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AB20070090)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朱俊强聂超群李钢张翼李汉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7篇等离子体
  • 7篇阻挡放电
  • 7篇介质阻挡
  • 7篇介质阻挡放电
  • 6篇介质
  • 6篇介质阻挡放电...
  • 6篇放电等离子体
  • 1篇单摆
  • 1篇等离子体力学
  • 1篇等离子体流动...
  • 1篇电极
  • 1篇电子天平
  • 1篇压气机
  • 1篇压气机叶栅
  • 1篇叶栅
  • 1篇荧光
  • 1篇圆柱
  • 1篇圆柱绕流
  • 1篇绕流
  • 1篇热效应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7篇李钢
  • 7篇聂超群
  • 7篇朱俊强
  • 6篇张翼
  • 5篇李汉明
  • 1篇穆克进
  • 1篇徐月亭
  • 1篇李轶明
  • 1篇牛玉川

传媒

  • 4篇科技导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 7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圆柱绕流尾迹区流场影响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研究了低速风洞实验中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圆柱绕流尾迹区流场的影响。对圆柱尾迹区时均流场和瞬时流场的分析表明,在圆柱表面布置的两对等离子体激励器可在圆柱尾迹区形成射流,进而改变尾迹区的速度分布和涡量分布。
李钢李轶明聂超群李汉明张翼徐月亭朱俊强
关键词:圆柱绕流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求解电势方程和电荷密度方程得到了等离子体对周围空气施加的电动体积力的分布;借助电子天平测力实验对电动力的水平方向分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单摆实验则进一步认识了尖端电极放电所产生的推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动力集中裸露电极边缘以及等离子体生成区域附近;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力水平方向分力与激励电压之间是线性关系、电极的连接方式对电动力有很大影响。
李钢聂超群李汉明张翼朱俊强
关键词:力学特性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电子天平单摆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流场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在速度场和温度场测量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热效应对速度场的影响。分别利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仪和红外热像仪得到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静止空气中产生的速度场和温度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速度场来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而温度场则作为求解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无来流的情况下等离子体热效应对流场的影响比较明显,使局部水平方向速度大小提高近30%,但有来流时,由于对流换热使高温区减小,热效应对流场的影响减弱。
李钢聂超群朱俊强李轶明张翼徐月亭
关键词:热效应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8年
概括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潜在应用前景;介绍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基本机理,列举了流动控制技术的优势;从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机理研究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明了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分析了中国开展此项研究的科研基础。
李钢聂超群朱俊强李汉明张翼
关键词:等离子体介质阻挡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压气机叶栅性能影响的实验被引量:9
2008年
在压气机叶栅叶片两侧布置电极,对电极施加高压高频交流电产生等离子体,通过三孔探针测量栅后总压和速度的变化.实验中发现,流速低于20 m/s时,加电产生等离子体后,可显著改善栅后总压和速度分布;流速接近50 m/s时,等离子体仍会明显改变总压和速度的最小值;出现流动分离趋势后,等离子体无法抑制分离趋势;对分离区大小、分离涡强度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李钢聂超群朱俊强李汉明张翼牛玉川
关键词:航空航天推进系统等离子体压气机叶栅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平板实验和压气机叶栅实验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所产生的电动力对外流流动和内流流动边界层的加速作用。平板实验中采用LDV测量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静止流场中诱导出的速度场,并研究了激励电压和频率对诱导速度大小的影响;在不同来流速度情况下,测量了等离子体激励对速度剖面的改变。通过低负荷和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实验,利用三孔探针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对栅后总压、速度以及流动分离的影响。实验中发现,流速低于20m/s时,加电产生等离子体后,可显著改善栅后总压和速度分布;流速接近50m/s时,等离子体仍会明显改变总压和速度的最小值;在低速下等离子体激励抑制流动分离是有效的。
李钢聂超群朱俊强李轶明徐月亭
关键词:等离子体边界层
交错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弦向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绝缘材料两侧交错布置电极的方式是航空领域所使用的等离子体激励器与众不同之处,因此航空等离子体激励器生成的等离子体具有沿弦向变化特点。利用光谱仪、红外热像仪、激光诱导荧光系统(LIF)对交错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弦向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实验中发现等离子体发光强度和温度沿弦向的分布基本符合高斯分布;发射等离子体光谱强度随着电压升高而增大;等离子体弦向温度随激励电压的增大而增加;通过LIF系统直接检测到放电产生的NO。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电极附近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分布进而对实验现象作了初步的解释,并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归纳为撞击效应、温升效应和化学反应效应。
李钢李汉明穆克进张翼聂超群朱俊强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红外热像激光诱导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