄光发
  • 5篇包红光
  • 4篇董建文
  • 4篇王晓磊
  • 4篇王艳英
  • 4篇杨佳
  • 3篇郭二果
  • 2篇古琳
  • 2篇钟梦婷
  • 2篇杨贞
  • 2篇孙丽
  • 2篇左娜
  • 1篇许景伟
  • 1篇包红光
  • 1篇胡丁猛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城市环境与城...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香山公园主要植被类型的夏季环境效应评价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对香山公园典型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相关影响因子分析评价,以期为游客选择香山公园最佳游览时间及公园绿地管理和景观设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季连续10天在北京香山公园5处不同植物类型的游憩点进行测定,选择园外广场为对照,分析6处监测点微气候、PM_(10)和PM_(2.5)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噪音情况,研究各因子日变化规律,并统计比较不同游憩点间差异和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香山公园日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呈单峰型变化,平均降低空气温度1.7℃,增加空气相对湿度6%;人体舒适度达到Ⅱ级标准的时间最长可达8.5 h;PM_(10)和PM_(2.5)浓度均呈早晚高、午后低的双峰型变化特征,各游憩点对PM_(2.5)日均净化率达27.6%,对PM_(10)日均净化率达25.9%,2种颗粒物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种颗粒物浓度与温度、湿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P<0.01);负离子浓度呈波峰波谷交替变化,早、中、晚出现3个高峰,园内日均值为795个·cm^(-3),为园外的2.43倍,与PM_(10)和PM_(2.5)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空气离子评价指数得出各游憩点均在6:00前后和20:00—21:00达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噪音呈现出早晚2个高峰,园内噪音平均值为40.3 d B,平均降噪率达21.8%,与植物郁闭度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郁闭度与负离子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香山公园绿地内不同植被类型间增湿、降温、抗污染、降噪等能力存在差别,黄栌混交林的生态效应最高,草坪最低;香山公园夏季合理的游憩时段为7:00—11:00和17:00—20:00。
杜万光王成王茜包红光贺然包红光包红光谢静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大气颗粒物人体舒适度
不同植物叶片角质膜分离方法对角质膜水分渗透性的影响
2016年
为了探究草酸/草酸铵、果胶酶/纤维素酶、氯化锌/盐酸、三氧化铬4种叶片角质膜分离方法对角质膜水分渗透性的影响,以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叶片上表皮无气孔角质膜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微蒸腾室分别对角质膜结构与水分渗透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完整叶片对照相比,草酸/草酸铵法剥离出的3种叶片角质膜结构较为完整,且水分渗透速率与完整叶片相近,为最佳的叶片角质膜剥离方法;植物叶片质地的差异影响角质膜剥离方法的选择,纸质叶可优先选择氯化锌/盐酸法、草酸/草酸铵法,厚革质叶片角质膜的剥离可优先选择草酸/草酸铵法。
李余石辉段保正魏小芳蒋子银
北方地区典型天气对城市森林内大气颗粒物的影响被引量:49
2013年
以北京西山几种游憩型城市森林为例,在一年四季选择典型天气条件,对4种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进行全天24h监测,研究北方地区不同季节典型天气因素白昼不同时段对不同结构的城市森林内不同粗细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降雨使大气颗粒物浓度减少,尤其粗颗粒物(TSP只为连续晴天的0.58~0.68),所以雨后晴天粒径较小的颗粒物所占比例会增加.不过,有时在雨后的夜间由于空气湿度大大气颗粒物浓度也会增加.雪能够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雪后晴天"4种粒径颗粒物浓度均只有连续晴天的0.2倍.多云和雾霾天气使大气颗粒物污染加重,尤其在夜间;雾霾和多云对小粒径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效果明显.夏季高温高湿静风、闷热的"桑拿天"能使郁闭度较大的林地内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浓度及其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PM2.5的浓度是"连续晴天"的2.53倍.风在雨后能使大气颗粒物在一定程度上扩散减少,而在天气干燥时刮风会增加城市森林内大气颗粒物的浓度,且多云会加重干燥天气刮风后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春、冬季林地裸露的落叶阔叶树在刮风时大气颗粒物浓度较四季常绿、地表覆盖物多的针叶林高,夏、秋季桑拿天和雾霾天郁闭度大的侧柏林大气颗粒物浓度较林地结构开阔的黄栌林高.
