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2009D-1503-08)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安耀清吴美娥潘有军徐赢谢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油田
  • 2篇砂岩
  • 2篇牛圈湖油田
  • 1篇地震反演
  • 1篇压裂
  • 1篇压裂酸化
  • 1篇岩石
  • 1篇油藏
  • 1篇致密砂岩
  • 1篇致密砂岩气
  • 1篇致密砂岩气藏
  • 1篇砂岩气藏
  • 1篇砂岩油藏
  • 1篇水淹
  • 1篇水淹层
  • 1篇水淹层测井
  • 1篇酸化
  • 1篇吐哈盆地
  • 1篇盆地
  • 1篇气藏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吐哈...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吐哈...

作者

  • 1篇安耀清
  • 1篇谢军
  • 1篇徐赢
  • 1篇潘有军
  • 1篇吴美娥

传媒

  • 3篇岩性油气藏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藏醇基压裂酸化技术与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吐哈盆地巴喀和红台两个致密砂岩气藏常规的压裂液、酸化液水敏、水锁伤害严重,对储层的二次伤害大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醇基压裂液、酸化液技术研究。室内岩心实验定量分析了储层水敏、水锁伤害程度,确定了压裂液及酸液中甲醇及各添加剂的最佳浓度和加量,建立了既能防水锁水敏伤害、又能实现深部酸化的多氢酸+醇酸化液体系,给出了酸液体系中各酸型的推荐使用浓度,并最终研制出了适合该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改造的醇基压裂、酸化液体系,其性能指标优于常规压裂、酸化液体系。现场20口井的试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说明自主研制的醇基压裂液、醇酸酸液在该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安耀清吴明江杨建委段萍张勇国
关键词: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藏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及控水对策研究被引量:27
2014年
针对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过快已严重制约油田稳产的问题,通过相渗曲线法、模型预测法、图版法和水驱特征曲线法分区进行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得出了各区块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及含水率预测模型,并分别与实际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优选出了适合各区块的含水率预测方法。分析了单井的含水上升规律,并依据见水井含水变化特征,划分出5种含水上升类型,剖析了不同含水上升类型的开发特征及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技术对策,为牛圈湖区块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潘有军徐赢吴美娥张中劲
关键词:含水上升规律
基于模型地震反演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以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为例被引量:8
2012年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J2x)属于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尤为重要。根据测井曲线的对比及交会分析,选择了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来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拟声波曲线,采用宽带约束模拟退火非线性全局寻优反演方法进行了储层预测。通过3种测井资料(10%地震和90%测井、30%地震和70%测井、50%地震和50%测井)约束程度对比,发现使用10%地震和90%测井参与程度的反演结果精度最高,表明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并能有效地区分储层与非储层。根据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误差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徐赢覃新平吴迪陶长州潘有军翟亚梅
关键词:储层预测高分辨率误差分析
牛圈湖油田水淹层测井评价方法被引量:7
2011年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属于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油藏。由于注入水为淡水,且原始含油饱和度较低,使水淹层的电阻率较高。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易把水淹层解释为油层,导致射孔投产后的生产井高含水。文中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结合试油试采、岩心分析等资料,研究了水淹层地球物理变化特征与定量解释模型,建立了适合牛圈湖油田的水淹层解释方法,现场应用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潘有军徐赢张中劲吴美娥谢军文静
关键词:水淹层牛圈湖油田
“三低”砂岩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
2015年
牛圈湖西山窑组油藏属于特低渗、低压、低流度的"三低"砂岩油藏,开发方案实施后,表现出非均质性严重、注水效果差、单井产量低等现象。为了改善油藏开发效果,首先建立分区测井解释模型及标准,对所有井重新测井解释及储量复算,并开展精细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及相控精细地质建模。在深化油藏认识基础上通过实施超前温和注水、开展井网加密调整、制定选井标准开展重复压裂、实施层内分注和双液法调剖体系改善剖面矛盾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油藏注水状况逐步好转,采油速度不断提高,开发效果明显改善,为此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潘有军徐赢吴美娥张中劲谢军杨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