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S034)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赵立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文化学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论战
  • 1篇学科建构
  • 1篇学术
  • 1篇政治
  • 1篇史观
  • 1篇思想史
  • 1篇文化问题
  • 1篇文化学阐释
  • 1篇文明
  • 1篇西学
  • 1篇历史观
  • 1篇民生
  • 1篇民生史观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赵立彬

传媒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文化问题与“文化学”建构的本土需求被引量:4
2010年
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背景下,受西学启示,部分中国学人致力于"文化学"的建构。20世纪以来对于本土文化问题的广泛关注,提供了"文化学"理论在中国的独特的社会需求,导致"文化学"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文明边缘、学术文化落后的国家获得特别的发展,与其在西方学术界的景况相比,甚至十分超前。这一学科在中国,发轫于20世纪初开始的中西文化冲突;1930年代的文化论战对它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作用,推动了理论层面的思考和争鸣;建构者关于"文化学"学理的阐述,与思想界的文化论争紧密联系,学科的建构实际上以论证各自的文化观为基本目的。这一学科建构过程,反映了中国学人通过"文化学"学科的建构来"准确"认识自身文化价值的期望,和把握文明认知和自我定位的理论工具的需要。总的来说,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的派生。
赵立彬
关键词:文化学文化论战
“文化”的“译”与“释”:思想史背景下的概念引进和学科建构被引量:3
2012年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一词作为一种新概念,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译介和阐释的过程,与其相关的讨论吸引了众多民国学人。"文化"概念被中国思想界广为接受,对其内涵、理论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入,进而出现了"文化学"学科的倡导和建构,使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在中国达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高度。"文化"的概念引进和学科建构与近代中国文化出路论争的思想史背景息息相关,表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自觉的渴求。
赵立彬
关键词:文化文明文化论战文化学
近代知识转型与中国“文化学”的产生被引量:1
2012年
与在西方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相比,"文化学"在中国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发展"。这是中国学人在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主动"建构"的结果。西学的学科概念、学术理论和学科形式,启发和推动了中国学人对于"文化学"的建构。经过西方的"文化"概念和"文化学"学科概念的输入,一部分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就"文化学"的学术理论进行综合,力图使得"文化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他们的努力在当时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但由于外部环境和学科内部发展的制约,"文化学"的建构效果有限,并未真正成为一门公认的实证的科学。"文化学"在民国时期的"建构",为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提供了一个既显示共性、又体现特征的有益的补充。
赵立彬
关键词:文化学西学
政治趋迎与学术为用:黄文山历史观的“文化学”阐释
2013年
作为一名国民党党派学者,黄文山以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为主要学术资源,从"文化学"的视角来阐释"史则"与"史观",论证"民生史观"为最高的历史法则。黄文山历史观的"文化学"阐释,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党派学者在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以学术为意识形态所用、为官方文化政策提供学理支持的努力。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窥见特殊政治形态下的学风与士风。
赵立彬
关键词:民生史观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