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75163)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许云书徐光亮唐建君张海玲熊亮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酰亚胺
  • 5篇亚胺
  • 5篇微孔
  • 4篇电子束
  • 4篇性能表征
  • 4篇射线
  • 4篇双马来酰亚胺
  • 4篇马来酰亚胺
  • 4篇Γ射线
  • 3篇聚酰亚胺
  • 3篇交联
  • 3篇辐射交联
  • 2篇乙丙橡胶
  • 2篇乙烯
  • 2篇三元乙丙
  • 2篇三元乙丙橡胶
  • 2篇热性能
  • 2篇微孔材料
  • 2篇微孔结构
  • 2篇橡胶

机构

  • 12篇中国工程物理...
  • 1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

  • 12篇许云书
  • 6篇徐光亮
  • 4篇唐建君
  • 3篇张海玲
  • 2篇熊亮萍
  • 2篇张丽珺
  • 2篇赵文
  • 2篇徐乐
  • 1篇高小铃
  • 1篇苏乾志
  • 1篇唐建军

传媒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功能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弹性体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MPTMA对γ射线交联三元乙丙橡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中混炼配入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0~5.66%)后,用60Coγ射线源辐照至选定剂量(0~150 k Gy),研究了TMPTMA对辐射交联EPDM试样的交联密度、凝胶含量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EPDM添加TMPTMA的辐射交联反应模型。结果表明,TMPTMA可以有效促进EPDM中交联键的产生,辐照产物的交联密度与凝胶含量皆随TMPTMA用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当TMPTMA含量超过2.98%时,凝胶含量的升高趋势平缓化。实验发现,过高的交联密度并不利于提高拉伸强度,添加1.96%TMPTMA的试样在10k Gy达到拉伸强度的极大值(27.6 MPa),之后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赵文许云书徐乐徐光亮
关键词:三元乙丙橡胶
多乙烯基单体对溴化丁基胶电子束交联的敏化效应被引量:1
2013年
观察到溴化丁基胶(BIIR)在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下可发生交联反应,测得其凝胶化剂量为12kGy。在剂量较低时辐照产物的凝胶含量与交联密度均随剂量增加而提高,但在80kGy后则随剂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试验了5种多乙烯基单体以敏化BIIR的交联反应,从而避免高剂量下的降解现象。结果表明TMPT(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是有效的敏化剂,配有TMPT的BIIR交联产物其拉伸强度随TMPT用量增大而明显提高。
许云书吉井文男幕内惠三
关键词:溴化丁基胶辐射交联
苯乙烯-双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电子束辐照合成及表征
2014年
以优选质量配比约为10∶1的双马来酰亚胺(BMI)前驱液与苯乙烯为原料,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中均匀共混,采用束流为8.5mA的电子束引发反应,完成了BMI前驱液中聚酰胺酸的酰亚胺化,合成了苯乙烯-双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电子束辐照法具有均匀、高效和无需引发剂的显著优点。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谱图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实现了酰亚胺结构的产生,并引发了BMI与苯乙烯中CC双键的自由基共聚。热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峰值温度高达452.18℃。
张丽珺许云书
关键词:电子束辐照酰亚胺化
聚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2013年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包括乙酸酐脱水法、热闭环法、共沸蒸馏法及微波加速合成法在内的聚双马来酰亚胺(PBMI)的合成方法;介绍了PBMI作为增韧改性材料、微孔泡沫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概括了聚双马来酰亚胺泡孔材料孔径微小化、孔结构精细化的研究及意义。
张丽珺许云书
关键词:改性
一步法制备芳基微孔聚酰亚胺及其性能表征被引量:4
2012年
以均苯四酸二酐和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为原料,采用一步合成法,通过浇注发泡成型,限定空间发泡,制备了一种孔径均匀的微孔聚酰亚胺材料。经红外光谱测定,在1 778cm-1、1 723cm-1、1 371cm-1处观察到聚酰亚胺特征峰。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所得聚酰亚胺微孔材料孔径均匀,闭孔结构,泡孔平均尺寸在0.2~0.3 mm之间,密度为0.4g/cm3。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微孔聚酰亚胺样品的起始分解温度为550℃,热稳定性较好。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样品形变量为10%时,抗压强度为6.12MPa。
张海玲许云书徐光亮唐建军熊亮萍
关键词:聚酰亚胺微孔结构浇注成型热性能
电子束化学合成纳米微孔聚双马来酰亚胺的成孔机制
<正>小型化、微型化、高度集成化等对材料的介电参数、力学性能等提出了特殊要求。耐高温、耐辐射的聚双马来酰亚胺(Polybismaleimide,PBMI)~[1-4]在先进绝缘材料等领域已获重视。本文将选定配比的双马来酰...
许云书唐建君舒乾志徐光亮
关键词:CELL
文献传递
纳米微孔聚双马来酰亚胺的电子束化学合成初探被引量:4
2012年
将选定配比的双马来酰亚胺(BMI)前驱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溶液中均匀共混,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10MeV电子射线束引发反应,形成酰亚胺和降解性链段的微相分离固态结构体,程序升温至300℃做后续热处理去除辐解产物,获得了具有纳米孔径的微孔化聚双马来酰亚胺(PBMI)功能材料。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引发了BMI前驱体中的CC双键的开链聚合反应,并有酰亚胺化反应发生;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所得纳米微孔其分布均匀,孔径在50nm左右;通过TG/DTA联用技术发现,在300~310℃的失重率与MMA初始用量相等,并测得微孔化PBMI的热分解峰值温度为413℃。
许云书唐建君苏乾志徐光亮
关键词:电子束
芳基微孔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以均苯四酸二酐和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合成法,通过浇注发泡成型,制备了一种孔径均匀的微孔聚酰亚胺材料。经测定,在1778cm、1723cm、1371cm处观察到聚酰亚胺特征峰;所得聚酰亚胺微孔材料孔径均匀,...
张海玲许云书
关键词:聚酰亚胺微孔结构浇注成型热性能
文献传递
微孔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微孔聚酰亚胺不仅具有聚酰亚胺的低介电、耐高低温等特性,而且兼备了微孔材料的密度小、质轻等诸多优点,起始分解温度一般在250℃以上,介电常数一般在2.5左右,平均密度一般小于0.3g/cm3,在航空航天、微电子领域都有应用前景。综述了微孔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结合耐热性能、力学性能、介电常数、吸声性能等的表征,总结了微孔聚酰亚胺的研究方法,并展望了微孔聚酰亚胺的应用前景。
张海玲许云书
关键词:聚酰亚胺微孔共缩聚性能表征
辐射制备微孔聚丙烯酰亚胺及其表征
2013年
将选定配比的AA/AN/MMA均匀混合,分别利用电子束和γ射线辐射引发聚合,形成聚酰亚胺前驱体和微相分离的降解性链段,程序控温酰亚胺化和微孔化,得到了微孔聚丙烯酰亚胺材料。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电子束和γ射线都能很好地引发聚合,高温酰亚胺化后得到聚丙烯酰亚胺;热分析表明所得的微孔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其中EB引发的起始分解温度达到341.8℃,γ射线引发的起始分解温度达到343.46℃;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所得微孔材料具有规整的、分布均匀的闭孔结构,其中EB辐照所得的孔径约为100μm,γ辐照得到的孔径约为30μm。
唐建君许云书徐光亮
关键词:微孔材料电子束Γ射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