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2094)

作品数:30 被引量:458H指数:14
相关作者:朱光刘国生王勇生牛漫兰宋传中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3篇郯庐断裂
  • 22篇断裂带
  • 22篇郯庐断裂带
  • 22篇裂带
  • 9篇云母
  • 7篇造山带
  • 7篇走滑
  • 7篇糜棱岩
  • 7篇白云母
  • 5篇定年
  • 4篇多硅白云母
  • 4篇盆地
  • 4篇合肥盆地
  • 4篇40AR/3...
  • 3篇造山运动
  • 3篇韧性剪切
  • 3篇韧性剪切带
  • 3篇苏鲁造山带
  • 3篇年代学
  • 3篇左旋走滑

机构

  • 31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新墨西哥大学

作者

  • 28篇朱光
  • 23篇刘国生
  • 21篇王勇生
  • 14篇牛漫兰
  • 11篇宋传中
  • 10篇王道轩
  • 9篇谢成龙
  • 3篇徐春华
  • 3篇向必伟
  • 2篇李长城
  • 1篇徐佑德
  • 1篇岳书仓
  • 1篇李春华
  • 1篇李鑫
  • 1篇徐惠芳
  • 1篇陈天虎
  • 1篇胡召齐
  • 1篇李学田
  • 1篇王亚琳
  • 1篇陈文

