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280)

作品数:12 被引量:168H指数:7
相关作者:吴昊张波蒋颖江婷刘智勇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医院感染
  • 3篇终末消毒
  • 3篇细菌
  • 3篇消毒
  • 2篇信息化
  • 2篇信息化技术
  • 2篇医院感染管理
  • 2篇碳青霉烯
  • 2篇青霉烯
  • 2篇外科
  • 2篇耐药
  • 2篇感染管理
  • 1篇胆外科
  • 1篇电泳
  • 1篇动态相关性分...
  • 1篇毒效
  • 1篇药物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医院感染率

机构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吴昊
  • 9篇张波
  • 4篇甘露
  • 4篇邹英
  • 4篇刘智勇
  • 4篇江婷
  • 4篇蒋颖
  • 3篇王婷
  • 1篇李大江
  • 1篇汪鹏
  • 1篇王飞
  • 1篇罗阳
  • 1篇王毅琳
  • 1篇巫胡兰
  • 1篇刘英
  • 1篇刘琼芳
  • 1篇张波

传媒

  • 8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外科ICU终末消毒效果监测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终末消毒前后物体表面微生物的变化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神经外科ICU终末消毒前、后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比较终末消毒前、后物体表面细菌数量及种类的变化。结果神经外科ICU终末消毒前,27.45%的物表菌落数达到物表消毒效果标准(≤5CFU/cm2),终末消毒后88.24%的物表菌落数达标。消毒前后物表微生物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22%/34.41%)、革兰阳性杆菌(37.25%/39.22%)、微球菌(29.41%/12.75%)、霉菌(10.78%/18.63%)为主;消毒前检出最多的医院感染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符合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特点;消毒前检出的临床常见条件致病菌在消毒后绝大多数被杀灭,同时也检出少量其他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分布于潮湿、平时容易忽视、难清洁消毒及接触频繁的物表。结论终末消毒效果较为明显,应定期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保证病房环境的清洁卫生。
杨竹兰张波吴昊刘智勇邹英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终末消毒细菌
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腹腔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腹腔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相关临床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腹腔感染CRAB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CRAB的患者中,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与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分别为35例(63.64%)和20例(36.36%);手术时间大于或等于4h的患者占69.09%(38例),手术时间小于4h的30.91%(17例);术中出血量大于或等于400mL的患者占72.73%(40例),出血量小于400mL的患者为27.27%(15例);55例患者术后100.00%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其中30例患者应用过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药物,占54.55%,未应用者为45.45%。统计学分析显示,每个临床因素不同分类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药物等因素可能是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腹腔感染CRAB的重要因素,肝胆外科医生应加强关注。
甘露邹英吴昊李大江张波
关键词: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
B超引导行颈静脉置管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B超引导在肿瘤患者颈静脉穿刺置管中减少漏液发生,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作用。方法将非首次颈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化疗的79例肿瘤患者分为普通穿刺组(对照组,n=39)和B超引导穿刺组(引导组,n=40),所有病例固定同一麻醉医师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完成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漏夜及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生率。结果 B超引导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分别为(45.5±2.32)s和(90.6±3.18)s,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84.6%,置管后发生漏液分别为1例和9例,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4%和2.5%,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行颈静脉穿刺置管不仅可明显减少非首次静脉穿刺肿瘤患者的置管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还能显著减少置管后漏液和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江婷吴昊蒋颖邹英张波
关键词:超声检查颈静脉
医务人员及护工手部带菌情况调查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及护工在临床工作中手部带菌情况,为加强手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临床科室399名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时的手部随机进行卫生学采样,其中责任护士103名、办公护士75名、责任医师98名、住院总医师41名及护工82名,样本进行微生物学培养、鉴定。采样方法和手卫生合格情况判断按卫生部2012年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结果 399名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33.33%,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责任护士(50.49%)、办公护士(38.67%)、责任医师(27.55)%、住院总医师(24.39%)、护工(19.51%);平均菌落数为115.41CFU/cm2。在399份手采样标本中,共培养出细菌73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70株(23.04%),革兰阴性杆菌436株(59.08%),革兰阳性杆菌132株(17.89%);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2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结论医务人员及护工手部带菌情况普遍,需严格加强手卫生管理,降低手接触传播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王婷吴昊杨竹兰蒋颖江婷张波
