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11Z002)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龙连圣王聪苏强章元蒋超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第9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压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压
  • 3篇脑损伤
  • 3篇救治
  • 2篇有创
  • 2篇有创颅内压监...
  • 2篇颅多普勒
  • 2篇颅脑
  • 2篇颅内压监测
  • 2篇经颅多普勒
  • 2篇创伤
  • 1篇多普勒监测
  • 1篇多谱勒
  • 1篇多谱勒超声
  • 1篇预后
  • 1篇伤患者
  • 1篇双侧大脑
  • 1篇双侧大脑半球
  • 1篇尿路感染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解放军第98...

作者

  • 5篇龙连圣
  • 4篇王聪
  • 3篇李夏良
  • 3篇辛志成
  • 3篇吴钟华
  • 3篇蒋超超
  • 3篇章元
  • 3篇苏强
  • 2篇王伟
  • 1篇胡伟
  • 1篇鲁俊晶
  • 1篇孙建梅
  • 1篇刘桂玲
  • 1篇吴青
  • 1篇章红梅
  • 1篇王伟
  • 1篇赵耀东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诊断和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4
2017年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是指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数小时内脑组织广泛肿胀,多数发生于伤后4~14h,最早可发生在伤后20~30min。
龙连圣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BRAIN脑组织
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究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10月-2016年6月349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为颅内破裂动脉瘤、探头类型、探头置入方式、探头留置时间、是否行开颅手术、开颅手术时间、是否合并颅底骨折等;与并发颅内出血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有高血压、探头置入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探头类型、探头置入方式、探头置入部位是否有脑挫裂伤或出血灶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为颅内破裂动脉瘤(P〈0.05)、探头置入方式(P〈0.05)、探头留置时间(P〈0.05)、是否合并有颅底骨折(P〈0.05)为并发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探头置入前INR(P〈0.05)、血小板计数(P〈0.05)、探头置入前同侧大脑半球是否有脑挫裂伤或出血灶(P〈0.05)、探头类型(P〈0.05)、探头置入方式(P〈0.05)为并发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颅内破裂动脉瘤(P〈0.05)、探头置入方式(P〈0.05)为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探头类型(P〈0.05)和探头置入方式(P〈0.05)为并发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和探头置入方式(开颅或钻颅)是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探头类型(脑室型)和探头置入方式(锥颅)是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严格把握有创颅内压监测指征,防范相关危险因素
龙连圣王伟辛志成王聪赵耀东李夏良蒋超超苏强吴钟华章元胡夷施顺孝范顺志
关键词:颅内压颅内出血并发症
有创颅内压联合经颅多普勒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救治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联合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救治中的作用及其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PADB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19~70岁,平均43.6岁。120例患者根据是否行颅内压监测及监测方式分为三组,其中未行颅内压监测(A组)37例,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B组)40例,有创颅内压联合TCD监测(C组)43例。比较三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伤后12个月预后较好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分]、巴塞尔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比较三组中手术患者入院至术前瞳孔变化率、GCS下降值。结果(1)A、B、C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分别为(9.6±6.8)d、(9.2±5.4)d、(8.9±5.7)d(P〉0.05),A、B、C组预后较好率分别为46%(17/37)、65%(26/40)、72%(31/43)(P〈0.05),B组和C组高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I、MMSE分别为(51.0±36.7)分、(17.3±12.5)分,B组分别为(58.0±35.7)分、(18.8±12.0)分,C组分别为(70.2±34.6)分、(21.2±11.4)分(P〈0.05);B组和C组均高于A组(P〈0.05),而B组均低于C组(P〈0.05)。(2)A、B、C组手术患者入院至术前瞳孔变化率分别为33%(9/27)、13%(4/30)、7%(2/28)(P〈0.05),B组和C组低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手术患者入院至术前GCS下降值分别为(1.4±1.3)分、(0.7±0.5)分、(0.6±0.4)分(P〈0.05),B组和C组低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联合TCD监测,能精准、及时监测PADBS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患者的预后
