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航天支撑技术基金(2006-HT-GFKD)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易东云谷德峰王正明孙蕾朱炬波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1550部队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航天支撑技术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定轨
  • 3篇卫星
  • 2篇联合定轨
  • 2篇加权
  • 2篇观测数据
  • 2篇分布式INS...
  • 2篇分布式SAR
  • 1篇地理定位
  • 1篇电离层
  • 1篇电离层延迟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对地观测
  • 1篇对地观测卫星
  • 1篇信息散度
  • 1篇星载
  • 1篇星载GPS
  • 1篇样本加权
  • 1篇运动学定轨
  • 1篇载波
  • 1篇载波相位

机构

  • 14篇国防科学技术...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遥测技术...

作者

  • 11篇易东云
  • 9篇谷德峰
  • 3篇王正明
  • 2篇涂先勤
  • 2篇周海银
  • 2篇孙蕾
  • 2篇朱炬波
  • 2篇赵德勇
  • 2篇李冬
  • 1篇段晓君
  • 1篇刘洋
  • 1篇朱书博
  • 1篇申镇
  • 1篇张栋
  • 1篇唐荣富
  • 1篇黄寒砚
  • 1篇唐容富
  • 1篇罗强

传媒

  • 3篇系统仿真学报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兵工学报
  • 1篇宇航学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电子学报
  • 1篇数据采集与处...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电波科学学报
  • 1篇上海航天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地观测卫星访问区域目标时间窗口快速算法被引量:11
2010年
为减少对地观测卫星访问区域目标时间窗口的计算,根据建立的卫星对区域目标的观测模型,提出了卫星观测区域目标时间窗口的大圆近似快速算法,给出了算法具体步骤。仿真算例结果表明:时间窗口起点误差小于0.5 s,时间窗口长度误差小于0.723%,计算时间减少了99.87%.
李冬唐容富易东云
关键词:对地观测卫星
联合定轨非线性模型估值的偏差修正算法
2007年
从理论上推导了联合定轨非线性参数回归模型估值的偏差与均方误差的表示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算法的参数估值的偏差修正方法。通过对联合定轨非线性半参数回归模型结构的分析,建立了参数估值的偏差与方差的近似表示公式,并设计了非线性半参数联合定轨模型估值的偏差修正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联合定轨非线性回归模型估值偏差修正方法能够进一步改善卫星联合定轨精度,从实际应用角度验证了偏差修正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赵德勇周海银王正明
关键词:联合定轨非线性回归模型
基于信息散度的补充样本加权融合评估被引量:9
2007年
小子样试验评估时,为避免大量先验信息湮没实际飞行试验的信息,融合先验补充样本时通常会根据工程经验对补充样本量作一定限制,对补充样本量的选取并没有量化的理论准则。分析了先验分布与实际试验样本服从分布的差异,通过分布差异进行信息散度计算,用信息散度确定先验样本权重。提出了考虑先验信息可信度的加权方法,以进行Bayes估计。最后提供了正态逆Gama分布参数的加权Bayes估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说明,本文的加权方法是合理的。
段晓君黄寒砚
关键词:信息散度加权融合小子样
分布式InSAR干涉基线与空间状态测量的关系分析
2011年
阐述了分布式InSAR目标三维定位原理,分析了干涉基线与空间状态测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干涉基线的完整定义,将干涉基线分解为空间域干涉基线和时间域干涉基线,其中时间域干涉基线通过主星的绝对定轨结果获得,空间域干涉基线主要通过高精度星间相对定位结果获得;分析了卫星轨道速度、平台姿态测量、天线安装等误差对干涉基线测量精度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基线测量体制对姿态精度的要求差异,为分布式InSAR的空间状态测量方案设计及相关测量手段精度指标的论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申镇谷德峰易东云
关键词:分布式INSAR
利用SLR数据校准GPS精密定轨系统误差被引量:4
2008年
分析了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简称SLR)检核GPS精密定轨精度基本原理,结合GPS精密定轨误差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SLR数据校准GPS精密定轨系统误差的新方法。新方法在卫星一次过境的短弧段内,利用多个激光测站的分时观测数据,采用多站分时投影思想,重构系统误差,辨识三个方向的定轨精度差异。新方法需要一定数据量的支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3个以上测站分时投影可以校准定轨线性系统误差,并且站星矢量之间的夹角越大,效果越好。
