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411)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建明张珏锋何月平陈列忠李娜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吡虫啉
  • 6篇褐飞虱
  • 6篇飞虱
  • 3篇菌株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品种
  • 2篇类酵母共生菌
  • 2篇共生菌
  • 1篇驯化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抑制消减杂交
  • 1篇杂交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保护学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杀菌剂
  • 1篇生命表
  • 1篇适合度

机构

  • 8篇浙江省农业科...
  • 6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作者

  • 8篇张珏锋
  • 8篇陈建明
  • 7篇何月平
  • 5篇陈列忠
  • 4篇李娜
  • 2篇陈利
  • 1篇俞晓平
  • 1篇张海强
  • 1篇肖鹏飞

传媒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菌体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筛选出适合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类酵母共生菌蛋白质提取的细胞破碎方法,选择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和液氮研磨法等3种细胞破碎方法提取共生菌吡虫啉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蛋白质。结果表明:菌体显微形态观察发现,使用超声波破碎法和液氮研磨法处理类酵母共生菌的细胞破碎效果均优于反复冻融法,处理后菌体分布均匀,破碎彻底;72 h是提取菌体蛋白质的最佳培养时间。定量分析表明: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蛋白质质量浓度最高,液氮研磨法次之,反复冻融法提取蛋白质质量浓度的效果最差,各方法所提蛋白质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5)。培养72 h后,超声波破碎法、液氮研磨法和反复冻融法提取的蛋白质质量浓度分别为2.82 g·L-1,2.62g·L-1和2.12 g·L-1(敏感菌株)及2.64 g·L-1,2.53 g·L-1和2.05 g·L-1(抗性菌株)。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超声波破碎法获得的蛋白质不仅得率高,且条带清晰,丰度好。液氮研磨法虽得率高,但蛋白质部分降解,条带不清晰;而反复冻融法获得的蛋白质得率最低。超声波破碎法更适合于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的蛋白质提取,该研究为后续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实验和分离差异蛋白质提供技术支撑。
张海强陈建明张珏锋
关键词:植物保护学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菌体蛋白质
褐飞虱共生菌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解毒酶活性的比较被引量:15
2010年
比较测定了褐飞虱共生菌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3种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共生菌不同抗感吡虫啉菌株3种解毒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抗吡虫啉菌株的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敏感菌株,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说明褐飞虱共生菌对吡虫啉抗药性的提高,与其体内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增强有关。
李娜陈建明张珏锋何月平陈列忠
关键词:解毒酶活性抗药性
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本文研究了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8%毒死蜱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2%印楝素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5001、000、2 000倍液处理后共生菌的生长(菌落数量)显著减少,共生菌的假菌丝生长不舒展,有所萎缩,酵母多形成空泡。浓度越高、共生菌生长受到抑制越显著。低浓度(常规推荐剂量及以下)井冈霉素对共生菌生长影响较小,而高浓度(2倍常规推荐剂量)处理影响很大。这说明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农药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的生长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李娜陈列忠俞晓平
关键词:杀虫剂杀菌剂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
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取食行为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刺探电位图技术(EPG)分别监测了抗吡虫啉和敏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在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IR36上的取食行为差异。结果发现,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在不同抗虫品种上均记录到7种典型波形(np,N1,N2,N3,N4-a,N4-b,N5波形)。在感虫品种TN1上,与敏感种群相比,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刺探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韧皮部汁液吸食时间较长,但木质部吸食时间无差异。在抗虫品种IR36上,抗性种群刺探频率较低、持续时间较短、木质部吸食时间长,但2个种群吸食韧皮部的时间均很短,几乎没有记录到。在抗虫品种上饲养一代后发现,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刺探频率降低、持续时间减少,但在韧皮部中的吸食时间明显增加。
陈利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
关键词:取食行为
褐飞虱共生菌抗感吡虫啉菌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在含不同浓度吡虫啉的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液体培养基中接种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共生菌菌株且培养2~6天后,通过测定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活性,阐明抗感菌株在吡虫啉胁迫下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明显不同,抗性菌株的SOD、POD活性(极)显著高于敏感菌株,其中抗性菌株SOD活性比敏感菌株提高了45.89%~222.53%;抗性菌株的CAT活性与敏感菌株差异无明显规律性。说明褐飞虱共生菌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与其体内SOD和POD的活性增强有关。
李娜陈建明张珏锋何月平陈列忠
关键词:抗氧化酶活性
褐飞虱共生解脂假丝酵母抗吡虫啉菌株的驯化被引量:3
2011年
为进一步研究共生菌在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中的生理生化机制,在稻田杀虫剂对褐飞虱共生解脂假丝酵母生长影响的基础上,选用不同吡虫啉浓度进行抗药性菌株的驯化。结果表明,褐飞虱共生解脂假丝酵母在不同吡虫啉浓度(2 000、1 000和500 mg/L)的固体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经过20代后2 000 mg/L培养基上的共生菌菌落数量,与未加吡虫啉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差异不明显,并且连续3代稳定后定为抗2 000 mg/L吡虫啉的共生菌菌株。在光镜下比较不同抗感吡虫啉菌株假菌丝的形态变化,发现抗吡虫啉菌株的假菌丝出现畸形,而且假丝变短,部分出现了膨大。
李娜陈建明张珏锋何月平陈列忠
关键词:褐飞虱吡虫啉离体培养
抗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构建了对吡虫啉敏感和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的正反向差减cDNA文库,克隆了受吡虫啉调控的相关基因。结果表明,筛选到的120个阳性克隆代表92个互不重复的单基因,其中17个与动物的已知蛋白基因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筛选到的单基因,分别涉及信号传导、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生殖等。
张珏锋何月平陈建明陈列忠
关键词:吡虫啉褐飞虱抑制消减杂交
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在抗虫水稻品种上的适合度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建立抗吡虫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种群和敏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在不同抗虫水稻品种(TN1、IR36)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比较了抗感吡虫啉种群在感虫品种TN1上以及在抗虫品种IR36上饲养4代的种群趋势指数(I)和适合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TN1上,抗吡虫啉和敏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的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分别为55.33和105.57,抗性种群相对敏感种群的适合度为0.5241;在IR36上,抗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的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分别为5.67和1.8,抗性种群的相对适合度为3.15。在IR36上连续饲养2~4代,发现其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在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分别为25.25和14.58、14.52和11.85、42.27和54.63;其相对适合度分别为1.7318、1.2253和0.7738。说明抗性种群在抗虫品种上的适应生存较敏感种群优势明显,但随着饲养代数增加,抗性种群的适合度下降。
陈利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肖鹏飞
关键词:种群生命表适合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