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471067)

作品数:11 被引量:137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容全邱维理翟秋敏李永良郑良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剖面
  • 3篇全新世
  • 2篇纹层
  • 2篇湖泊沉积
  • 2篇环境变化
  • 2篇古环境
  • 2篇海平
  • 2篇海平面
  • 1篇地层学
  • 1篇易溶盐
  • 1篇扫描电镜
  • 1篇砂土
  • 1篇石器
  • 1篇能谱
  • 1篇能谱分析
  • 1篇泥河湾层
  • 1篇泥河湾盆地
  • 1篇剖面研究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机构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李容全
  • 8篇邱维理
  • 6篇翟秋敏
  • 3篇李永良
  • 1篇朱楠
  • 1篇马辉
  • 1篇谭利华
  • 1篇赵烨
  • 1篇殷春敏
  • 1篇王晓岚
  • 1篇郑良美
  • 1篇刘椿
  • 1篇白鸿叶
  • 1篇乔建国
  • 1篇郭志永
  • 1篇刘杰文

传媒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宣化盆地辛庄子黑砂土剖面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及理化分析技术 ,从辛庄子沙丘黑砂土剖面中提取出古气候信息 ,综合研究得出 :在 110 0 0~ 830 0aBP期间 ,本区经历了 2个大的气候阶段 ,即 110 0 0~ 10 0 0 0aBP的相对干旱期和 10 0 0 0~ 830 0aBP的相对湿润期 ,但湿润程度不及 80 0 0~ 6 0 0 0aBP .
翟秋敏邱维理谭利华李永良
关键词:环境演变
全新世华北平原古洪水被引量:38
2001年
粒度分析与沉积构造观察表明 ,华北平原不同类型沼泽沉积剖面都具有洪水 沼泽沉积旋回特征 ,每一个旋回对应一个洪水期和一个沼泽期 .以沼泽层层顶14 C测年结果为划分沉积旋回的时代界限 ,华北平原全新世至少存在 10个洪水 沼泽沉积旋回 .各旋回的结束时间为 :( 130 0 0±140 )aB .P .,( 12 910± 180 )aB .P .,( 10 530± 12 0 )aB .P .,( 950 0± 4 0 )aB .P .,( 8760± 2 50 )aB .P .,( 80 30± 150 )aB .P .,( 560 0± 85)aB .P .,( 50 2 0± 2 0 0 )aB .P .,( 4 60 0± 190 )aB .P .,( 34 70± 12 5)aB .P .华北新石器时代晚期及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址大多分布于山前洪积台地 ,可能与当时平原区洪泛频繁有关 .
殷春敏邱维理李容全
关键词:华北平原全新世古洪水
中国闽粤沿海现代海平面上升的海岸地貌响应被引量:3
2004年
根据广东珠海淇澳岛东澳湾、高栏岛飞沙、福建晋江深沪湾等地海岸地貌与海滩沉积特征的野外观察与实验分析 ,确认闽粤沿海存在明显的海岸侵蚀后退现象 ,具体表现为 :海岸线向陆迁移 ,海湾内早期陆相冲积物遭受波浪侵蚀 ,岬角岸段早期海蚀龛被现代海滩沉积物掩埋 ,海岸沙丘物源区被海水吞蚀 ,古海岸沙丘遭受波浪侵蚀并被现代海滩沉积物覆盖 ,海滩沉积物呈现粗化和角砾化特征等 .这些地貌与沉积现象是海岸地貌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 ,它们的存在说明海平面上升是引起研究区海岸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 。
白鸿叶王晓岚邱维理李容全朱楠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
泥河湾层内易溶盐沉积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7
2000年
通过泥河湾古湖盆区4个地层剖面中易溶盐类沉积物的观察与实验分析,对泥河湾古湖的性质、演化阶段及其在地层划分和古环境复原上的意义有了新认识.泥河湾古湖至少是微咸水-半咸水湖,属于半干旱区的内陆湖泊.湖相层下段夹石膏层和石膏微薄层,易溶盐以 SO_2^(2-)和Ca^(2+)离子为主,代表古湖向硫酸盐湖阶段演化的趋向;上段易溶盐中Cl~-和K~+,Na~+离子占优势,证明古湖已向氯化物湖方向发展,虽未出现盐岩沉积,却代表本地区向更干旱的方向发展.
