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9920024)

作品数:29 被引量:187H指数:8
相关作者:李来生黄志兵王宇晓葛小辉刘旭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理学
  • 4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6篇荧光
  • 10篇荧光法
  • 10篇色谱
  • 10篇光谱
  • 10篇光谱法
  • 8篇色谱法
  • 8篇相色谱
  • 8篇分子
  • 7篇液相色谱
  • 7篇荧光光谱
  • 7篇荧光光谱法
  • 7篇芳烃
  • 7篇分子识别
  • 7篇包结
  • 7篇杯[8]芳烃
  • 6篇液相色谱法
  • 6篇相互作用
  • 6篇小牛胸腺
  • 6篇小牛胸腺DN...
  • 6篇高效液相

机构

  • 28篇南昌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7篇李来生
  • 18篇黄志兵
  • 11篇葛小辉
  • 11篇王宇晓
  • 11篇刘旭
  • 10篇李艳平
  • 5篇黄伟东
  • 4篇鄢远
  • 4篇吴宇梅
  • 2篇陈雄泉
  • 2篇王丽苹
  • 2篇杨汉荣
  • 2篇谢冰
  • 1篇王宇晓
  • 1篇李来生
  • 1篇王丽萍
  • 1篇吴宇梅
  • 1篇达世禄
  • 1篇许丽丽
  • 1篇邹图德

传媒

  • 5篇南昌大学学报...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分析化学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应用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色谱

