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339)

作品数:17 被引量:98H指数:5
相关作者:江洪黄兵廖凯萨仁高娃阳康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房
  • 5篇低强度
  • 5篇神经系
  • 5篇神经系统
  • 5篇自主神经
  • 5篇自主神经系统
  • 4篇动脉
  • 4篇心房颤动
  • 4篇血管
  • 4篇神经刺激
  • 4篇房颤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血管
  • 3篇神经节
  • 3篇脊髓
  • 2篇电刺激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肌缺血再灌

机构

  • 16篇武汉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6篇江洪
  • 11篇黄兵
  • 10篇廖凯
  • 9篇萨仁高娃
  • 8篇余锂镭
  • 8篇王松云
  • 8篇阳康
  • 4篇鲁志兵
  • 4篇王卓
  • 3篇何文博
  • 3篇李欣
  • 3篇周丽平
  • 2篇谢进
  • 2篇胡钢
  • 2篇胡沛
  • 1篇李起栋
  • 1篇赵劲波
  • 1篇许臣洪
  • 1篇杨华
  • 1篇方石虎

传媒

  • 8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自主神经干预对心房神经节活性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自主神经干预对心房神经节活性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成年家犬随机分为四组:低强度耳屏刺激(LL-TS)组(n=6)、低强度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LL-CBS)组(n=6)、低强度脊髓神经刺激(LL-SCS)组(n=6)和对照组(n=6)。各组分别给予自主神经干预:LL-TS组通过连接于刺激仪的自制耳夹以降低窦性心率阈电压80%对双侧耳屏给予耳屏刺激3 h;LL-CBS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以使血压下降的阈电压80%进行LL-CBS 3 h;LL-SCS组在T1-5脊髓节段放置刺激电极以使肌肉收缩的阈电压80%给予SCS 3 h;对照组不给予干预观察3 h。别在基础状态和3 h干预后,将电极置于左上神经节(SLGP)发放高频电刺激(HFS)诱导窦性心率减慢,将微电极插入右前神经节(ARGP)记录神经放电,分测定各组SLGP的功能和ARGP的活性。结果 LL-TS、LL-CBS和LL-SCS降低了高频刺激SLGP产生的减慢窦率作用,并且抑制了从ARGP记录到的神经活性频率和振幅。结论 LL-TS、LL-CBS和LL-SCS自主神经干预方法可以抑制心房神经节的功能和活性。
周丽平余锂镭王松云王卓黄兵廖凯萨仁高娃江洪
关键词:自主神经系统
低强度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强度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LL-CBS)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VAs)的影响。方法正常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L-CBS组各10只,均安置颈动脉窦刺激电极,监测血压、心率。LL-CBS组于VAs诱发前1 h开始LL-CBS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给予假性LL-CBS,分别测量基线时和刺激1 h后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心室ERP测量结束后,保持颈动脉窦刺激,静置半小时,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诱发3个VAs事件。分别记录3个VAs事件时VAs发生次数,首个室性早搏出现的时间、室性早搏次数、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两组在基线状态、刺激1 h和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血压、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LL-CBS组、对照组基线时心室ERP分别为(165±5)、(168±8)ms(P>0.05),刺激1 h时分别为(181±7)、(162±7)ms(P<0.05)。在3个VAs事件过程中,LL-CBS组发生Vas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LL-CBS组首次室性早搏出现的时间为刺激后341(512,224)s、对照组为刺激后215(327,90)s,室性早搏次数分别为52(83,20)、107(162,54)次,室速次数分别为2.3(6.7,0.5)、5.5(9.3,2.4)次,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LL-CBS刺激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VAs发生,且不影响血压、心率。
廖凯李起栋方石虎张历余锂镭江洪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异丙肾上腺素
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从1990到2014年收入的文献,对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符合条件文献702例。经异质性检验发现各研究结果具有同质性(P=0.98,I2=0),故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合并进行两组疗效的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6.28(P<0.01),OR及其95%可信区间4.12(2.65,6.41)。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疗效Meta分析结果存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其中2篇文献进行了心电图评价,试验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2.69(P=0.007),OR及95%可信区间2.14(1.78,4.76)。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胶囊和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阳康江洪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曲美他嗪不稳定型心绞痛META分析
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减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2015年
目的验证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Carotid baroreceptors stimulation,CBS)是否通过激活迷走神经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减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36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三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组(CBS组)和迷走神经干切除术(Vagotomy)组(VAG组)。各个组别的实验犬分别结扎左冠脉前降支1 h和再灌注6 h完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BS组在心肌缺血前2 h对右侧颈动脉窦开始进行高频电刺激,直到实验结束,刺激参数:频率50 Hz,脉宽0.5 ms,刺激强度随血压进行调整,以保持血压较刺激前下降10%。VAG组在颈动脉窦刺激前实施双侧颈迷走神经干切除术。于缺血前、缺血15 min、30 min、60 min和再灌注0.5 h、2 h、6 h时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各组随机抽取6只犬于再灌注6 h后分别经颈内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采血后,迅速取出缺血区心肌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各组剩余6只犬于再灌注6 h后采用依文斯兰—氯化三苯基氮唑(TTC)双染色法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比较,CBS组心肌梗死面积,MPO活性,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降低(P<0.05);与I/R组比较,VAG组心肌梗死面积,MPO活性,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可减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中心粒细胞向缺血组织浸润以及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其机制与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激活迷走神经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阳康廖凯萨仁高娃黄兵陈彩云鲁志兵何文博王松云江洪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胆碱能抗炎通路迷走神经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激活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作用被认为主要是在短期内缓冲血压变化。