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无锡市自然科学基金(CK04003)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牛血清蛋白
  • 2篇共聚
  • 2篇共聚物
  • 2篇共聚物膜
  • 2篇MMA
  • 1篇氧化硅
  • 1篇引发剂
  • 1篇原子
  • 1篇原子转移
  • 1篇原子转移自由...
  • 1篇原子转移自由...
  • 1篇溶胀
  • 1篇溶胀度
  • 1篇树脂
  • 1篇树脂体系
  • 1篇配位
  • 1篇配位剂
  • 1篇自由基
  • 1篇自由基聚合
  • 1篇羟乙酯

机构

  • 4篇江南大学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塑料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改性二氧化硅/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被引量:7
2005年
用带不饱和双键的硅烷偶联剂与SiO2表面的羟基反应导入双键,进而加入有机单体丙烯酸缩水甘油醚进行自由基共聚,达到了对SiO2表面的复合改性。根据改性前后SiO2表面的接触角、含水率、吸油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后SiO2的憎水性和亲油性得到改善;把改性前后的SiO2样品与环氧树脂混合固化,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改性SiO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了35%,弯曲强度增加了42%;同时用SEM对复合材料的断面观察发现:改性SiO2颗粒与环氧树脂间无明显的界面,其亲合性优于未改性SiO2。
倪忠斌陈明清王玮
关键词: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
MMA/MPC共聚物膜的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自由基共聚制得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MPC)的共聚物,在模板中将溶剂蒸发得到了共聚物膜.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凝胶渗透色谱(GPC)、元素分析仪(EA)、氢核磁共振(1HNM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聚物及其膜的结构与形态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膜的溶胀度与表面的亲水性,结合对牛血清蛋白(BSA)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膜的溶胀度随着MP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由动态接触角(DCA)结果可知共聚物膜表面的链段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重排,MPC链段向膜表面的迁移提高了膜表面的亲水性,降低了对蛋白质的吸附.并通过体外血小板粘附试验对膜材料的抗凝血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共聚物膜中w(MPC)=0.25时,膜表面吸附的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共聚物膜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张晓冬倪忠斌李英邱丽颖刘晓亚陈明清
关键词:溶胀度牛血清蛋白抗凝血性能
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被引量:2
2006年
分别以对氯甲基苯乙烯和α-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剂,联二吡啶和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为配位剂,在氯化亚铜的催化作用下,使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进行本体聚合.用凝胶渗透色谱跟踪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发现不同引发剂与配位剂对聚合反应速率有明显的影响.根据体系中的ln([cM0]/[cM])变化与聚合反应时间成线形的关系,证明tBMA的聚合过程在实验范围内符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规律.利用ATRP的反应特点,改变引发剂与单体tBMA的配比,可将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BMA)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在所需范围内,并保持PtBM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2;同时用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PtBMA的结构明确.
杨伟顾瑾刘晓亚杨成潘光艳陈明清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配位剂
MMA/HEA共聚物膜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溶液聚合法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的共聚物,然后通过溶剂蒸发沉淀制得了聚合物膜。用DSC和SEM对聚合物膜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单体投料比与膜的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用动态接触角研究了聚合物膜表面的亲水性,并对牛血清蛋白(BSA)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当HEA的投料量ωHEA0.18~0.25时聚合物膜可达到医用膜的力学性能要求;HEA的引入提高了膜表面的亲水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膜的生理相容性,同时降低了膜对蛋白质的吸附,有利于提高膜的抗凝血性。
张晓冬倪忠斌陈明清刘晓亚杨成
关键词:牛血清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