郭二果王成郄光发蔡煜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
福建柏树林环境对小鼠自发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采用旷场试验,通过连续6 d的试验观察,结合林内生态保健因子,分析昆明种小白鼠经福建柏树林环境处理后其行为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处理组小鼠运动总路程大于对照组,表明经过树林环境处理可增强小鼠的兴奋性;2)中央格运动总路程,除第1天处理组小于对照组外,其余时间均是处理组大于对照组,表明经树林环境处理后小鼠兴奋性增强,认知能力提高;3)从中央格进入次数来看,第1、6天处理组稍小于对照组,其余4 d均是处理组大于对照组;此外,6 d试验中,处理组小白鼠进入中央格时间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小白鼠经过林内环境处理后焦虑状况得到改善,探究能力有所提高;4)6 d试验中,处理组小鼠体重一直高于对照组,粪便粒数一直少于对照组,说明经林内环境处理的小白鼠食欲旺盛,紧张感有所降低;5)通过典型轨迹可以看出,处理组小鼠在中央格区域涉足频率较高,总路程相对较大,说明经林内环境处理的小鼠运动量增大,精神状态得到改善;6)对比林内外保健因子:两者差距较大,福建柏林明显优于室内,适合人体保健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王茜王成董建文
关键词:福建柏小白鼠
不同绿化树种滞留PM_(2.5)等颗粒污染物能力的多尺度比较被引量:42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绿化树种在单位叶面积、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4级层次上对空气中PM2.5等颗粒物的滞留量,为优化城市绿化植物配置、降低空气中PM2.5等颗粒物污染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23种常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经水洗、不同孔径滤膜过滤后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不同孔径滤膜上滞留的颗粒物质量,用扫描仪测出叶单面面积,计算出单位叶面积PM2.5等颗粒物(总颗粒物PM及其PM2.5、PM>2.5的粒径组成)滞留量。用单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计算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化面积上叶片PM2.5等颗粒物滞留量。采用多重比较分析不同植物PM2.5等颗粒物滞留量的差异。【结果】单位叶面积的PM,PM2.5,PM>2.5滞留量在植物种间差异显著,最大差别分别可达8.6,9.8,10.5倍。各植物种的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的PM,PM2.5,PM>2.5滞留量亦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单叶层次,对PM,PM2.5,PM>2.5的滞留量差别可分别达到239,198,285倍;在单株层次,可达3600,4 100,3 600倍;在单位绿地面积层次,可达18.3,20.5,18.1倍。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单位叶面积、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的PM,PM2.5和PM>2.5滞留量总体趋势表现为乔木>藤本>灌木。对不同叶习性而言,单位叶面积的PM,PM2.5和PM>2.5滞留量为常绿植物>落叶植物,而在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层次上则为落叶植物>常绿植物。在单位绿地面积层次上,对PM2.5等颗粒物的滞留量较高的树种有二球悬铃木、垂柳、元宝枫、榆树等,中等的有油松、雪松、大叶黄杨等,较弱的有日本小檗、黄杨、小叶女贞等。【结论】不同植物PM2.5等颗粒物滞留量在单位叶面积、单叶、单株和单位绿地面积4级层次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由于植物滞留PM2.5等颗粒物的数量取决于单位叶面积PM2.5等颗粒物滞留量及其叶面积指数,因此在选择高滞留PM2.5等颗粒物的树种时需同时考
王会霞王彦辉杨佳谢滨泽石辉
关键词:绿化树种叶面积指数
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功能表征因子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3
2013年
对北京西山3种典型游憩型城市森林4项生态保健功能表征因子(降低空气颗粒物浓度、减少空气微生物含量、增加空气负离子水平、增加生物活性有机挥发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含量)进行一年四季24 h昼夜观测,分析几项生态保健功能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游憩林内与生态保健有关的几个因子相互间存在着密切关系:(1)4种粒径空气颗粒物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PM2.5与PM1.0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和PM10,粒径大小的差异越大,相关性越小。(2)空气细菌与空气颗粒物特别是TSP呈显著正相关。(3)空气负离子与空气颗粒物呈负相关,且颗粒物粒径越大二者负相关越显著。(4)空气负离子具有抑菌作用,对空气细菌的抑制效果较真菌明显。(5)侧柏林和黄栌林内的BVOCs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空气微生物、增加空气负离子,与空气颗粒物也存在一定关系,具体效应因不同挥发物成分而异。
郭二果王成郄光发蔡煜
关键词:空气颗粒物空气负离子空气微生物
城市公园外侧防护林结构对外源PM_(2.5)的消减作用被引量:13
2016年
