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3224)
- 作品数:4 被引量:187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成思刘泽豪罗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回归货币主义?被引量:66
- 2012年
- 本文研究了1978至2011年间中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的互动机制。本文将中国内生性货币供应机制融入货币主义理论模型,阐明其与新凯恩斯现代宏观模型的内在联系,并以此构建动态模型系统,以信息准则和序列相关性双重约束设立计量模型,对通货膨胀率、真实经济增长率与货币增长率的互动机制进行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中长期,货币增长率都显著驱动通货膨胀,但对真实经济增长却没有驱动效应。因此,调整货币供应机制是管理通货膨胀的关键。但是要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有效调控,就必须改变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执行模式,而货币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折中与融合为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选路径。
- 张成思
-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货币主义
- 全球化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被引量:44
- 2012年
- 本文基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典型事实,将全球化因素引入微观厂商定价机制,基于微观基础构建我国新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理论模型。文章运用相关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估计,充分考虑模型的内生性和序列相关性问题,并运用工具变量信息集投影技术解决由随机噪音信息造成的估计结果不精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自1995年以来,通胀预期与通胀惯性对通胀率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化因素显著超越了国内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为全球化背景下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与启示,同时为中国曾经历的"缩长"之谜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 张成思
-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内生性
- 通货膨胀目标错配与管理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本文以1979~2010年中国广义价格指标通货膨胀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通货膨胀率动态机制特征的显著差异为基础,运用不可观测成分随机波动模型测算和对比不同通货膨胀指标预期时序的动态路径,并应用反事实对比实验方法比较货币政策对不同通货膨胀指标动态特征转变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由于中国长期以CPI为单一通货膨胀目标,没有将广义价格指标通货膨胀率纳入政策决策的信息集,形成通货膨胀目标错配问题,从而导致近年来广义价格指标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而且其波动性呈现显著上升态势。
- 张成思
-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目标货币政策
- 中国商品金融化分层与通货膨胀驱动机制被引量:71
- 2014年
- 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格局下,中国普通商品的利润积累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渠道获得、并与金融产品在资本聚集度等多方面表现出相似性和相关性的现象可以称为商品金融化。本文将资本轮动要素引入乘数加速数模型,基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阐释不同金融化程度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并将因子分析与动态计量模型相结合,对不同金融化层次商品的价格变动对总体通货膨胀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化程度越高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的传导和影响持续时间越长,并且与通货膨胀的互动表现为双向性;中等金融化程度的商品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效应集中于前2—3个季度内,且为单向;低金融化程度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的驱动效应较弱,影响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区分商品金融化层次有助于提高宏观决策针对性。
- 张成思刘泽豪罗煜
- 关键词:金融化通货膨胀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