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B0420002)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 相关作者:赵明富吴春珠方珊茹黄招德施碧红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稻雄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是开发新的育种方法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增强水稻抗性,改善水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水稻雄性不育的机理及其分类进行了阐述,概述了光敏核不育基因、温敏核不育基因、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方法,总结了近年来这些基因定位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他类型核不育水稻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水稻不育基因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刘春宏方珊茹刘玉芹沈伟锋
- 关键词:水稻不育基因基因定位
- 水稻谷粒粒长显性主效QTL的遗传分析与定位被引量:10
- 2008年
- 以小粒亲本博白B为轮回亲本与大粒亲本WFC杂交、连续回交,构建长粒近等基因系,发现了一个长粒对短粒显性的主效QTL。在BC2F1和BC3F2回交分离群体,粒长表现为长粒和短粒差异明显的两个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1:1和3:1的遗传比率,表明了在BC3F2粒长主要由一个长粒显性主效QTL控制的。利用SSR标记技术,通过集团分离法和隐性个体分析法,对BC3F2进行QTL定位,结果发现控制粒长QTL(暂定名GL2(t))位于第2染色体,与RM530连锁,遗传距离为4.1cM,是个尚未报道的粒长显性主效QTL。
- 赵明富黄招德吴春珠车容会施碧红方珊如孙永建赵志民
- 关键词:水稻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Ⅱ-32B的外观品质被引量:7
- 2013年
- 本研究以优质稻品种佳辐占为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Ⅱ-32B进行连续回交,采用选择回交导入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农艺性状选择,将粒长主效基因GS3及其他外观品质性状基因导入Ⅱ-32B中,获得4个外观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的Ⅱ-32B改良株系。Ⅱ-32B改良株系的谷粒明显变得细长,粒长由原来的8.04mm增加到8.99mm,粒宽由3.02mm降至2.85mm,长宽比由原来的2.67提高到3.16。此外,垩白率和垩白度极显著降低,分别由原来的55.6%和14.3%降低至23.9%和4.6%。除千粒重极显著增加外,抽穗期、株高、有效穗、穗长、结实率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通过遗传背景分析,4个改良株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为90.7%-96.3%,其中GL2株系分别在第5和第6染色体存在一个位点未回复外,其他位点均回复,回复率达到96.3%。结果表明,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表型选择相结合可较快速地改良杂交稻亲本的外观品质。
- 方珊茹吴春珠刘玉芹郑苹立熊雪娇沈伟锋庄丽萍赵明富
-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不同类型水稻亲本的抽穗期遗传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选用5个籼稻、2个粳稻和1个爪哇稻共8个亲本按半双列杂交配制28个组合,研究分析了亲本及组合抽穗期的特性及遗传关系,发现抽穗期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三种类型:明显的显性早熟、部分迟熟显性和超显性迟熟,这些遗传表现可能分别是显性早熟基因、迟熟基因和不等位的抽穗期迟熟基因或感光基因互作而引起的。在杂交稻育种上,通过选择适宜亲本不仅可以培育早熟杂交稻组合,而且可以避免杂交稻组合抽穗期超亲问题,特别是籼粳亚种间组合抽穗期超亲问题。
- 赵明富吴春珠黄珊方珊茹郑建华郑燕梅蔡巨广杨聚宝
-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
- 杂交水稻主要亲本和抗源及其相互双列杂交组合的抗性评价被引量:5
- 2008年
- 采用5个不育系、7个恢复系、1个保持系和3个稻瘟病新抗源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77个组合,连同16个亲本共93个材料。用来源于三明、龙岩和南平三个地区的6个稻瘟病菌及混合菌系进行苗期接菌,鉴定苗瘟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亲本和组合的稻瘟病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稻瘟病小种的毒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恢复系中,蜀恢527和多系1号抗性好,而不育系中,谷丰A和乐丰A的抗性不仅亲本表现好而且配制的组合表现也很好,可用于配组、筛选抗稻瘟病强的组合。保持系福伊B和3个新抗源品种的抗性好而且组合抗性好,可用于稻瘟病抗性改良。
- 赵明富张锦花黄珊郑燕梅吴春珠郑建华方珊茹蔡巨广杨聚宝
- 关键词: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评价
- 水稻粒形QTLs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8年
- 主要介绍了水稻粒形QTL的研究概况,包括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特征,粒形QTL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粒形QTL定位与克隆在育种上的意义和前景。
- 黄招德施碧红赵明富蔡春苗
- 关键词:水稻粒形QTL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