传媒

  • 6篇地质科学
  • 4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岩石学报
  • 2篇中国稀土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矿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Journa...
  • 1篇Acta G...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4篇2005
  • 9篇2004
  • 1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郯庐断裂带的同造山运动被引量:89
2004年
郯庐断裂带的起源时间与型式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最近在大别山东缘早白垩世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中 ,发现了早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其中三处早期糜棱岩中白云母分别给出了( 188.7± 0 .7)Ma、( 189.7± 0 .6 )Ma、( 192 .5± 0 .7)Ma的40 Ar/ 3 9Ar坪年龄 ,指示了同造山走滑热事件。前陆沉积与变形构造也表明该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中就发生了活动。郯庐断裂带内的造山期构造及旁侧的前陆沉积与变形构造特征 ,指示断裂带同造山运动为转换断层型式 ,并将大别—苏鲁造山带左行错移了约 35 0km ,同时苏鲁造山带发生逆时针旋转。在早白垩世滨太平洋构造活动中 ,该断裂进一步向北延伸 ,发生了约 2 0 0km的左行平移。因而 ,该断裂带起源于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之中 。
朱光王勇生牛漫兰刘国生谢成龙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40AR/^39AR年龄转换断层
郯庐断裂带南段晚期韧性剪切带涡度分析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天然剪切带通常都是简单剪切和纯剪切叠加的一般剪切的产物。通过测量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可以很好地解决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究竟是简单剪切占优势还是纯剪切占优势的问题。本次研究中利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的方法以及石英C轴组构与斜列颗粒形态的方法,测量了郯庐断裂带南段晚期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获得的运动学涡度主要介于0.80~0.95之间,明显大于0.75且小于1,指示郯庐晚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变形以简单剪切为主的同时,还存在一个纯剪切分量。根据本次研究获得的涡度值、断层产状以及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综合分析,可以认为郯庐晚期韧性剪切带是一个具有压扭性质的走滑构造。并且,本次工作中获得的运动学涡度支持伊佐奈崎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界为典型的汇聚型板块边界的现有成果。
王勇生朱光宋传中刘国生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运动学涡度
前陆沉积与变形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运动的制约被引量:71
2006年
郯庐断裂带两侧的前陆沉积及其变形现象,揭示了该断裂带同造山活动的大量信息。合肥盆地东侧的郯庐断裂带旁,侏罗系沉积时出现了沉降中心与边缘相,显示这期间郯庐断裂带所处的张八岭隆起已移位至盆地东侧。砂岩的端元组份分析与碎屑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下扬子地区弧形展布的黄马青群与象山群前陆沉积的物源区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属于原地沉积,表明造山期郯庐断裂带已经出现。大别与苏鲁造山带周边都出现了强烈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合肥盆地前侏罗系基底上印支期的逆冲断层,在郯庐断裂带旁侧明显增多,指示该断裂带曾发生过同造山活动。下扬子地区前陆构造走向向郯庐断裂带方向偏转,反映它们形成时受到了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影响。这一系列前陆沉积与变形特征,指示郯庐断裂带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中以陆内变换断层的型式出现。该断裂带造山期运动中,东盘为主动盘,并发生了显著的逆时针旋转。独特的徐宿弧形逆冲—推覆构造,表明造山期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幅度达350km。在该断裂带早白垩世的第二次平移中,断裂带向北延伸,又发生了约200km的左行平移。
朱光王勇生王道轩牛漫兰刘国生谢成龙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在退变质作用中的稳定性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探讨多硅白云母地质压力计在低温退变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对大别山东缘和苏鲁造山带西缘郯庐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的多硅白云母残斑由中心向两侧边缘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后发现:由中心向两侧边缘Si减少,Al增加,Fe,Mg略有降低,部分样品中K,Na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Ti则显示不活动富集。这是由于退变质过程中流体的活动常会改变残斑白云母的成分,并且在流体活动过程相对短暂的情况下,使残斑白云母的成分不能发生充分变化,最终会导致白云母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成分。因而,经历了富流体活动的退变质作用后,岩石中的多硅白云母残斑已不能完全保存其形成时的压力信息。
王勇生朱光
关键词:多硅白云母退变质作用流体活动苏鲁造山带左旋走滑糜棱岩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的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及其^40Ar/^39Ar定年被引量:20
2008年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自西向东分别出露北北东向的韧性滑脱变形带、脆-韧性过渡带和脆性的前陆褶断带。韧性滑脱变形带内的张八岭群片岩,广泛发生了低绿片相背景下的糜棱岩化。其中呈现为平缓的糜棱面理和近南北向的矿物拉伸线理。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分析显示,该韧性滑脱带一致为上盘向南的运动。该带以东依次变为上盘向南南东→南东的逆冲活动,总体上为左旋走滑挤压变形带。张八岭群所在的韧性变形带为深部陡立走滑构造与浅部脆性构造之间的滑脱变形带,其间的差异走滑变形,造成了该滑脱层在总体向北运动中出现上盘向南的剪切变形。对6处张八岭群片岩中15个不同粒级白云母的40Ar/39Ar定年指示,变形发生在(236.2±0.5)^(238.0±0.4)Ma的中三叠世晚期。这表明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碰撞的深俯冲阶段,起源于陆内转换断层。
张青朱光刘国生C.TeyssierW.J.Dunlap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40AR/^39AR年龄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火山岩的K-A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8
2007年
安徽肥东龙山和山东沂水道托火山岩的K—Ar全岩年龄分别为119.2±2.3M。和114.8±1.0Ma,明显晚于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时间(143.3±1.3Ma),与断裂带内张八岭隆起北段侵入岩中黑云母的^40Ar -^39 Ar坪年龄(120~128Ma),以及南段肥东一巢湖地区的花岗岩中锆石定年结果(106.9~121.4Ma)一致,可能是断裂带伸展活动的产物。
牛漫兰谢成龙宋传中王道轩向必伟
关键词:火山岩郯庐断裂带
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凹凸棒石断层岩的矿物学特征被引量:12
2003年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龙山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产出一种白色断层岩。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能谱仪(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结构、形貌和成分分析证明,这些白色断层岩主要由凹凸棒石组成(含量大于90%),属于凹凸棒石断层岩。凹凸棒石呈现40-60纳米的细长纤维,其中的少量杂质是纳米粒度的石英和钠长石。纳米粒度的石英和钠长石形态特征显示它们可能由安山质熔接凝灰岩中原生矿物机械破碎形成。这些凹凸棒石断层岩形成于火山热液活动同一期断层递进变形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在断裂作用下形成碎粉岩,然后是碎粉岩在构造应力和火山热液作用下水化形成凹凸棒石,最后凹凸棒石又在断层活动晚期发生变形。
陈天虎朱光徐惠芳王道轩岳书仓刘国生
关键词:凹凸棒石断层岩纳米矿物学矿物成因
张八岭地区中生代岩体中黑云母的40Ar/39Ar定年与地球化学指示
<正>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介于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之间,不仅其特殊的构造位置而成为研究这两大构造带之间关系的最佳场所,而且其上出露的走滑糜棱岩、超糜棱岩、侵入岩、火山岩也为进行系统的断裂一岩浆活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提供...
牛漫兰朱光宋传中刘国生
关键词:黑云母同位素测年郯庐断裂带
文献传递
^(40)Ar/^(39)Ar测年中的冷却年龄和变形年龄被引量:14
2005年
40Ar/39Ar法年龄数据的解释与Ar同位素在矿物中的封闭温度有关。冷却年龄只能限制变质-变形事件发生的时间区间,不能真正代表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因此,必须想办法得到变形年龄。本文从封闭温度概念出发,探讨了压力、冷却速率、有效扩散范围和几何形态、颗粒大小、动力学参数等对矿物封闭温度的影响,介绍了新近提出的“封闭窗”概念,并讨论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变形年龄。
王勇生朱光
关键词:封闭温度
糜棱岩化过程中绿泥石多型与结晶度的演变——以郯庐断裂带南段为例被引量:5
2004年
根据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同构造矿物组合、黑云母的存在以及长石的变形行为,推测其变形 变质温度为400~450℃。b0值分析表明,这些糜棱岩是在低压环境下形成的。在流体作用下,糜棱岩中的绿泥石既可以交代其它矿物而形成,也可以直接从流体中结晶形成。交代其它矿物所形成的绿泥石为Ⅱ型绿泥石,其结晶度值介于0 21°~0 23°Δ2θ,与温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直接从流体中结晶而产生的绿泥石初始时刻为Ⅰ型,其结晶度值介于0 236°~0 341°Δ2θ之间,多属于近变带范畴,其指示温度要低于实际所经历的环境温度。由于糜棱岩化过程中Ⅰ型绿泥石的不断产生以及Ⅰ型绿泥石向Ⅱ型绿泥石转化的不充分,导致了在400℃以上仍然出现Ⅰ型绿泥石与Ⅱ型绿泥石混合的现象,并且实测的结晶度是不同时刻形成的、具不同结晶度的绿泥石的混合结晶度。
王勇生朱光刘国生
关键词:糜棱岩岩化绿泥石结晶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