李容全乔建国邱维理翟秋敏李永良
关键词:泥河湾层古环境古地理
内蒙古安固里淖—泊江海子全新世中晚期湖泊沉积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39
2000年
与全新世海面变化相比 ,内陆封闭湖泊沉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更具有优势。对安固里淖和泊江海子两个湖泊的钻孔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分析 ,结果表明 :84 0 0aBP以来 ,研究区经历了全新世大暖期的增温阶段 (84 0 0~ 730 0aBP)、鼎盛阶段 (730 0~ 6 2 0 0aBP)、气候波动阶段 (550 0~50 0 0aBP)、亚稳定湿润阶段 (50 0 0~ 30 0 0aBP)和降温阶段 (30 0 0aBP至今 ) ,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基本一致 ;2 70aBP(16 80A .D .)以来 ,研究区气候略向湿润方向转化 ;本世纪 50年代以来 。
翟秋敏邱维理李容全赵烨郑良美
关键词:全新世湖泊沉积气候变化湖面变化
全新世安固里淖易溶盐沉积与环境被引量:16
2001年
内陆湖泊沉积物的易溶盐含量与湖水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通过测试沉积物 (岩心 )的易溶盐含量可以重建古湖水化学演化过程。在安固里淖湖心区钻取沉积剖面 ,以 1cm为间隔分样 ,测试剖面中八大离子的含量 (即K+ 、Na+ 、Ca2 + 、Mg2 + 、CO32 - 、HCO3- 、Cl- 和SO4 2 - )和其他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 ,并且对各项离子含量进行相关分析 ,得到剖面易溶盐组成变化曲线和易溶盐指标变化曲线。根据易溶盐曲线变化情况 ,结合岩心纹层纪年得到的纹层年代 ,将安固里淖 850 7aBP以来的湖水化学演化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850 7~ 76 0 0aBP ,湖水化学类型为Na+ -Cl- 型 ,盐度较高 ;76 0 0~ 4 72 4aBP ,湖水化学类型为Na+ -Cl- -SO4 2 - 型 ,盐度最高 ;4 72 4~ 30 57aBP ,湖水化学类型为Na+ -Cl- 型 ;30 57~ 574aBP ,湖水化学类型为Na+ -CO32 - -HCO3- 型 ,盐度较低 ;574aBP以来 ,湖水化学类型为Na+ -Cl- 型 ,盐度较低但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同岩心的粒度分析结果相比较 ,易溶盐变化曲线的转折早于粒度变化曲线 ,反映易溶盐沉积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比粒度特征更敏感 ,是一个较好的反映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 ,有待于推广应用。
翟秋敏
关键词:全新世易溶盐环境变化
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古地磁测年结果全部为正向极性 ,剖面顶面下 3.0 8m处白垩质粘土层铀系不平衡法测年结果为 (50 6 0 0± 6 70 0 )aBP ,据此确定其磁性地层学时代为布容正向极性时 .剖面底部未出露B/M界限 ,说明地层时代晚于 78万aBP .依据磁性地层学特征 ,井儿洼剖面可与虎头梁剖面对比 ,并能与红崖南沟、大道坡、郝家台等剖面的上部或顶部对比 ,属泥河湾组Ⅲ段 .井儿洼、虎头梁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晚于红崖、铺路等剖面下部的石膏沉积 ,它们分属不同的石膏沉积旋回 .井儿洼剖面出露的湖相地层记录了古湖的消亡过程 。
邱维理刘椿李容全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学
泥河湾井儿洼剖面粉砂黏土纹层成分的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利用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能谱仪 ,对泥河湾盆地井儿洼剖面的粉砂黏土沉积纹层进行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在一个纹层偶中Si和Ca元素的质量含量w存在明显的差异 ,粉砂纹层中的w(Si)值高 ,w(Ca)值低 ;而黏土纹层中的w则正好相反 .Si和Ca元素在粉砂纹层和黏土纹层中的交替变化 ,与碎屑物的组成有关 ,可能反映了一年中古湖水特征的季节性变化 .
李永良马辉邱维理李容全
关键词:纹层
坝上高原安固里淖粒度年纹层与环境变化被引量:24
2002年
在安固里淖湖心区获取一未扰动沉积物样柱 ,分析发现了由冬季风搬运物与湖心沉积共同形成的粒度年纹层 ,建立了纹层年表 ,恢复了安固里淖湖区 85 0 7aB .P .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 85 0 7~ 5 4 2 9aB .P .冬季风活动较弱 ,后期有所波动 ;5 4 2 9~ 32 4 4aB .P .冬季风活动较强 ,32 4 4~ 2 4 94aB .P .冬季风活动减弱 ;2 4 94~ 116 5aB .P .冬季风活动略有增强 ;116 5aB .P .以来 ,冬季风活动减弱。
翟秋敏李容全郭志永
关键词:环境变化湖泊沉积海平面变化
泥河湾古湖湖心区石片的发现
2000年
Nihewan basin is famous for its lacustrine deposits, animal fauna and occupied evidence of early humans. All of the discovered Palaeolithic sites are distributed along ancient lakeside or on the terraces of the Sangganh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However, the authors discovered a stone flake from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ancient Nihewan lake in an outcrop section on the right bank of the Sangganhe river. The location is 40°06′33″N and 114°20′15″E, near Jinerwa village, Yangyuan County, Heibei Province. The flake is basaltic and has a size of 4.5 cm×3.2 cm×1.7 cm. Its ventral surface is a fresh plane of fracture with a clear point of percussion,a bulb and a bulbar scar on it. The dorsal surface is composed of a residual part of a rounded pebble surface and a fresh plane formed along a joint. The flake is unearthed at 50.73 m under the lacustrine platform surface in perfectly laminated beds of Mid-Pleistocene. The feafures of the flake do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origin. But combined with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he horizon where it is unearthed, the most reasonable explanation is that the flake may be the trace of ancient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frozen lake of Nihewan.
邱维理刘杰文李容全
关键词:旧石器考古古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