然而最近的动物实验数据表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激活导致持续的血压降低。本综述的第一部分简单介绍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第二部分介绍了最近的动物和临床试验,表明动脉压力感受器激活可长期调控血压。最后我们回顾了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激活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阳康江洪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识别与处理被引量:11
2014年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常可在短期内导致严重后果,应早期识别、早期处理。目前关于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尚无完全统一的急诊处理规范,Trappe新提出的"5A"及"BCD"治疗策略覆盖了缓慢型及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是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治疗的新概念、新方法。
王松云鲁志兵余锂镭黄兵廖凯萨仁高娃阳康江洪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BCD
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45
2016年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炎症因子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PCI术后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钙蛋白Ⅰ(CTn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随访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NF-α、hs-CRP、CTnⅠ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TNF-α、hsCRP、CTn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再发心绞痛率、心绞痛再住院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调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抗炎作用明显,对预防患者心血管事件具有显著作用。
杨华许臣洪李欣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府逐瘀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血管事件
低强度颈动脉窦刺激对心房急性电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低强度颈动脉窦刺激(CBS)对6h快速心房起搏(6 h-RAP)导致的心房急性电重构的影响.方法 16只体重14~21 kg的正常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在左右心房、左右肺静脉和左心耳缝置电极导线用以记录或刺激.通过左心耳电极以1 200次/min,2倍的舒张期起搏阈值进行6 h-RAP建立心房急性电重构的模型.所有的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进行6 h-RAP时颈动脉窦刺激仪关闭.实验组8只,进行6 h-RAP同时进行低强度的CBS;分别在基础状态和每2小时末测定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和心房颤动(房颤)的诱发窗口(WOV).结果 随着6 h-RAP的进行,对照组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ERP较基础状态逐渐缩短(P均<0.05),ERP离散度和房颤总的WOV逐渐延长(P均<0.05);实验组ERP、ERP离散度和房颤总的WOV没有显著性改变(P均>0.05).结论 低强度CBS能够抑制由6 h-RAP引起的心房急性电重构.
廖凯李起栋方石虎余锂镭王松云黄兵江洪
关键词:快速心房起搏有效不应期心房颤动
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Carotid baroreceptors stimulation,CBS)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三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组(CBS组)。I/R组和CBS组分别结扎左冠脉前降支1 h和再灌注6 h完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冠脉。CBS组在心肌缺血前2 h对右侧颈动脉窦开始进行高频电刺激,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刺激参数:频率50 Hz,脉宽0.5 ms,刺激强度随血压进行调整,以保持血压较刺激前下降10%。于缺血前(基础状态)、缺血15 min、30 min、60 min和再灌注0.5 h、2 h、6 h时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各组随机抽取6只犬于于再灌注6 h后采用依文斯兰-氯化三苯基氮唑(TTC)双染色法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面积。各组剩余6只犬于再灌注6 h分别经颈内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采血后,迅速取出缺血区心肌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CBS组心肌梗死面积,MPO活性,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升高(P<0.05);与I/R组比较,CBS组心肌梗死面积,MPO活性,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降低(P<0.05)。结论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可减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中心粒细胞向缺血组织浸润以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阳康廖凯萨仁高娃黄兵江洪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
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降压作用及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及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治疗,B组患者予以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尖脉搏容积(PAV)、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血管扩张(FMD)、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V、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PAV、FMD高于B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B组患者PAV分别与FM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1、0.86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O、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浆NO水平高于B组,血浆ET-1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降压作用相当,而氨氯地平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较好。
谢进胡沛李欣胡钢江洪
关键词: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比较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