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ABA102)

作品数:11 被引量:98H指数:6
相关作者:吴俊谢笔钧谢守和苏喜生李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淀粉
  • 5篇玉米淀粉
  • 5篇微细化
  • 5篇微细化淀粉
  • 5篇米淀粉
  • 3篇热塑性
  • 3篇粒度
  • 2篇流变性
  • 2篇共混
  • 2篇LDPE
  • 1篇低密度聚乙烯
  • 1篇乙烯
  • 1篇粘度
  • 1篇支链淀粉
  • 1篇直链淀粉
  • 1篇射线衍射
  • 1篇水分
  • 1篇体系降解
  • 1篇片材
  • 1篇物理机械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吴俊
  • 8篇谢笔钧
  • 4篇谢守和
  • 3篇苏喜生
  • 2篇文庆珍
  • 2篇李斌
  • 1篇杨文学
  • 1篇李鹏
  • 1篇张志华

传媒

  • 3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塑料工业
  • 1篇包装工程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淀粉的粒度效应与其微观形貌和性能关系研究被引量:26
2004年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 ,应用物理法制备出具有一定粒度梯度的微细化淀粉 ,采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以及凝胶渗透色谱对不同粒度微细化淀粉的微观形貌、晶体状态以及级分分布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物理机械应力可以使淀粉的粒度降低 ,微细化淀粉的颗粒形态仍然保持 ;随着淀粉粒度的降低 ,微细化淀粉的结晶度下降 ,d50 =3.11μm微细化淀粉的结晶度从天然淀粉的 38.37%降为 2 5 .33% ;机械应力作用可以使淀粉的分子量呈下降趋势 ,其中相对于直链淀粉 。
吴俊李斌苏喜生谢笔钧
关键词:微细化玉米淀粉物理机械支链淀粉直链淀粉
淀粉粒度效应对热塑性微细化淀粉熔体流变学行为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应用丙三醇 /聚乙烯醇复合增塑剂分别塑化不同粒度微细化淀粉 ,对热塑化过程以及塑化产物的流变行为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随着微细化淀粉的粒度降低 ,比表面积增加 ,与复合增塑剂反应接触位点增多 ,复合增塑剂与淀粉间的相互渗透作用增强 ,塑化效果得到改善 ,塑化产物熔体的流动性提高 ,因此适当降低淀粉粒度可以提高塑化效果 ,改善热塑性淀粉的机械加工性能。
吴俊苏喜生谢笔钧
关键词:粒度微细化淀粉热塑性流变性机械加工性能
淀粉粒度效应对微细化淀粉/LDPE共混体系相态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淀粉,将其分别疏水化改性后以相同质量分数与LDPE共混,分析不同粒度微细化淀粉与LDPE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扫描电镜显示,随着淀粉粒度的降低,微细化淀粉在LDPE中的分散性提高;流变学分析表明,MST/LDPE共混体系熔体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随着淀粉粒度的降低,熔体非牛顿指数减小,但粘度变化不显著。淀粉粒度降低有利于改善共混体系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吴俊文庆珍谢守和谢笔钧
关键词:微细化淀粉低密度聚乙烯力学性能
玉米淀粉/ε-聚己内酯复合片材的制备及结构表征被引量:1
2004年
应用V(丙三醇)∶V(聚乙烯醇)=5∶1组成的复合增塑剂将微细化处理的玉米淀粉于155~170℃热塑化后,与ε 聚己内酯(PCL)于150℃下辊炼压延制备成复合片材。应用拉力试验机、SEM、DSC、转矩流变仪、表面轮廓仪等测试和表征了玉米淀粉/PCL复合片材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玉米淀粉/PCL复合片材表面微观形貌光滑,各组分共混均匀,具有一定相容性。复合片材熔体在常规塑料加工温度区间内流动性良好,显示其优良的加工性能。复合片材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达到国家标准(GB/T4455—94)要求。
吴俊苏喜生谢笔钧
关键词:玉米淀粉微细化热塑性
微细化玉米淀粉粒中水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以天然玉米淀粉为参照,研究了物理法粉碎的不同粒度微细化淀粉的含水量,吸湿性,水吸附能力以及表观密度,结果表明,微细化淀粉的含水量随粒度降低而下降,存放初期吸湿性强,至后期吸湿性与天然玉米淀粉趋于一致。微细化淀粉表观密度下降,并呈现出很强的水吸附能力。
吴俊谢守和
关键词:玉米淀粉微细化水分
玉米淀粉的粒度效应对其糊化行为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研究和探讨了经过机械微细化处理的不同粒度玉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淀粉粒度的降低,其糊化温度下降,糊化温度区间缩小,淀粉糊的粘度下降,但热糊稳定性增加。由于微细化处理后淀粉凝沉性增强,淀粉糊的透明度随淀粉粒度的下降而降低。
吴俊谢守和
关键词:玉米淀粉粒度糊化粘度
淀粉粒径对微细化淀粉/LDPE共混体系降解性能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光降解、土埋降解和环境降解法,研究了不同粒径微细化淀粉/LDPE共混膜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淀粉粒径的降低促进LDPE的环境降解基体的形成,加速淀粉和LDPE的环境降解速度。微细化淀粉/LDPE共混体系的降解是环境促降解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吴俊谢守和谢笔钧
关键词:淀粉微细化
微细化玉米淀粉粒度效应及其流变学行为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现代粉体机械可制备微细化玉米淀粉。随着淀粉粒度减小,其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糊的特性黏度降低,分子量下降。布拉班德黏度分析表明,微细化玉米淀粉糊化起始温度下降,热糊稳定性增强;在冷却阶段,随着粒度降低,微细化玉米淀粉的凝沉性较原玉米淀粉增强,冷糊稳定性较原玉米淀粉减弱。微细化玉米淀粉糊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流动性随粒度降低而增加,并显示出一定的粒度效应。
吴俊文庆珍
关键词:粒度流变性
热塑性微细化淀粉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为提高淀粉的热塑性能,优化其加工工艺,以超音速气流粉碎机制备微细化淀粉,确定微细化淀粉的最佳塑化条件,并利用扫描电镜、力学测试和示差扫描量热仪表征热塑性微细化淀粉。结果表明,微细化淀粉的热塑化最佳条件为:丙三醇与聚乙烯醇体积比为5∶1,微细化淀粉含量80%,共混温度160℃,单螺杆转速40r/min。热塑性微细化淀粉呈现均匀的微观形貌,其拉伸强度为17.36MPa,断裂伸长率138.29%,于130~155℃温度下熔融,加工性能良好。
吴俊张志华谢笔钧
关键词:微细化淀粉热塑性
微细化淀粉干法疏水化改性条件及其改性机理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应用现代先进粉体设备物理法制备4个粒径梯度且粒度分布相对集中的微细化淀粉。以偶联剂铝酸酯DL为改性剂,采用干法改性途径对不同粒度的微细化淀粉进行疏水亲脂化改性,研究改性反应条件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淀粉干法疏水化改性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12℃和20min。随着淀粉粒度的降低,淀粉颗粒的比表面积增大,淀粉颗粒表面羟基数目增加,更多的表面羟基由于与DL偶联而被封闭,从而使微细化淀粉干法疏水亲脂化改性程度得到提高。
吴俊李斌谢笔钧
关键词:微细化淀粉改性机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