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东大学校基金(20053202)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杜国云孙祝友刘俊菊王庆曹艳英更多>>
相关机构:鲁东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鲁东大学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莱州湾东岸
  • 3篇灾害
  • 3篇涝灾
  • 3篇旱涝
  • 3篇旱涝灾害
  • 2篇维数
  • 2篇陆海相互作用
  • 2篇河流
  • 2篇分形
  • 2篇分形维数
  • 1篇地貌
  • 1篇地球环境
  • 1篇世界气候
  • 1篇世界气候研究...
  • 1篇数字高程
  • 1篇数字高程模型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研究
  • 1篇全球变化
  • 1篇流域

机构

  • 9篇鲁东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杜国云
  • 8篇孙祝友
  • 5篇刘俊菊
  • 3篇王庆
  • 1篇朱大奎
  • 1篇王秋贤
  • 1篇毛爱华
  • 1篇高光辰
  • 1篇张永战
  • 1篇金秉福
  • 1篇仲少云
  • 1篇刘德林
  • 1篇李德一
  • 1篇曹艳英
  • 1篇杨华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GIS技术的莱州湾东岸河流分形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取了莱州湾东岸河流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计盒方法对莱州湾东岸的黄水河和王河水系进行了分形分析,获得了两水系的主河道河长分维数和河网分维数,并以此探讨了分维数与流域地貌和地质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形分析为研究区流域地貌学与水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经。
孙祝友杜国云李德一杨华刘俊菊
关键词:GIS技术分形维数莱州湾东岸
新构造分异的地学信息分析——以山东半岛北部为例被引量:9
2006年
水系图像空间特征与几何空间特征是新构造运动地表综合信息的反映,也是区域新构造差异的两种新的分析手段。新构造运动差异分析表明,山东半岛新构造运动受控于西侧的郯(城)-庐(江)大断裂,次级的NE-NNE向断裂则控制了整个半岛地区的E-W向差异运动。以NE向青(岛)-牟(平)断裂束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新构造活动亚区。西部相对东部在新构造时期抬升,相对抬升幅度达30m以上。
杜国云王庆孙祝友
关键词:分形维数
莱州湾东岸河流的分形特征与流域地貌发育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莱州湾东岸发育有分形特征典型的小尺度河流,受区域内陆海相互作用影响显著。基于前人对莱州湾东岸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而缺乏定量分析这一现状,以莱州湾东岸3条典型河流为例,采用分形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流域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分形分析同样适用于研究小尺度河流,可很好地揭示区域内陆海相互作用特征及流域地貌所处的发育阶段。基于分形方法所反映的流域地貌特征与数字高程模型所提取的流域地貌信息较吻合,最终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出流域地貌的发育特征。
孙祝友杜国云朱大奎张永战
关键词:莱州湾东岸数字高程模型流域地貌
烟台市近50年来旱涝指标的确定及时间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改进后的Z指标方法对1956-2002年以来的降水数据进行了旱涝等级评估。结果表明:烟台市近50年来,极旱年份为1986、1999、2000年,极涝年份为1964、1990年。总的旱涝趋势是越来越旱,1980年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1980年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Z指标能较好地揭示烟台市的旱涝灾害时间分布特征。
孙祝友杜国云刘德林刘俊菊
关键词:旱涝灾害
莱州湾东岸陆海相互作用与海岸缓冲区被引量:3
2006年
提出了海岸缓冲区的概念。结合莱州湾东岸晚更新世以来陆海相互作用历史与近期变化,将海岸缓冲区分为古潟湖地貌限制型、开放型和人工海岸型3种基本类型,在横向上划分出3个缓冲带,对海岸缓冲区的结构与功能及缓冲区范围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对防范海岸带地质灾害、减轻灾害损失与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杜国云王庆孙祝友
关键词:莱州湾东岸陆海相互作用
海岸缓冲区规划管理与立法初探——以莱州湾东岸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海岸带以陆海相互作用为基本特征,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海岸带地质灾害。海岸及近海区域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减轻海岸带灾害损失和保护海岸带环境的重点应在此设立海岸缓冲区。本文在分析莱州湾东岸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相关的地质灾害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海岸缓冲区规划的地质地貌标志、咸-淡水过渡带标志。对缓冲区规划原则、动态管理及海岸带立法做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杜国云孙祝友刘俊菊
关键词:莱州湾东岸缓冲区
德州市近50a来旱涝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对德州市1951-1999年的逐年降水数据、区域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及降水与成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依据Z指标划分7个旱涝等级,给出旱涝指标与旱涝成灾面积的多年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德州市近50 a来,降水变化呈下降趋势;1975年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极涝年份为1953年、1961年、1964年;1975年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极旱年份为1981年;旱灾面积越来越大,涝灾面积越来越少,20世纪60-70年代为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转折点。降水指标为该市今后旱涝预测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刘俊菊杜国云孙祝友黄晓花周燕
关键词:旱涝灾害
德州市近50年来旱涝特征分析
2007年
对德州市1951~1999a的逐年降水数据、区域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及降水与成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依据Z指标划分了7个旱涝等级,给出了旱涝指标与旱涝成灾面积的多年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德州市近50a来,降水变化呈下降趋势;1975a以前偏涝,间或有旱的年份出现,极涝年份为1953、1961、1964a;1975a以后偏旱,间或有涝的年份出现,极旱年份为1981a;旱灾面积越来越大,涝灾面积越来越少,60~70年代为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转折点。降水指标为该市今后旱涝预测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刘俊菊杜国云孙祝友黄晓花周燕
关键词:旱涝灾害
莱州湾东岸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7年
海岸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3个大型计划,即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地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作用因素研究计划(HDP)中,由HDP与IGBP分别以人类活动和地球环境为中心并相互结合,从系统性变化和累积性变化的观点,通过个人、地区、国家和国际合作的共同努力而进行。物质与能量流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而过渡带(即界面)是进行全球变化研究的最有效地区。海岸带是最重要的过渡带。查明海岸带各地球子系统间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对各子系统的描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海岸带的新概念,以陆海相互作用为其基本特征。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提出的关于“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计划,在近几年中成为海岸带研究的热点以及全球变化中的研究前沿。
杜国云王庆王秋贤金秉福仲少云曹艳英高光辰毛爱华
关键词:陆海相互作用海岸带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变化地球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