谷德峰涂先勤易东云
关键词:SLRGPS精密定轨
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分布式SAR卫星编队CDGPS相对定位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分布式SAR卫星编队星间基线的高精度确定问题,提出了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分布式SAR卫星编队CDGPS相对定位方法。根据CDGPS原理及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星间相对定位原理,在CDGPS测量的基础上,引入轨道动力学模型提供的先验约束信息,对长弧段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克服了运动学逐点解算方法在观测几何较差或观测数据不足情况下无法应用的缺点。此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测量中的随机误差,提高相对定位精度,提供了一种可实现mm量级星间基线确定的技术途径。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动力学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动力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相对定位精度。相对于运动学方法,前者L_1固定解的精度提高了68%,而消电离层固定解的精度提高了95%。
谷德峰朱书博易东云
关键词:分布式SAR基线
基于双频GPS观测信息和星间距离测量的高精度星间相对定位方法被引量:6
2007年
以双星编队为对象,建立了基于GPS双频P码、双频载波相位以及星间距离观测信息的相对定位样条模型。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与仅采用单频GPS测量信息相比,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相对定位精度,而且还能大大减少整周模糊度判定所需的历元数。
刘洋易东云王正明谷德峰
关键词:双频GPS
电离层延迟对分布式SAR编队相对定位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建立星载GPS单层电离层延迟模型,利用CHAMP卫星双频GPS观测资料确定的单层投影高度为580 km。仿真分析了电离层延迟对分布式SAR编队CDGPS(载波相位差分GPS)相对定位的影响,主要分析结果表明:在mm量级的星间相对定位中,电离层延迟影响不可被忽略;太阳活动对相对定位的影响显著,当星间距离取1 km,在太阳活动强年,由差分电离层延迟引起的相对定位误差达到8.5mm,是太阳活动弱年的2倍。
谷德峰涂先勤易东云
关键词:分布式SAR电离层延迟
星载GPS非差运动学定轨中的观测数据加权策略研究
2011年
星载GPS非差运动学定轨结果容易受到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相位观测噪声远远小于伪码,如果将两种观测数据等权处理,会降低相位信息在参数解算中的作用;相位观测存在模糊,单独使用会导致参数估计结构不稳定;伪码观测噪声与接收天线高度角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本文根据星载GPS伪码和相位联合非差运动学定轨原理,结合GPS观测数据质量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加权策略,提高了星载GPS非差运动学定轨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一个星期的CHAMP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将非差运动学定轨结果与GFZ事后科学轨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在R、T、N分量上差值的均方根为20cm、12cm、13cm,三维点位误差的均方根为27cm。通过分析多种不同加权策略的定轨精度差异,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加权策略的有效性。
谷德峰易东云
关键词:星载GPS运动学定轨加权
分布式InSAR三维定位的闭合形式解及其精度分析被引量:13
2007年
本文对分布式In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目标三维定位的空间几何关系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完整的目标定位闭合形式解;对闭合形式解进行灵敏度分析,给出了定位精度指标与系统参数精度指标之间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分析表明目标定位几何结构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视线矢量、基线矢量和主星速度矢量的空间角位置关系,其中视线、基线平面与视线、速度平面间的二面角是一个关键参数,该二面角越大,几何结构越好.最后在以ENVISAT作为主星、采用“干涉车轮”编队的InSAR系统中,给出了精度指标传递关系的蒙特卡洛仿真验证.
谷德峰易东云朱炬波孙蕾
关键词:APERTURERADAR地理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