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9ZA062)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云春许振孟令银姜友军王显祥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等温线
  • 1篇动力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卤化物
  • 1篇原位修复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液
  • 1篇热力学
  • 1篇零价铁
  • 1篇卤化
  • 1篇卤化物
  • 1篇纳米零价铁
  • 1篇PB2+
  • 1篇PB

机构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李云春
  • 1篇赵茂俊
  • 1篇王显祥
  • 1篇姜友军
  • 1篇孟令银
  • 1篇许振

传媒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核桃壳粉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被引量:16
2012年
实验通过间歇吸附方式研究了核桃壳粉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核桃壳粉粒径及用量、溶液pH、Pb2+初始浓度等参数对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核桃壳粉对Pb2+吸附的最佳pH为5.0,去除率随吸附剂粒径的减小、用量的增加、Pb2+初始浓度的减小而增加。优化实验条件下,0~0.3 mm 15 g/L的吸附剂在298 K时,对pH=5的50 mL 50 mg/L Pb2+溶液的去除率达96.98%。核桃壳粉对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Sips模型,在283、293和303 K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25、18.27和20.94 mg/g。吸附过程是放热的、混乱度减小的自发过程,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293和303 K时分别在90和120 min基本达到平衡。结合FTIR和SEM手段发现核桃壳对Pb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包括离子交换、螯合等化学吸附以及颗粒内扩散步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许振李云春姜友军孟令银
关键词:PB2+等温线热力学动力学
纳米零价铁原位修复有机卤化物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3年
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机卤化物污染日益严重,且HOCs毒性强、难生物降解。纳米零价铁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已成为国内外原位修复研究的热点。在NZVI降解HOCs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基础上,综述了不同方法制备的裸露NZVI和不同修饰型NZVI的内在性质,以及pH、溶解氧、离子、金属、不反应的疏水性有机物和天然有机物、HOCs的浓度和组成、微生物和地下异质性等外在环境因素对NZVI原位修复的稳定性、输送性、锚定目标物能力以及反应活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李云春王显祥赵茂俊
关键词:纳米零价铁有机卤化物原位修复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