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050)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付晓燕张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生命史
  • 3篇互联
  • 3篇互联网
  • 3篇SNS
  • 2篇人际
  • 2篇人际关系
  • 2篇社会资本
  • 2篇社交
  • 2篇资本
  • 2篇网络
  • 1篇地方新闻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学
  • 1篇信任
  • 1篇信任机制
  • 1篇学术史
  • 1篇用户
  • 1篇中国青年
  • 1篇中国网
  • 1篇中国网民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台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付晓燕
  • 1篇张杰

传媒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中国网络传播...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台湾“社区传播”研究的观念流变被引量:1
2013年
过往的新闻学研究惯于从"事件史"或社会脉络变迁的角度,探究新闻研究意涵的演进。本文尝试从学术史的角度,以"社区传播"概念在台湾地区传播研究社群的建构与转变过程为基础,追溯台湾过去六十年间"社区传播"观念演变的四个发展阶段,进而揭示出"社区"概念在台湾地区新闻实践和学术社群中的发展乃是理解台湾地区新闻价值意涵变迁的重要取径之一。
付晓燕张煜麟
关键词:地方新闻公共新闻学学术史
SNS使用对中国青年社交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随着社会性网络服务(简称SNS)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SNS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特别是SNS对使用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生命史访谈",以30位SNS用户的互联网使用经验为研究对象,展示了中国网民丰富和复杂的SNS使用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NS这一新型社交方式对中国青年群体的社交生活带来的影响。
付晓燕
关键词:SNS社交方式
网络社交工具使用与社会资本建构--一项基于30位中国SNS用户的生命史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本研究通过30位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社会政经地位的中国SNS用户的生命史和互联网使用经验,展示了中国网民丰富和复杂的网络社会服务使用形态、使用动机。进而,研究者按照Nahapiet和Ghoahal(1998)提出的社会资本三个内涵——结构面、认知面和关系面来考察微博用户的微博使用行为对其个人社会资本累积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网民个体社会资本累积的因素。
付晓燕
关键词:社会资本互联网SNS人际关系
SNS使用与社会资本建构——一项基于30位中国SNS用户的生命史研究
2012年
本研究通过30位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社会政经地位的中国SNS用户的生命史和互联网使用经验,展示了中国网民丰富和复杂的网络社会服务使用形态、使用动机。进而,研究者按照Nahapiet和Ghoahal(1998)提出的社会资本三个内涵——结构面、认知面和关系面来考察SNS用户的SNS使用行为对其个人社会资本累积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网民个体社会资本累积的因素。
付晓燕
关键词:社会资本互联网SNS人际关系
中国网民的“虚拟社会资本”建构——基于中国网民互联网采纳历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理解互联网使用与社会资本之间关系的关键在于网民如何使用互联网。本研究以当代社会资本论述为理论框架,通过"生命史研究法"搜集30位中国网民的互联网采纳历程和日常使用经验资料,并在社会资本之"结构、认知与关系"三构面的论述分析框架下,剖析了中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及其"虚拟社会资本"累积状况。研究发现:接触互联网并不必然带来社交网络的扩大和社会资本的提升;网民使用社交工具的新素养水平、社交网络的结构及其使用内容决定其"虚拟社会资本"累积的多寡;由于文化形貌不同,中国网民的网络社交行为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付晓燕
关键词:互联网社交网络网络传播
话语信任与网络群体建构——社会化媒体的信任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本研究通过对社会化媒体的信任对象和信任机制的研究,通过对sign和symbol的符号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讨论,发现符号和话语本身具有指向客观性、互动协商性和自在自足性三个特征,从而使得话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具体的发出对象而被信任。社会化媒体的信任是基于公共角色领会基础上的话语信任,而内群偏好和群际分化机制则使得这种公共角色的领会迅速成为网络群体边界,网络群体性行为由此产生。
张杰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信任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