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6BAD21B01)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刘页丽刘丽君祖伟吴俊江林蔚刚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大豆
  • 1篇性状
  • 1篇相关性状
  • 1篇克隆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型
  • 1篇基因型大豆
  • 1篇CDNA序列
  • 1篇不同基因型
  • 1篇不同基因型大...
  • 1篇大豆品种

机构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1篇钟鹏
  • 1篇祖伟
  • 1篇董德健
  • 1篇林蔚刚
  • 1篇吴俊江
  • 1篇刘丽君
  • 1篇刘页丽

传媒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大豆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群体配置对大豆品种黑农51产量和相关性状发育作用的初步分析
2008年
通过对正方形和传统垄作栽培模式下不同群体密度的产量表现及相关的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正方形最佳田间密度为15.32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2585.70 kg·hm^-2;垄上双行栽培最佳密度为19.9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3159.35 kg·hm^-2;垄上双行最高产量高于正方形栽培;单株产量的有效株行距为62.43 cm×62.43cm,与传统垄作垄距65~70cm是接近的,说明对于繁茂型晚熟大豆品种而言,传统的65~70cm垄作模式仍然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栽培技术模式。7月中旬以后旱情导致LAI在R4期下降;在R4和R6期,25.0~44.4株·m^-2不同密度间的LAI,传统垄作高于正方形模式;在分枝期(V6)干物质积累量最低,同期根冠比相对最高,表明前期是根系发育优先期;在R6期从5.9~36.6株·m^-2密度范围内,传统垄作栽培模式单株干物质积累值显著高于正方形栽培模式;与平作为特点的正方形栽培相比,传统垄作模式有利于根系发育。
林蔚刚吴俊江钟鹏董德健
关键词:大豆
不同基因型大豆Fd-GOGAT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克隆了6个不同基因型大豆的Fd-GOGAT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的Fd-GOGAT基因序列相似性很高,可设计出通用Real-time PCR引物,检测Fd-GOGAT基因的表达规律。在东农42 Fd-GOGAT基因序列的编码区内出现了1个8核苷酸的缺失,产生了移码突变,导致其C端缺失了79个氨基酸的保守序列,造成谷氨酸合成酶大亚基C端保守结构域(gltB_C)不完整。Fd-GOGAT基因分子进化树和蛋白质序列分子进化树都显示东农42、半野生大豆、东农46 Fd-GOGAT基因序列进化距离较近。
陈丽华刘丽君刘页丽祖伟
关键词:大豆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