年份

  • 4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溶性杯芳烃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3年
综述了水溶性杯芳烃在分析化学中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水溶性杯芳烃在光度法、电化学、色谱分离、毛细管电泳及分子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黄志兵李来生王宇晓吴宇梅
关键词:分析化学主体分子分子识别超分子化合物电分析化学光度分析
荧光法研究羟基葫芦[6]脲与水溶性苯胺蓝的分子识别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羟基葫芦[6]脲(HOCB6)与水溶性苯胺蓝(AB)、荧光素(FS)和甲基紫(MV)之间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HOCB6与FS和MV无相互作用,而与AB能形成1∶1型的HOCB6-AB内包结物,并测得HOCB6-AB包结物的包结常数为1.02×103L.mol-1。考察了溶液的pH值、常见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等对该包结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选用不同荧光探针作客体,揭示客体分子的大小和空间位阻对主客体包结物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空间匹配的条件下,通过疏水和氢键作用形成稳定的包结物。
李来生葛小辉黄志兵李艳平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分子识别包结作用羟基葫芦[6]脲
荧光光谱法研究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DNA相互作用被引量:13
2005年
首次采用阿霉素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简称杯[8]胺或CX8)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并考察了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及解链DNA对DNA和杯[8]胺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发现,DNA能猝灭阿霉素的荧光,向该体系中加入杯[8]胺时荧光又逐渐增强,这说明杯[8]胺能与DNA的磷氧负离子强烈作用。通过Scatchard图等进一步分析发现,杯[8]胺对DNA-阿霉素的影响表现为混合模式,一方面,在中性或酸性的条件下,杯[8]胺能中和DNA上的磷氧负离子,导致DNA收缩,从而影响DNA的构象,使嵌入的阿霉素从DNA中部分游离出来,荧光增强;另一方面,杯[8]胺与阿霉素也存在静电位点竞争。
李来生黄志兵王宇晓刘旭李艳萍葛小辉
关键词:荧光法光谱探针芳烃小牛胸腺DNA
亚甲蓝作为光谱探针研究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DNA间的作用被引量:8
2004年
利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以亚甲蓝(MB)为探针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简称CX8)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pH值、离子强度、常见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等对二者作用方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实验表明,大环化合物CX8与DNA之间主要存在较强的静电作用。通过Scatchard图解析证明,CX8可竞争DNA的MB静电结合位点。
李来生黄志兵刘旭谢冰王宇晓
关键词:芳烃小牛胸腺DNA亚甲蓝紫外光谱法
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制剂中的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银黄制剂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 HPLC 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Waters Symmetry C_(18)(3.9 mm×150mm,5μm)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甲醇15%→55%;15→25 min,甲醇55%;25→28min,甲醇55%→15%)。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320 nm,0.02 AUFS。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6.88~110.08μg·mL^(-1)(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4%,RSD 为2.2%(n:5);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13.40~214.40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6.7%,RSD 为2.0%(n=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为银黄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陈雄泉李来生杨汉荣邹图德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银黄制剂绿原酸黄芩苷中草药
荧光法研究金属络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9
2002年
研究了Tb(phen) 2 Cl3 ·H2 O·CH3 CH2 OH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作用方式 ,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的作用存在两种模式 :嵌入与静电作用。运用Tb(phen) 2 Cl3 ·H2 O·CH3 CH2 OH作荧光探针初步研究了Ni(phen) 3 (ClO4) 2 ·3H2 O的两种手性对映体与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李来生王丽苹黄伟东鄢远
关键词:金属络合物相互作用荧光法脱氧核糖核酸
荧光法研究羟基葫芦[6]脲与铽离子(Ⅲ)的分子识别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荧光光谱法首次研究羟基葫芦[6]脲(HOCB6)与铽离子(Ⅲ)之间的包结络合作用。实验发现主客体之间通过离子-偶极和配位等多种超分子作用形成1:1型的HOCB6-Tb3+络合物,测得其络合常数为5.40×104Lmol-1。考察了酸的浓度对该络合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葫芦[6]脲(CB6)、β-环糊精和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进行比较研究,发现Tb3+与β-环糊精无作用,而能与葫芦[6]脲和杯[8]胺形成1:1型的络合物,络合常数分别为5.84×102Lmol-1和1.87×104Lmol-1,其原因可能与主体分子的腔体大小和配位能力有关。
葛小辉李来生黄志兵李艳平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分子识别络合作用羟基葫芦[6]脲
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1-萘酚-4-磺酸钠的包结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性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1-萘酚-4-磺酸钠(简称SNS)包结反应,研究表明这种包结物属于一种外式包结,而不同于β-环糊精内式包结物,静电作用是两者包结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同时测定了包结物的形成常数,通过对实验数据图解,发现它们之间形成了1:1的包结物,其包结常数为1.6×104L·mol-1。并研究了溶液pH值、常见的一元醇和表面活性剂对该包结物形成及荧光性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它们的作用机理。
黄志兵李来生王宇晓刘旭吴宇梅
关键词:荧光法包结作用芳烃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银离子诱导电离分析大蒜粉剂中二烯丙基硫化物被引量:5
2006年
烯丙基硫化物由于弱极性不电离,本实验利用Ag+柱后诱导电离对大蒜粉剂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质谱定性,并以二烯丙基三硫醚为参比,对各种二烯丙基含硫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采用甲醇-水梯度洗脱,色谱柱为W aters Symm etry C18(3.9 mm×150 mm,5μm)柱,流动相流速为0.5 mL/m in,30 m in实现良好分离。将1 mmol/L AgNO3衍生试剂以5μL/m in流速注入柱后管路,毛细管电压3 kV,正离子电离方式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含硫化合物的色谱行为符合“硫数规律”(lgk′=0.4276+0.0364n,r=0.9910);利用该类化合物摩尔吸光系数与二烯丙基三硫醚相近的原理,进行大蒜粉剂中含硫化合物定量分析,比硫酸钡重量法和银量定硫法更合理。
李来生杨汉荣陈雄泉许丽丽
关键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水溶性杯[8]芳烃与二苯胺磺酸钠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水溶性的对二甲氨甲基杯[ 8 ]芳烃(以下简称杯胺)与二苯胺磺酸钠的相互作用。以水溶性杯胺作流动相添加剂,考察了二苯胺磺酸钠在ODS柱上的色谱保留行为。实验发现,随着杯胺浓度的增大,二苯胺磺酸钠的保留时间逐渐延长,这是由于杯胺与溶质二苯胺磺酸钠形成了包结物的缘故。一方面二苯胺磺酸钠易电离,在ODS柱上保留弱;另一方面,由于杯胺对二苯胺磺酸钠的包结作用,降低了其极性,疏水性增强导致保留时间增加。其包结常数测定为1. 17×104 L/mol,包结比为1∶1,这与荧光法测定值2. 0×104 L/mol一致。同时考察了流动相的添加剂浓度、pH值等因素对二苯胺磺酸钠的保留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杯胺与二苯胺磺酸钠之间主要存在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
李来生黄志兵刘旭王宇晓
关键词:二苯胺磺酸钠高效液相色谱法杯[8]芳烃相互作用水溶性包结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