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创新基金(BRMCCX200604) 作品数:5 被引量:162 H指数:5 相关作者: 孙玫玲 张长春 姚青 范引琪 颜鹏 更多>> 相关机构: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创新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河北省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上甸子本底站湿沉降化学成分变化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31 2008年 利用上甸子本底站自1999-2004年的降水资料,对8种离子(K^+、Na^+、Ca^2+、Mg^2+、NH4^+、SO4^2-、NO3^-、Cl^-)浓度做了统计分析,并通过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方法对该地区的湿沉降来源做了解析.结果表明,①pH分布在4.41~6.55之间,电导率分布在40.97~69.64μS.cm^-1之间.②上甸子本底站的电导率结果明显高于清洁地区降水背景点(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监测站)、低于北京城区的观测结果,表明降水化学成分受大气污染显著,但污染水平要低于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③SO4^2-、NO3^-、NH4^+、Ca^2+是上甸子站降水样品中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从季节变化来看,SO4^2-离子春季最高、夏季最低,NO3^-离子冬春两季浓度水平相当,夏季略偏低,H+离子浓度春季最低,夏秋两季相当,冬季最高.④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尘是上甸子本底站降水化学成分最主要的来源;与施肥有关的农田排放是本底站降水成分的另一个重要的源;此外,来自污染地区的交通运输排放和燃煤排放的输送作用同样影响着该地区降水化学成分. 徐敬 张小玲 徐晓斌 丁国安 颜鹏 于晓岚 程红兵 周怀刚关键词:降水 源解析 PMF 1980—2003年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94 2008年 利用京、津、冀88个气象站1980—2003年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资料,剔除气象因素对能见度的影响,采用累积百分率和Ridit两种方法,分析了由于人为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区域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4年来京、津、冀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沧州、廊坊、天津、衡水和邯郸五地区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四个季节中,夏季下降趋势最显著。1995年以后,京、津、冀能见度低值主要出现在石家庄、邢台、邯郸、廊坊、天津和沧州地区,而北京市能见度出现明显上升趋势。2001—2003年大部分地区能见度仍呈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下降趋势最为明显,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地区能见度最差。将区域能见度趋势与同期能源消耗量和机动车趋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气能见度趋势与能源消耗和机动车增长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范引琪 李春强关键词:大气能见度 RIDIT分析法 空气污染 采暖期间区域气象条件与天津大气污染概率关系 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2002-2005年11、12、1月冬季采暖期NCEP气象分析资料和同期日空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在开设的关键区、识别区内,分析区域污染气象特征,探讨区域气象条件对天津大气污染的影响。采暖期大气污染高发是与冬季的污染气候特征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的,区域污染环流特征、大气动力特征、热力条件对污染物的扩散、积累、输送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区域大气环流南北到西北气流向西到西南气流转换时,大气稳定度逐渐增加,区域大气扩散能力随之减弱,天津大气污染概率增大。另外,区域风速与天津污染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北区域污染对天津污染的贡献。 吴振玲 周梁丹 解以扬 孟冬梅 孙玫玲关键词:气象条件 大气污染 污染物积累 天津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和垂直分布 被引量:19 2008年 2006年8月在天津气象铁塔的10、120、220 m 3个不同高度,利用Andersen分级采样器同步进行大气气溶胶采样,样品用离子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元素主要集中在细粒子,Mg、Ca、Al、Fe元素主要集中在粗粒子,Na元素则具有双峰结构;总离子浓度随着高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SO42-、NO3-、NH4+、Ca2+是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二次源是水溶性离子重要的贡献源,NO3-、SO42-、NH4+随着高度升高,浓度有向小粒径集中的趋势;各层气溶胶阴阳离子平衡值小于1,表明气溶胶偏碱性,与天津地处北方,土壤偏碱性,且非采暖期地面扬尘是主要的气溶胶来源有关;各层NO3-/SO42-平均值为0.48,表明非采暖期固定排放源(燃煤)仍然是天津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 姚青 孙玫玲 张长春 穆怀斌关键词:气溶胶 粒径分布 北京城区和郊区PM2.5浓度季节与日变化特征 自2005-2007年在北京城区宝联站和郊区上甸子观测站进行了PM2.5浓度的连续观测。观测结果表明PM2.5浓度的年平均值在上甸子为46-65μg/m3,在宝联为85-93μg/m3。在城区,PM2.5浓度基本呈现冬季... 赵秀娟 张小玲 徐晓峰 徐敬 孟伟 蒲维维关键词:PM2.5浓度 日变化 文献传递 天津秋季地面O3和NOX的浓度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利用2006年秋季天津市区近地面大气O3、NOX和气象因素等观测数据,研究了O3浓度的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分析了O3与NO、NO2和NOX等前体物及气温、风速等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并对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拟合。结... 姚青 刘爱霞 张小玲 孙玫玲 张长春 韩素芹 朱玉强关键词:秋季 臭氧 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采暖对天津近地层PM_(2.5)污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2008年 为探讨天津城区冬季采暖对近地层颗粒物污染特征的影响,于2006年11月采用TEOM系列RP1400a环境颗粒物监测仪观测PM2.5质量浓度,并使用DX-120离子色谱仪分析水溶性无机离子。结果表明:天津城区PM2.5污染较为严重,其垂直分布特征为120m处PM2.5质量浓度最高,40m处次之,220m处最低,显示出与北京气象塔观测实验的明显差异。PM2.5质量浓度采暖期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非采暖期逐时变化呈单峰态,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采暖期呈现多峰态,可能是取暖燃煤(油)的24h连续排放与人为源叠加所致。气象条件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显著,低风速,高相对湿度有助于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水溶性离子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显示,采暖期存在明显的二次离子生成特征,SO42-、NO3-和NH4+三种离子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采暖期。 姚青 张长春 孙玫玲 黄鹤关键词:PM2 采暖 水溶性离子 上甸子本底站湿沉降化学成分变化与来源解析 利用上甸子本底站自1999~2004年的降水资料,对8种离子(K、Na、Ca、Mg、NH、SO、NO、Cl)浓度做了统计分析,并通过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方法对该地区的湿沉降... 徐敬 张小玲 徐晓斌 丁国安 颜鹏 于晓岚 程红兵 周怀刚关键词:降水 源解析 PMF 周边污染源对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影响研究 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目前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已由SO2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污染转变为PM10的污染。2002年的《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我国有63.2%的城市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PM10粒子是其... 孟伟 高庆先 张小玲 康娜关键词:大气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