关键词:细菌医务人员护工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3年
医院感染管理是评价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临床医生上报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手工录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这种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而且存在填报内容不规范、信息滞后、漏报率高以及无法及时预测医院感染爆发趋势等不足.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院数字化运行、信息化管理进程,为感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经实现了医院感染的信息化管理.本院于2012年10月开始应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进行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现将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蒋颖吴昊王婷江婷巫胡兰张波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实时监控系统信息化技术医院数字化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监测
3款医院感染监测软件的应用体会被引量:5
2013年
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已经成为评价综合医疗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国内许多医疗机构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医院感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刘英吴昊邹英甘露王婷张波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技术医院管理者信息化管理
患者及相关环境分离CRKP的耐药谱与同源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某医疗机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患者临床分离株与环境分离株的同源性。方法收集该院1例患者分离的CRKP与该患者周围环境中检出的4例肺炎克雷伯菌,测定5株菌对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改良Hodge试验和CIM(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试验检测5株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来自患者,4株来自于患者所在的病房环境,分离自护工手、溶液瓶口、升降扶手、床栏杆)除对头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敏结果不一致外,对其他各类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耐药。改良Hodge试验和CIM试验证实5株菌均产碳青霉烯酶;PFGE结果显示,病房溶液瓶口、床栏杆、病床升降扶手同患者标本分离的CRKP电泳图谱一致,为同一菌株,而护工手同患者标本分离的CRKP电泳图谱有2条条带的差异,其菌株间有相近的关系。结论患者及其周围环境检出同一种CRKP,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隔离感染患者,加强环境的清洁与消毒,避免医院感染暴发。
杨竹兰张震刘智勇吴昊张波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同源性分析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终末消毒效果监测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终末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为及时干预消毒效果提供依据。方法用ATP荧光检测仪随机对全院各临床科室消毒后的治疗室操作台面、患者床头柜台面共144个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检测,现场读取ATP荧光检测值,以ATP荧光检测值0-250RLU判断为合格,〉250RLU判断为不合格。检测不合格物表,现场干预,再次终末消毒,并进行前后比较。结果全院各临床科室治疗室操作台面和患者床头柜消毒前检测均不合格,ATP检测值分别为(780±10.34)RLU和(853±13.29)RLU;首次消毒后操作台面检测合格率为61.97%,患者床头柜台面检测合格率为79.45%。对消毒不合格的位点进行现场干预后重新检测,干预前ATP检测值为(431.02±0.53)RLU,干预后ATP检测值为(1.43±0.59)RL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对终末消毒效果的评价快捷、简便、省时,能及时判断消毒效果的有效性,为现场消毒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执行力。
江婷蒋颖甘露吴昊张波
关键词:ATP生物荧光法终末消毒消毒效果
医疗大数据应用需求分析与平台建设构想被引量:93
2015年
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临床医学研究、科学管理和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医疗大数据应用现状、作者所在单位在医疗数据利用方面的做法经验,并从医务人员、患者、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角度,分析了医疗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最后,结合已有实践,提出了医疗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建设构想和步骤方法等。
汪鹏吴昊罗阳王毅琳王飞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分析决策支持
临床病区终末消毒前后物表暂居菌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临床病区终末消毒前后物表暂居菌的变化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所有病区终末消毒前后物表进行采样,进行标本细菌培养与鉴定,比较终末消毒前后物表细菌数量及种类的变化,以及常见临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终末消毒后物表菌落数小于10CFU/cm2的物表所占比例为63.54%,与消毒前的56.29%相比,增加了7.25个百分点。物表采样微生物检出数量下降了6.74%。消毒前后不同物表平均带菌量除床支架、被套外,其他物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水龙头是带菌量最大的物表,其次是床头柜。消毒前后病区物表微生物均以环境中常见微生物为主,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微球菌、不动杆菌属细菌。临床常见病原菌主要分离自脑外科(9.49%)、肝胆科(8.76%)、皮肤科(8.76%)、儿科(8.03%)、急救部(7.30%)等,病原菌暂居部位主要为床头柜(21.17%)、水龙头(18.25%)、床支架(12.41%)等。结论终末消毒可有效降低病区物表暂居菌的数量,提高病区环境卫生质量,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杨竹兰刘智勇甘露吴昊张波
关键词:病区终末消毒细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