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6A-01)

作品数:10 被引量:518H指数:8
相关作者:傅伯杰陈利顶吕昌河于伯华欧阳志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农业
  • 3篇黄土丘陵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土地利用
  • 2篇丘陵
  • 2篇丘陵沟壑区
  • 2篇利益相关者
  • 2篇荒漠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丘陵沟壑...
  • 2篇沟壑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地形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演替
  • 1篇植被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恢复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4篇陈利顶
  • 4篇傅伯杰
  • 3篇于伯华
  • 3篇欧阳志云
  • 3篇吕昌河
  • 2篇倪永明
  • 2篇虎陈霞
  • 1篇刘世梁
  • 1篇苗鸿
  • 1篇马克明
  • 1篇周建云
  • 1篇关文彬
  • 1篇刘国华
  • 1篇康永祥
  • 1篇胥彦玲
  • 1篇黄志霖
  • 1篇魏彦昌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概念与方法被引量:114
2006年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利用冲突的形势会变得越来越严峻,并成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是冲突的自然和社会根源,并表现为土地利用在经济利益、生态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农牧交错带、水陆过渡带和城乡过渡带则是土地利用冲突发生的热点区域。文章还介绍了参与式调查、多目标规划等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冲突中的可能应用。未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追踪土地利用冲突的动态变化上面,并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缓解冲突的发生,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管理。
于伯华吕昌河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宏观分析被引量:98
2004年
DPSIR概念模型继承了PSR模型的优点 ,是分析评估环境系统的有效工具。本文以DPSIR概念模型为指导 ,系统分析了农业系统的现状、塑造这一现状的驱动力和压力 ,探讨了农业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响应 ,目的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认为DPSIR概念模型有利于分析复杂系统的因果关系 ,能有效整合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于伯华吕昌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农业系统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被引量:112
2003年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基于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大量的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其地上生物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9个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对节刺灌丛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11554.2kg·hm-2,其次是子栎灌丛和绣线菊灌丛,分别为7144.7kg·hm-2和7213.1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2kg·hm-2,其余类型介于它们之间,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如群落的优势种、物种组成、海拔、坡向、土壤水分等等;(2)灌丛地上生物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并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3)干旱河谷中土壤水分也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干旱河谷过渡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间呈现很好的相关性;但是,在其核心区,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性反而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在干旱河谷的低海拔地区,"焚风"作用相对较强,其土壤水分条件较差,灌丛的生长受到抑制,随着海拔的升高,"焚风"作用不断降低,土壤水分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灌丛的生长状况较好。而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内"焚风"作用较强,其影响的海拔范围更大,因而,导致土壤水分非常低。由此可见,土壤水分是干旱河谷灌丛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
刘国华马克明傅伯杰关文彬康永祥周建云刘世梁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灌丛干旱河谷土壤水分
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被引量:89
2002年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介绍了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及生态恢复的方法 ,并基于黄土高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提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基本途径、目标、策略、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黄志霖傅伯杰陈利顶
关键词:生态系统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恢复生态学生态重建
新疆荒漠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及其演替趋势分析被引量:19
2006年
本文依据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利用400万植被图,并借鉴景观分类方法,对新疆荒漠生态系统进行了划分,将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4个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新疆荒漠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荒漠生态系统总的面积为65.46×104km2。荒漠生态系统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很强的地带性规律。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环天山和昆仑山山原和山麓地带。荒漠生态系统在各县域行政区域中的分布规律是半灌木、矮半灌木荒漠生态系统跨越的县市最多,最少的是垫状小半灌木(高寒)荒漠。本文同时在荒漠生态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20年荒漠生态系统演变趋势,新疆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增加了13.83×104km2,说明新疆总体的生态环境质量是降低的。在其他类型向荒漠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转移面积最大的和最多的是垫状小半灌木(高寒)荒漠和灌木荒漠,面积分别为12.20×104km2和12.16×104km2。这两种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分布在南疆,说明南疆的生态环境变化更剧烈。
倪永明欧阳志云
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演替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地形因素的新疆荒漠植被-气候模型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本研究在新疆荒漠植被型分类的基础上,用植被与气候Holdridge生命带模型进行荒漠植被型的模拟,并用Kappa检验系数进行结果检验,模拟结果很差(0.19),将地形作为模拟模型具体考虑的一个因素,对重新分类的气候区进行二次植被模拟。二次模拟结果Kappa检验系数平均值为0.45,二次模拟整体荒漠植被型模拟结果的Kappa检验系数为0.64,极大地提高了模型模拟的准确度。模型模拟准确度的提高在于将影响新疆水分分配的地形因素作为改进Holdridge生命带模型的参数,该参数的引入为提高Holdridge生命带模型的准确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较准确地模拟新疆地区的植被提供了新途径。
倪永明欧阳志云胥彦玲李湘涛
关键词:地形气候区
北京市顺义区土地资源竞争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被引量:21
2006年
社会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多样需求导致土地利用竞争的发生,其实质是一种利益竞争,结果是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该文在界定利益相关者和土地利用竞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北京市顺义区,诊断确定了该区土地利用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土地资源利用目标,系统分析了多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对土地资源的竞争及其导所致的土地利用变化。由于对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追求,顺义区耕地不断转换为建设用地和园地,其中水田的转移速率大于旱地;农业系统内部经济效益的差异使得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另外,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顺义区生态用地的扩大也侵占了耕地。
于伯华吕昌河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土地利用变化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发展途径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以安塞县为例被引量:7
2005年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安塞县1980—2002年农业发展状况作了动态的定量分析,确定了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影响因子与农业发展的关联度和农业发展的路径,进一步用聚类方法对因子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一直是安塞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总产值受种植业产值的影响最大;1980—1989年,安塞县农业发展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农业总体投入水平较低;1990—2002年,安塞县农业总体投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化肥使用和机械总动力成为影响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因子,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表明安塞县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转变,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和耕地面积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粮食需求对土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依赖程度。
虎陈霞傅伯杰陈利顶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灰色关联分析法
浅析退耕还林还草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被引量:48
2006年
1999年我国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这一世界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工程实施五年来,在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和减少水土流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大面积坡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使整个工程实施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文依据1995-2002年安塞县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确定安塞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探讨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在短期内显著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加速了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增长对农业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加强第二产业的发展应是今后几年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虎陈霞傅伯杰陈利顶
关键词:退耕还林农业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四种人工灌木植被生态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以定西地区常见人工灌木树种柠条、沙棘、红柳、紫穗槐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其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农村社会调查和市场分析并结合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方法分别计算四种灌木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效益分析表明,四种灌木树种生态效益大小顺序为沙棘>红柳>柠条>紫穗槐,经济效益大小顺序为紫穗槐>沙棘>红柳>柠条。从总净收益来看,四种灌木生态经济效益总和大小顺序为沙棘>紫穗槐>红柳>柠条。表明沙棘是该区优良的植被恢复灌木树种,适宜在定西地区大面积推广。
魏彦昌苗鸿欧阳志云陈利顶贵立德
关键词:紫穗槐灌木树种红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效益机会成本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