城市公园是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其外侧防护林是围合公园景观、消减外源污染的重要屏障。为研究城市公园不同配置结构外侧防护林内PM2.5浓度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外源PM2.5污染的消减作用,通过布置样带监测城市公园不同配置结构外侧防护林(阔叶乔木林、阔叶乔草林、针阔混交林)距道路不同宽度处PM2.5浓度,分析影响PM2.5浓度的因素,并对不同配置结构外侧防护林对外源PM2.5污染的消减作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不同配置结构外侧防护林内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大致相似,均呈现白天低晚上高的趋势,9:00—15:00时段防护林内PM2.5浓度达到国家标准II类功能区浓度质量要求,5:00时防护林内PM2.5浓度污染最严重,超出国家标准II类功能区浓度质量要求237.36%-335.31%。(2)城市公园不同配置结构外侧防护林在15-45 m宽度范围内PM2.5浓度与路缘处PM2.5浓度相近,阔叶乔木林和阔叶乔草林在60 m宽度前后出现PM2.5浓度升高的现象。(3)城市公园外侧防护林11:00、13:00时对PM2.5浓度污染消减作用最强,19:00、7:00时对PM2.5浓度污染消减作用相对较差;阔叶乔木林、阔叶乔草林距道路165 m时消减作用相对较好,针阔混交林距道路45 m时消减作用相对较好,呈正消减作用。(4)PM2.5浓度与平均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
包红光王成郄光发杜万光孙丽
关键词:城市公园防护林PM2.5
植物叶面滞留颗粒物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及方法比较被引量:9
2015年
为定量认识并寻找可能方法来弥补或修正目前常用的水洗-滤膜法测定植物叶面滞尘能力的不足,更加直观和准确地反映叶面滞尘能力,选择北京市相对清洁的北京植物园和污染严重的国贸桥2个地点,利用环境扫描电镜测定了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as)、国槐(Sophora japonic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银杏(Ginkgo biloba)和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5个树种的上、下叶表面滞留的颗粒物(PM)数量和粒径组成,计算出单位植物叶面积滞尘量,并与水洗-滤膜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植物叶面滞留的颗粒物数量以PM<10(粒径<10μm的颗粒物)为主,占总数的90%以上;污染严重的国贸桥叶表滞留的PM<2.5数量高于相对清洁的北京植物园;采用颗粒物计数法与水洗-滤膜法测定得到的叶面滞尘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但两者数值相差很大。有必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来确定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与机制,并藉此提出水洗-滤膜法的修正技术或发展多种方法的联合运用技术。
杨佳王会霞谢滨泽王彦辉石辉
关键词:滞尘能力
北京常见阔叶绿化植物滞留PM2.5能力与叶面微结构的关系被引量:45
2014年
叶片是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的主要载体,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文用洗脱法测定了北京市20种常见阔叶绿化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总悬浮颗粒物(TSP)及PM2.5(颗粒直径≤2.5 μm)的质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叶表面的微结构,分析比较了20种道路绿化植物叶片去除TSP与PM2.5的能力,以探讨典型植物叶表面微结构特征对大气颗粒物拦截效果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不同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TSP和PM2.5的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0.40~3.44 g/m2和0.04~0.39 g/m2.(2)叶表面沟槽宽度的不同可能是不同植物滞留TSP和PM2.5差异的主要原因,沟槽宽度过宽和过窄均不利于叶片捕集颗粒物,且颗粒物滞留量随沟槽深度增加而增大.(3)气孔密度较大的叶片表面颗粒物滞留量较大.研究表明,灌木与藤本植物单位叶面积对TSP和PM2.5的平均滞留量均大于乔木;叶表面沟槽宽度为5μm左右时对PM2.5滞留量较大;悬铃木(Platanus aceri olia)、木槿(Hibiscus syriacus)和大叶黄杨(Buxus sinica)单位叶面积滞留TSP与PM2.5量与其他供试植物相比均较大.
谢滨泽王会霞杨佳王彦辉石辉
关键词:植物叶片PM2.5
西安市不同空气环境下4种绿化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以西安市不同空气环境下4种绿化树种植物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as Thunb.)和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为研究对象,采用冷冻切片和显微成像技术对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在各采样点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且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在各点间差异显著;叶片厚度与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相关性较大,上角质层厚度对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有一定的影响;在所有解剖结构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变异性和可塑性较高,表明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更容易对环境变化做出改变。4种绿化植物的变异系数和可塑性指数最大的为紫叶李,分别为21.9%和1.0218,表明与其余3种树种相比紫叶李的叶片在应对环境变化时更容易做出改变。
刘雄飞石辉昝利王玉涛王会霞
关键词:冷冻切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