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70012)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文涛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灾害
  • 3篇汉代
  • 2篇东汉
  • 2篇灾害救助
  • 2篇救助
  • 1篇都城
  • 1篇疫病
  • 1篇社会和谐
  • 1篇社会救助
  • 1篇年表
  • 1篇自然灾害
  • 1篇赈灾
  • 1篇吏治
  • 1篇教育
  • 1篇疾疫

机构

  • 5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王文涛

传媒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学刊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汉安帝朝自然灾害与政府赈灾年表被引量:7
2007年
自然灾害状况是我们研究灾害救助的基础和依据,但现有关于安帝朝自然灾害的统计数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本文力求更客观地反映安帝朝的自然灾害及其赈灾措施。
王文涛
关键词:东汉自然灾害赈灾
汉代人眼中的疫病被引量:5
2007年
在汉代,疾疫被看做是"灾异"的一种。时人认为,君王"不明"、德行不盛都会引发疾疫,由此逐渐衍化为一种神秘的以灾异附会社会人事的灾异说。由于在当时医疗技术落后,因恶鬼造成疫病的看法十分普遍,祈祷逐疫去病的仪式也十分盛行,这反映了天命禳灾的思想。汉代进步的疫病观认为,疾疫的发生是"天地之道"和自然规律,主张用医药救治抗疫,并指出,得了疫病后让患者喝符水和祈祷,"无益于治病",是愚蠢之举。
王文涛
关键词:汉代疫病疾疫
东汉洛阳灾害记载的社会史考察被引量:10
2010年
洛阳在东汉时期(25—220)发生灾害114次,而在其作为东汉都城的166年中,有灾113次,占同期全国灾害记录的1/4强。在此后非都城的30年里,因为政治地位的变化和城市的衰败,洛阳从人们的政治视野中淡出,灾害记录仅有一次。东汉洛阳的灾害资料相对比较完整,接近历史实际,将其作为汉代的自然灾害个案来研究,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运用古代的灾害资料研究自然环境,不能就自然论自然,应充分估计社会因素对灾害发生和灾害记录的影响。自然灾害具有巨大的社会破坏力,而有时人祸更甚于天灾。灾害救助与汉代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汉代君臣因畏惧"天谴"而重视灾害救助时的吏治整顿,并因此收到较好的社会救助成效。采取积极的灾害救助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
王文涛
关键词:东汉都城灾害灾害救助
汉代尊老养老教育与社会和谐被引量:8
2007年
汉代尊老养老教育在继承先秦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代皇帝扮演了重要角色,将“以孝治天下”定为基本国策,朝廷将《孝经》列为儒家经典,命天下诵读,因而《孝经》起到了指导尊老养老的重要作用。除了学校教育,政府还重视社会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全体成员灌输尊老养老思想。举孝廉从选官的角度为全社会制定了敬老尊贤的行为准则,成为鼓励人们尊老养老的强大精神武器。把尊老教育与法律尊老相结合,运用礼法对不养老、侮老、弃老者予以严惩。尊老养老教育对于家庭和睦与家庭保障、培养“尊老”风尚、保障社会和谐安定等等,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将道德教育置于绝对支配地位的弊端也不应忽视。
王文涛
关键词:汉代教育社会和谐
汉代吏治与社会救助被引量:4
2008年
官吏是封建国家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因为政策执行情况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皇朝的长治久安,所以吏治整顿就成为治国的重要方面之一,实施社会救助也是如此。因灾策免三公的负面作用学术界已经进行了深入探讨,而其促使各级官吏重视社会救助的积极因素也应给予足够的认识。汉代三公不论是为己,还是为国为民,都希望能够辅助君王消灾弭害。汉代帝王重视社会救助,严惩救灾不力的臣僚,宽容擅自开仓济民的官吏,显示出落实社会救助措施和执法的灵活性。应当肯定,汉代的社会救助措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王文涛
关键词:汉代吏治社会救助灾害救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