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027024)

作品数:3 被引量:139H指数:2
相关作者:娄安如牟勇高益军杨慧宋宏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丛红景天
  • 2篇景天
  • 2篇红景天
  • 1篇植物
  • 1篇生活史特征
  • 1篇胚珠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稀有植物
  • 1篇萌发
  • 1篇花部
  • 1篇花部综合特征
  • 1篇花粉
  • 1篇花粉-胚珠比
  • 1篇环境因子
  • 1篇白桦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娄安如
  • 2篇牟勇
  • 1篇宋宏涛
  • 1篇杨慧
  • 1篇高益军
  • 1篇张云红
  • 1篇郭丽然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环境因子对稀有物种小丛红景天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对不同土壤湿度和种子播种深度实验,研究了小丛红景天种子的萌发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小丛红景天种子在19~30℃之间均可萌发,但在(23±1.5)℃下种子萌发率最高;在土壤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播种深度为2mm的种子萌发率远高于播种深度为6mm的萌发率;土壤湿度是影响小丛红景天种子萌发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湿度越大,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郭丽然牟勇娄安如
关键词:小丛红景天环境因子种子萌发
稀有植物小丛红景天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被引量:20
2007年
对稀有物种生物学特征及繁育系统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稀有物种的保育。该文通过野外定位观测稀有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的花部综合特征,并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的方法首次对其繁育系统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该物种单花花期一般为5~6d,开花过程中花柱逐渐伸长并向外弯曲,子房开裂并逐渐伸长,花药散粉具有先后顺序,一般外轮对萼花药先散粉,其后1d左右对瓣花药开始散粉。单花花期依照其形态和散粉时间可分为6个阶段:花蕾期、内轮散粉期、内轮散粉末期、外轮散粉期、外轮散粉末期和凋谢期。而种群花期一般可持续30d以上,不同海拔观测地点有所不同,海拔2202m处的观测地点B开花物候最为滞后。由于其杂交指数不小于4,花粉-胚珠比在700~1000之间,根据Dafni(1992)和Cruden(1977)的标准,初步判定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
牟勇张云红娄安如
关键词:小丛红景天花粉-胚珠比
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118
2007年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群落是北京东灵山地区主要的群落类型之一。该文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和不同龄期个体群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当胸径达到20cm左右时(即第Ⅴ龄级时),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与阳光,将遭遇一次死亡高峰,随后将进入一个平稳的生长期,最后在第Ⅵ龄级之后,死亡率再次逐渐升高;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白桦种群的存活曲线基本接近Ⅰ型(曲线凸型),虽幼苗存活率较低,但整体上白桦种群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种间竞争较小的情况下,白桦种群呈聚集分布,而种间竞争激烈时种群分布趋于随机;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白桦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两个主要原因,表现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白桦种群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群呈现出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群,其空间分布格局是随时间变化的。
杨慧娄安如高益军宋宏涛
关键词:白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