王聪龙连圣辛志成李夏良蒋超超王伟苏强吴钟华章元胡夷施顺孝范顺志
关键词:脑损伤颅内压预后
颅脑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及时诊断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1例颅脑损伤尿路感染的患者调查和分析,包括相关因素及感染临床症状、尿液特点和培养病原菌种类。结果 61例脑损伤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有平均住院时间22d、留置尿管时间>21d、占59.00%、病情危重、GCS评分<8分45例,占73.80%;发热患者48例占78.69%,尿路刺激症状5例占8.20%;尿液常规检查结果异常33例占54.10%,尿培养阳性23例占37.71%;抗菌治疗有效率为100.00%;尿培养以革兰阴性菌与真菌感染为主,分别占43.48%、56.52%。结论降低危险因素、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尿液检察结果尽早诊断尿路感染、及时采取抗菌治疗,是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刘桂玲鲁俊晶胡伟孙建梅章红梅吴青
关键词:颅脑损伤尿路感染
经颅多谱勒超声联合脑室型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创伤性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救治中的作用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联合脑室型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第98医院神经外二科在TCD联合脑室型有创ICP监测下救治的42例PADB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2 h内行TCD及脑室型有创ICP监测,按入院首次ICP值分为ICP≤25 mm Hg组(27例)和ICP〉25 mm Hg组(15例),同时按入院时首次TCD监测的脑搏动指数,分为脑搏动指数≤1.4组(18例)及脑搏动指数〉1.4组(24例)。同时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比较入院时不同ICP组及脑搏动指数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PADBS患者入院首次ICP值15~46 mm Hg,平均ICP为(24±7)mm Hg;入院首次脑搏动指数值1.21~3.31,平均脑搏动指数为1.7±0.5。患者预后良好20例,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PADBS患者入院首次ICP≤25 mm Hg组预后优于ICP〉25 mm Hg组患者[92.59%(25/27)vs.60.00%(15/25),χ2=4.695,P〈0.05]。入院首次脑搏动指数≤1.4组18例患者预后明显优于脑搏动指数〉1.4组患者[83.33%(15/18)vs.79.16%(19/24),χ2=0.003,P〉0.05]。结论 TCD联合脑室型有创ICP监测对PADBS患者的临床救治有指导作用,且对患者预后有预测作用,其中入院首次ICP≤25mm Hg的PADBS患者预后较好。
龙连圣王伟王聪辛志成李夏良蒋超超吴钟华苏强章元胡夷施顺孝范顺志
关键词:颅内压弥漫性脑肿胀经颅多谱勒超声
有创颅内压和经颅多普勒联合监测在急性颅脑创伤救治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ICP)和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监测对急性颅脑创伤救治的临床指导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方法2010—01—2014—06解放军第九八医院神经外二科在有创ICP和TCD联合监测下救治急性颅脑创伤163例,分析人院时及伤(术)后3d的ICP和搏动指数(PI)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55例,中残47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16例,死亡32例。将恢复良好和中残归为预后较好组,将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归为预后不好组。预后较好组人院时ICP[(21.98±8.74)mmHg]显著低于预后不好组人院时ICP[(34.17±16.38)mmHg](P〈0.001),预后较好组伤(术)后3d的ICP[(16.84±5.44)inmHg]显著低于预后不好组伤(术)后3d的ICP[(31.07±19.79)mmHg](P〈0.001)。预后较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人院时P1分别为1.52±0.42和1.66±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术)后3d预后较好组和预后不好组P1分别为1.19±0.21和1.40±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PI与伤(术)后3d PI差值预后较好组和预后不好组分别为0.34±0.07和0.2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ICP及TCD联合监测对急性颅脑创伤救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且对颅脑创伤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王聪龙连圣辛志成李夏良蒋超超苏强吴钟华王伟章元胡夷施顺孝
关键词:颅脑创伤经颅多普勒(TC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