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SJD740017)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于雷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爱伦·坡
  • 1篇叙事
  • 1篇叙述立场
  • 1篇悬案
  • 1篇印象主义
  • 1篇中国人
  • 1篇杀子
  • 1篇托多罗夫
  • 1篇文论
  • 1篇文学
  • 1篇西方文论
  • 1篇小说
  • 1篇小说研究
  • 1篇另类叙事
  • 1篇逻辑悖论
  • 1篇马克·吐温
  • 1篇摹仿
  • 1篇摹仿论
  • 1篇莫里森
  • 1篇关键词

机构

  • 5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于雷

传媒

  • 2篇外国文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方文论关键词 摹仿被引量:3
2012年
"摹仿"是西方文艺理论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诞生之日起,它经过各个历史时期创作者的实践摸索与批评家的理论雕琢,至今方兴未艾。本文出于论述的可行性考虑,试图将作为实践的文学摹仿活动置于现代西方摹仿理论的建构过程中加以探讨,尤其突出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和托多罗夫的摹仿"偏离说"这两个关节点,对它们进行综述和分析,并藉此回溯摹仿策略的自然主义传统及其在现代语境下的形式主义转向。同时,本文还将聚焦于"后摹仿时代"的"摹仿论",简要例释当下西方学界所关注的三组相关命题:摹仿与虚构、摹仿与认知以及摹仿与可能世界,指出这些研究并不是"摹仿论"的终结者,而是在辩证否定的基础上对其理论视阈加以拓展,以更好地阐释现代西方文学的摹仿肌理和规律。
于雷
关键词:摹仿摹仿论托多罗夫
作为文学认知策略的另类叙事——以《宠儿》中的赛丝杀子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另类叙事作为极端化或非常规化的文学表征形式往往会造成阅读过程中作者编码意图的缺位或扭曲,进而无从准确揭示作品当中所包含的整体认知图式。本文选取莫里森的经典小说《宠儿》,对文中赛丝杀子这一另类叙事加以聚焦,以说明文学中的极端叙事表征形式并非只是出于通常意义上的文学性关注,相反,它旨在通过刻意偏离常规的脚本认知规约以实现作品的深层编码预期。
于雷
关键词:另类叙事莫里森《宠儿》
新世纪国外爱伦·坡小说研究述评被引量:4
2012年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爱伦·坡小说研究显著呈现出"回归伦理"、"回归创作"及"回归本土"等三种格局并驾齐驱的态势,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以往爱伦·坡批评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新世纪的爱伦.坡小说研究凸出文本发生的内在肌理及其相应的认知范式,注重采用以文本为核心的"多元化方法论",融合发生学批评、传记批评、新历史主义、文化研究以及各种围绕"种族问题"所展开的社会学批评,从而使得坡的小说研究得以置身于文学与文化、现实与想象、自觉与直觉相互交织的审美网络中。这种系统化的阐释路径不仅有效发掘出爱伦.坡小说中常为人所忽略的文学逻辑,而且更为科学地还原了爱伦.坡作为19世纪美国作家的历史"面相"。
于雷
关键词:爱伦·坡小说研究
马克·吐温要把中国人赶出美国吗?——关于《我也是义和团》中的一处“悬案”被引量:6
2011年
马克·吐温在1900年发表的演说《我也是义和团》里存在字面意义上的自相矛盾,尤其是其中的几句:"义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这几句话令国内学者及译者心存困惑,甚至产生误解。本文试图将该演说视为叙事文本,通过借鉴弗卢德尼克、莱考夫等学者提出的叙事及语言认知观念,聚焦于其中的逻辑悖论,指出吐温在文本的字面表述中实际暗藏了叙述立场的运动以及逻辑重心的确定。他对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支持和对华人的同情是诚恳的,并非"东方主义"阴霾下的混杂物。最后,本文还将提供劳伦斯.布尔就这一演说所发表的个人见解,以期对文本中的"悬案"做进一步阐释。
于雷
关键词:马克·吐温逻辑悖论叙述立场
爱伦·坡在中国的接受与认知缺失被引量:1
2012年
自20世纪初,爱伦.坡便开始了其在中国的文学旅行,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他的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新时期对坡的接受以改革开放为地标,无论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突破,但是,总体看来,国内的爱伦.坡批评在方法论、研究视角以及历史文化意识上均明显滞后,具体存在三类问题:一是见树不见林,缺乏"整体细读"观念;二是建立在"印象主义"价值评判基础之上的主观臆断;三是观念陈旧,机械套用文类规约。本文还通过简要对比国内外爱伦.坡批评实践指出,坡在当下中国的接受过程中最为凸出的弊病在于"认知的缺失",也即过多关注"诗艺"层面上的研究而很少从社会学批评的视角去考察爱伦.坡文学作品中所传达出的多重认知信息。
于雷
关键词:爱伦·坡印象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