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810001)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关海庭刘莹张浩朱萌朱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外交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信仰
  • 3篇教育
  • 2篇信仰体系
  • 2篇政治
  • 2篇农民
  • 2篇农民工
  • 2篇民工
  • 2篇教育政策
  • 1篇代议
  • 1篇代议制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伦理
  • 1篇政权
  • 1篇政治发展
  • 1篇政治认同
  • 1篇政治文化
  • 1篇政治信仰
  • 1篇制度主义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软实力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经济贸易...
  • 2篇外交学院

作者

  • 4篇关海庭
  • 2篇刘莹
  • 2篇张浩
  • 1篇朱萌
  • 1篇朱萌

传媒

  • 1篇新视野
  • 1篇中共党史研究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学...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观念变量塑造下的农民工教育政策探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被引量:1
2014年
固化的观念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现在政策制定、实施、监督、评估的全过程中。农民工教育政策在城乡有别观念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不利于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固有的均衡。分析农民工教育政策中的观念状况和观念引导下的行为,有助于寻找打破原有均衡,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均衡的途径与方法。
张浩
关键词:农民工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体系及实现途径被引量:8
2015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重原因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信仰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冲击。本文从梳理中国共产党信仰体系的历史脉络出发,分析中国共产党信仰体系的宏观、中观、微观相辅相成的结构,对我国信仰现状进行基本判断,指出巩固并发展党的信仰体系具有巨大的潜力。并结合中共党史、中国社会结构、西方思想与经验,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巩固核心价值观、建立引导机制等宏观、中观、微观途径,巩固并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体系。
关海庭黄敬理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信仰体系社会结构
财政权的转移对英国民主发展的影响——13至16世纪英国财政史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笔者以财政权的转移为切入点去探索英国民主的生成。通过分析历史上英国从依赖王室财产的家计财政向依赖税收的公共财政转移过程,从两方面研究这一转变与民主的关系,一是财政来源与民主,其中包括税源的变化和纳税主体的变化对民主的影响;二是由此导致的财政权的转移带来的近代早期民主萌芽。在此基础上,总结公共财政与代议制民主的内在关系以及西方自由民主的内涵。
朱萌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权代议制民主
社会平等视角下农民工教育政策的调整被引量:2
2014年
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都对开展农民工教育提出要求,当前的农民工教育政策之所以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处于政府部门及各地"自发"的状态,缺少更高理念指导下的统筹协调。维护社会平等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标,农民工教育政策应在社会平等的理念下进行调整,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工教育政策低效率的问题。
张浩
关键词:农民工教育政策
转型期农村宗教信仰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基于长春市英俊镇的实证研究
2016年
本文通过采集数据实证检验表明,宗教信仰者既非政治冷漠者,更非政治抵触者,相反,他们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度及其公民角色的认知度略高于无神论者。这引发了我们对宗教信仰道德功能的思考,当农村在转型时期产生信仰危机时,这种道德力量承担了公民教育的功能,同时也对现代国家政治认同的建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朱萌
关键词:宗教信仰政治认同转型期农村政治文化
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仰与政治发展被引量:1
2016年
从政治发展的视角分析,当今中国社会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构建和实现全社会的政治信仰,这是时间和现实两个维度共同决定的。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各具特色的阶段,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相统一的信仰体系:宏观层次,就是奋斗目标,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观层次,就是革命和建设的价值观,开始是阶级斗争的思想方法,后来包括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最近则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观层次,就是不同时期的具体路线、纲领和政策,涉及土地、救济等民生问题。这个信仰体系的思想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共政治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其他的来源都要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从巩固和发展中共的政治信仰角度出发,需要处理好信仰与现实、权利与义务、宗教与世俗、目标与手段四对关系,以此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
关海庭
关键词:信仰体系政治发展
当代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道德伦理与公民认同被引量:1
2016年
经过现代科学精神和国家公共权力渗透影响的民间信仰,其巫术性逐渐成为一种仪式,而道德性为官方和民间所重视。民间信仰通过将对地方有贡献的人物树立为神祇的方式支持了一种公共道德和对社会的义务感;对神明的敬畏心理客观上起到了个人道德自律的作用,而对社会的义务和对个人的自律本身即属于现代国家公民认同的两个维度,当代民间信仰由此与公民认同连接起来,并对现代公共道德的培育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朱萌关海庭
关键词:民间信仰公共道德公民美德公民认同公民身份
新时期俄罗斯外交转型中的软实力政策调整被引量:5
2015年
新时期俄罗斯外交转型始于2012年开启的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对国内形势、地区局势和国际格局的再评估促使莫斯科开始注重通过软实力建设与多极世界中的不同行为体进行合作,转型首先从软实力政策调整开始。新时期俄罗斯的软实力政策调整主要在对外宣传、教育国际交流和国际发展援助三个领域展开,在对传统公共外交领域进行政策调整的基础上,俄罗斯更加注重公共外交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机构功能整合,以更有效地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为整体外交战略目标服务。
刘莹关海庭
关键词:外交转型软实力公共外交教育国际交流国际发展援助
俄罗斯国家认同的构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5
2016年
认同需要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支撑,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支撑起认同的内部同一性,而同一性则与排他性共同构成认同的平衡结构。中俄同属转型国家,同样面临构建国家认同的挑战。俄罗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以专制制度和东正教思想支撑的内部同一性,又利用外部排他性维持了国家认同的基本结构。普京在重建国家认同的过程中,通过恢复传统历史文化和权威主义制度安排再造了认同的内部同一性,但却因为过度强调垂直权力体系和与西方的对抗导致认同内容和结构的失调。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文化传统和转型社会矛盾问题上异同并存,中国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俄罗斯发扬历史文化传统重建国家认同内部同一性的经验,但要警惕过于强调排他性的危害,而将构建当代中国国家认同任务的重心放在社会、国家和国际三个层次上,通过加强公民社会、超民族文化认同和建设具有世界认同能力的价值观,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内容和结构上的再充实,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复兴。
刘莹
关键词:国家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