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52013)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赵杨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乌托邦
  • 2篇现代主义
  • 2篇现代主义文学
  • 2篇后现代主义
  • 2篇后现代主义文...
  • 2篇俄罗斯后现代...
  • 2篇俄罗斯后现代...
  • 2篇反乌托邦
  • 1篇性格
  • 1篇哲理
  • 1篇哲理化
  • 1篇真实观
  • 1篇宿命
  • 1篇宿命论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建构
  • 1篇文体
  • 1篇文体意识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传统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赵杨

传媒

  • 1篇俄罗斯文艺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从《午夜时分》看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小说中的“绝望意识”被引量:1
2012年
柳德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当代俄罗斯最具个性的女性作家之一,秉持还原生活本来面目的"真实观"令其创作风格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有别于后现代作家。她的作品因融入了带有"宿命论"观念的绝望意识而充满了无比压抑、异常灰暗的生活基调。本文以在中国学术界少有论及的作家代表作品《午夜时分》为例,试图从小说的情节及结构设置入手,分析小说中所揭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的复杂性、悲剧性,指出传统意义上的温馨之"家"在作家笔下竟成了一曲悲哀的、残酷的、反乌托邦性的"田园诗"。其实,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作品都充满了幸福难以企及的悲剧意味,作家在灰暗的笔调下所表达的对日常生活尤其是对"家庭生活"的反乌托邦性阐释,虽然彻底打碎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天真幻想,然而顺应自然、大彻大悟,坦荡面对人生困境才是隐含在"绝望意识"背后真正的意义建构。
赵杨
关键词:宿命论真实观
反乌托邦思想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体现被引量:1
2014年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俄苏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其诞生之日起,它所天然具有的对霸权话语的颠覆性,使它在苏联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对苏联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国家乌托邦主义自然地产生了对抗,这不仅是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更是苏联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乌托邦思想与传统文化具有既超越又紧密相连的关系: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家创作不同的是,后现代文学的反乌托邦思想具有注重文体意识和高度哲理化的特点,但这种新的创作风格依然改变不了身为俄罗斯作家所特有的对民族历史、对俄罗斯人命运的探索与体悟。
赵杨
关键词:文体意识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建构被引量:1
2012年
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反传统"的主流思潮不同,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在创作理念及艺术形式上都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俄罗斯后现代作家都有各自的艺术特质,他们作品的思想与审美价值都不尽相同,然而在他们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中都体现着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认同。主人公们在后现代语境中都具有双重性心理特质,既紧随后现代语境的潮流,又在潜意识中竭力挣脱专制和强权的羁绊,寻找俄罗斯民族的出路和心灵的自由。因此俄罗斯民族的血脉特质决定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既有西方后现代思潮的特点,又闪耀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它并没有停留在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浅层次的模仿和追捧上,而是凸现出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赵杨
关键词: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传统民族性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