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5032)

作品数:18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巩亚东刘月明仇健刘昌付修世超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超高速点磨削
  • 6篇砂轮
  • 4篇面粗糙度
  • 4篇快速点磨削
  • 4篇表面粗糙度
  • 4篇粗糙度
  • 3篇仿真
  • 2篇有限元
  • 2篇砂轮磨损
  • 2篇温度场
  • 2篇轮磨
  • 2篇工件
  • 2篇CBN砂轮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有限元模型
  • 1篇数对
  • 1篇喷嘴
  • 1篇强度校核
  • 1篇倾角
  • 1篇热源

机构

  • 18篇东北大学
  • 3篇沈阳机床(集...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第一汽车...
  • 1篇沈阳北方交通...
  • 1篇北京先驱高技...

作者

  • 16篇巩亚东
  • 9篇仇健
  • 9篇刘月明
  • 4篇修世超
  • 4篇刘昌付
  • 3篇韩廷超
  • 3篇曹振轩
  • 2篇蔡光起
  • 2篇程军
  • 1篇刘枫
  • 1篇张金峰
  • 1篇李晓飞
  • 1篇张延成
  • 1篇刘玉娇
  • 1篇夏之晨
  • 1篇林君哲
  • 1篇张永震
  • 1篇冯强
  • 1篇郑敬超
  • 1篇张野

