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08GZ0021)
作品数:
1
被引量:16
H指数:1
相关作者:
赵锐
兰贵红
马小珍
金楠
费保进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四川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项目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1篇
金属铬
1篇
CR(VI)
机构
1篇
四川大学
1篇
上海天美科学...
作者
1篇
乔代蓉
1篇
费保进
1篇
金楠
1篇
马小珍
1篇
兰贵红
1篇
赵锐
传媒
1篇
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1篇
2009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脱硫弧菌SRB7对重金属铬Cr(VI)的还原特性
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化工厂污泥废水中分离到的一株耐酸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SRB7),对不同pH、温度、碳源、菌废比等条件下SRB7还原Cr(VI)能力进行研究。并从H2S还原途径、电子传递途径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吸附途径研究SRB7菌体整体去除Cr(VI)的特性。结果表明:当Cr(VI)起始浓度为50mg/L时,pH7.5,培养温度36°C,碳源为乳酸钠,混合菌液和Cr(VI)溶液的菌废比为1:5(V/V)能获得很好的还原效果。在SRB7去除Cr(VI)的特性中,吸附途径对Cr(VI)的去除几乎不起作用;电子传递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不占优势,24h去除率为51.42%;而H2S途径在Cr(VI)的还原过程中占主导地位,24h去除率为78.02%。
马小珍
费保进
金楠
赵锐
兰贵红
陈涛
乔代蓉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