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14-004)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孙雷董卫军潘毅陈莹莹张孝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油藏
  • 4篇裂缝性
  • 3篇盐岩
  • 3篇水驱油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岩
  • 3篇驱油
  • 3篇裂缝性油藏
  • 2篇低渗
  • 2篇低渗透
  • 2篇剩余油
  • 2篇剩余油分布
  • 2篇水驱油机理
  • 2篇驱油机理
  • 2篇裂缝网络
  • 2篇测井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异常高压
  • 1篇油藏井网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重庆矿产资源...

作者

  • 3篇孙雷
  • 2篇潘毅
  • 2篇董卫军
  • 2篇乌洪翠
  • 2篇张丽艳
  • 2篇张孝珍
  • 2篇陈莹莹
  • 1篇刘文超
  • 1篇孙志勇
  • 1篇王玉芹
  • 1篇赵国欣
  • 1篇冯建伟
  • 1篇刘彦子
  • 1篇王伟
  • 1篇周涌沂
  • 1篇徐冬梅
  • 1篇陈开远
  • 1篇张世明
  • 1篇田同辉
  • 1篇隋淑玲

传媒

  • 3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裂缝网络的识别方法研究——以胜利油区F潜山油藏应用为例
2014年
提出了针对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裂缝识别和类型判别方法:在对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求取剩余曲线变化率,以消除岩性对测井曲线的影响,突出裂缝信号,提高常规测井对裂缝的分辨率;以岩心描述和成像测井所识别的裂缝类型为样本,以多测井参数为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和Fisher判别等方法,建立裂缝类型的判别模型。此方法应用于胜利油区F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类型判别,效果较好。
张丽艳乌洪翠王敏王伟张孝珍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裂缝网络测井解释
裂缝性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16
2011年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作了裂缝不充填和裂缝充填形式的2组大尺度可视化模型。采用油藏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观测到由于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余油分布形式多种多样。其存在方式各有不同,主要形式有柱状、角隅状和膜状,每种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也有所不同。结合实验结果,对2组可视化模型水驱油效率以及含水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与常规孔隙介质水驱油特征有明显差别。
郭小美孙雷周涌沂潘毅董卫军
关键词:裂缝性碳酸盐岩剩余油分布水驱油机理
致密砂岩多期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表征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致密砂岩油气是重要的非常规资源,裂缝作为主要渗流通道,其本身分布规律的复杂性以及多期发育和多期充填的特征,直接影响着裂缝预测的精度,目前尚缺乏一套全面解决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的系统方法。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多期裂缝的识别、充填过程和形成—叠加演化机制,建立合理的裂缝表征模型,以定量预测裂缝参数分布范围。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致密储层裂缝研究主要涉及三个关键方向: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分析裂缝发育特征,结合构造演化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确定裂缝发育期次;通过热液充填模拟实验和岩石力学实验,揭示裂缝充填机制,及其在多期应力作用下裂缝的萌生、扩展和叠加过程;采用实验统计方法,基于能量守恒定理和最大应变能密度理论,建立考虑裂缝差异充填的各向异性强度破裂准则,建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模型。最终,本文形成和完善了致密砂岩多期裂缝演化及量化表征的理论体系,为此类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孙志勇陈开远冯建伟隋淑玲
关键词:致密砂岩
裂缝性油藏井网水驱油物理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更好地对裂缝性油藏进行井网优选,根据实际油藏地质特征,利用相似准则制作裂缝性油藏物理模型,开展了井网水驱油实验。通过对比不同注采井网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变化,进行井网类型优选。文中对比了5种井网的开发效果,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裂缝性油藏模型,九点井网的采收率最高,这验证了裂缝性油藏吸水能力较强的特点;其余井网的采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五点井网、排状井网、反五点井网、反九点井网,这4种井网由于强注强采,导致含水率迅速上升,驱油效果不理想,但当存在合理的裂缝分布及有效的井间干扰时,局部采油井的采收率会得到提高;可以用丁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该油藏的动态变化。文中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对裂缝性油藏井网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立强孙雷陈丽群陈莹莹董卫军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水驱效率水驱特征曲线
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注水优化分析——以史南油田史深100区块为例被引量:7
2012年
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作为低渗透油藏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处于地下较高压力场和温度场中,油气储层具有显著的弹塑性变形特征,开采机理有其自身特点。正确认识与评价油藏开发方案,对于经济高效地开发此类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以史深100断块沙三中亚段低渗透油藏为例,提出保持较高注水压力,通过井网加密等调整技术大幅提高史深100断块沙三中亚段油藏的开发效果,最后给出的开发建议为,在史深100区块逐渐加大井网加密力度,全面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徐冬梅
关键词:低渗透注水加密调整异常高压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网络测井响应特征——以沾化凹陷富台潜山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裂缝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和裂缝网络模式划分是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关键。裂缝发育的不均匀性造成储层各向异性,使得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化,常规测井评价方法难度大。以沾化凹陷富台潜山为例,选择岩心收获率较高且有成像测井资料的典型层段,利用岩心描述裂缝特征与成像测井资料对比,建立起不同状态裂缝在成像测井资料的显示模式,进而综合标定常规测井资料,分析描述了裂缝网络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参数交会法建立测井参数与裂缝特征的相关性,归纳划分出9种裂缝网络模式。该方法为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识别裂缝类型、研究裂缝网络的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张丽艳赵国欣乌洪翠张孝珍王玉芹
关键词:裂缝网络碳酸盐岩成像测井
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可视化模型水驱油实验被引量:22
2012年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油藏实际地质特征,利用真实岩心设计制作了可视化网络裂缝模型,考察了注入速度、模型倾斜角度等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观测到由于受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余油存在形式主要有孤滴状、角隅状及膜状等,每种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水驱油时,驱替速度与采出程度不成正比,而是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即临界驱替速度;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岩石表面润湿性、裂缝连通性和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油效率与裂缝地层倾斜角度有关,地层倾斜角度越小,采出程度越高。裂缝性油层较厚时,水驱后油层顶部可能会有大量剩余油,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陈莹莹孙雷田同辉潘毅董卫军刘彦子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剩余油分布水驱油机理
变形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双渗流动模型被引量:3
2010年
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不仅考虑其渗流特征,还考虑应力敏感地层中介质的变形,建立变形三重介质低渗透油藏双渗流动模型。引入渗透率模数表达介质变形对渗透率的影响,结合低渗透情形下的非达西运动定律,推导出裂缝、溶洞与基岩同时发生形变、裂缝和溶洞同时向井筒供液的双渗流动数学模型,并求解,根据数值结果绘制试井样板曲线,同时对油藏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刘文超张世明刘晓燕王君
关键词:三重介质非达西渗流低渗透油藏井筒储集表皮效应试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