传媒

  • 5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制造技术与机...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精密制造与自...
  • 1篇金刚石与磨料...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超硬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色磨削实现技术及其理论框架的构建被引量:6
2008年
基于绿色制造理论和磨削加工在制造领域的应用特点,提出并分析了磨削工艺过程的绿色问题和实现绿色磨削的重要意义;结合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实施绿色磨削的内涵及主要研究内容,对发展绿色磨削的相关工艺内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面向绿色制造初步构建了绿色磨削技术及发展的理论框架。
修世超冯强
关键词:绿色制造
快速点磨削变量角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基于点磨削周边接触宽度和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磨削变量角度的变化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机理,完成了磨削变量角度影响工件表面微观几何特性的快速点磨削加工实验,并将基于点磨削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垂直点磨削变量角度的增大,接触区周边接触宽度沿工件轴向的分量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增大。实验和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并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修世超巩亚东蔡光起
关键词:快速点磨削表面粗糙度
点磨削工件微观形貌仿真与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点磨削属于外圆磨削技术的一种,其砂轮与工件轴线之间存在变量夹角α,加工过程中磨粒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为探索α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利用砂轮与工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及坐标转化,将磨粒运动函数等效为抛物线,得出点磨削的切削路径。基于砂轮表面磨粒分布状态,沿砂轮轴向扩展有效干涉痕迹,得到工件的三维几何仿真形貌。将45钢淬火后作为工件材料,选择典型磨削参数,利用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际工件微观形貌呈现相似特征,两形貌表面高度概率密度分布十分吻合,在不同磨削速度下,两结果之间平均相差7.8%。当α在0°~4°变化时,Ra的浮动范围小于0.1μm,工件表面粗糙度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几何仿真模型为实际磨削工件形貌分析提供了一种辅助和验证方法。
巩亚东刘月明仇健韩廷超
关键词:表面形貌
磨削用量对高速点磨削表面轮廓分布的影响研究
2011年
针对磨削用量对高速点磨削加工表面轮廓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点磨削倾斜角α=0.5°时磨削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轮廓分布的影响情况。通过统计表面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评价加工轮廓的分布状况,利用支承面积率和支承指数评价轮廓表面承载性能。研究发现,轮廓分布有利于获得良好的零件表面承载性和可靠性。在高砂轮转速、较小的进给速度和中等磨削深度时获得的点磨削表面质量更为理想。
仇健林君哲巩亚东夏之晨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
几种因素对快速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分析了点磨削加工表面形貌及其精度的几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砂轮速度和磨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都可归结为未变形切屑厚度的改变。减小点磨削倾斜角,可以减小未变形切屑厚度,从而得到理想的表面粗糙度。加大磨削深度和轴向进给量可提高材料去除率,但会造成粗糙度增大。这可归结为砂轮有效磨粒数的减少导致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降低。点磨削通过改变倾斜角大小来增加参与磨削的有效磨粒数,保证高材料去除率的同时获得良好表面质量。增加光磨次数和应用倾斜型砂轮都增加了磨粒和工件表面轮廓突峰的接触次数,对于改善表面粗糙度十分有益。
仇健巩亚东刘昌付张野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快速点磨削
超高速点磨削中切削速度对工件残余应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结合超高速切削中能量分配的基本原理,得出切削速度与工件残余应力的关系,将超高速点磨削的模型进行转化,形成单个磨粒切削的几何模型,利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法对切削过程进行仿真,得出已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随磨粒切削速度改变和深度改变的变化情况,为超高速点磨削实现高精度加工奠定理论基础。
刘月明巩亚东仇健
关键词:超高速点磨削残余应力
高速点磨削温度场仿真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分析了点磨削与普通外圆磨削接触区域的不同,基于热源温度场分布和传热理论,建立了高速点磨削下温度场的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对高速点磨削下工件与砂轮接触区域的温度场进行三维仿真,得到了接触区域温度场的分布及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总结出最高温度与点磨削变量倾角α的关系,当α不为零时,磨削区域的温度低于普通外圆磨削.通过观测磨削后的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可知,高速点磨削下仍出现了很薄的磨削变质层,验证了理论分析,为高速点磨削温度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刘月明巩亚东韩廷超曹振轩
关键词:温度场有限元模型仿真金相组织
基于数值建模的砂轮形貌仿真与测量被引量:16
2012年
建立球形磨粒在空间随机运动的数学模型,提出创建三维砂轮数值模型的方法。提取仿真砂轮的表层磨粒以生成虚拟砂轮形貌,依据振动模型确定的磨粒中心坐标,将球形磨粒转化为不规则六面体进行统计分析。以单点金刚石笔为修整工具,建立修整模型并将其引入砂轮形貌生成过程之中。利用激光传感器测量实际砂轮形貌的磨粒分布规律,并将试验统计数据与同特征的仿真结果相比较,分析两结果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计算磨粒突出高度、磨粒间距等评价参数,讨论砂轮形貌修整前后的差异,测量和仿真的结果表明:在初始砂轮形貌中,磨粒突出高度呈正态分布,修整后则近似均匀分布,大部分磨粒间距分布在0.2~0.6 mm,为进一步探讨砂轮形貌对磨削工件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刘月明巩亚东曹振轩
关键词:仿真
快速点磨削侧边接触层模型及CBN砂轮磨损特性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点磨削原理和技术特征,讨论薄层CBN砂轮侧边实际接触区在材料去除过程中的作用,建立快速点磨削侧边接触区几何模型,对侧边接触区工件等效直径、几何与动态接触弧长、单颗磨粒切削深度、平均切屑断面积等接触层参数进行数学建模与解析。结合快速点磨削加工试验研究结果,分析侧边接触层参数对快速点磨削过程的影响机理及薄层CBN点磨削砂轮的磨损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点磨削过程中材料的去除主要是在侧边接触区内完成,薄层CBN点磨削砂轮的最大磨损速率发生在砂轮侧边最大直径处。
修世超蔡光起
关键词:快速点磨削砂轮磨损
超高速点磨削几何模型参数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介绍了超高速点磨削砂轮的结构并根据砂轮在外圆纵向磨削过程中与工件的干涉情况,建立了超高速点磨削几何模型。研究了砂轮磨削工件时的粗磨区和精磨区的材料去除过程及其几何接触弧长,并在对点磨削中单颗磨粒轨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求得动态接触弧长。得出砂轮粗磨区倾角θ和偏转角α的变化对接触弧长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超高速点磨削加工的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玉娇刘月明巩亚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