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JZB11003)

作品数:18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阮文谢安东宋红莲伍冬兰罗文浪更多>>
相关机构:井冈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理学

主题

  • 15篇团簇
  • 11篇储氢
  • 10篇吸附能
  • 9篇储氢性能
  • 8篇密度泛函
  • 8篇泛函
  • 8篇DFT
  • 7篇电子性质
  • 7篇原子
  • 7篇密度泛函理论
  • 7篇泛函理论
  • 4篇锂原子
  • 4篇结构和电子性...
  • 3篇原子链
  • 3篇笼型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N
  • 2篇基态
  • 2篇几何结构和电...
  • 2篇非线性光学性...

机构

  • 19篇井冈山大学

作者

  • 19篇阮文
  • 13篇谢安东
  • 11篇宋红莲
  • 10篇余晓光
  • 10篇罗文浪
  • 10篇伍冬兰
  • 4篇曾华东
  • 1篇李小燕
  • 1篇勾庆东
  • 1篇吴永恒

传媒

  • 7篇原子与分子物...
  • 5篇井冈山大学学...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第六届全国计...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i原子修饰笼型Si_6团簇的结构和储氢性能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Si_6和Li修饰的Si_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Si_6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纯Si_6团簇不能有效吸附氢分子.Li原子的引入显著改善了Si_6团簇的储氢能力.以两个Li原子端位修饰Si_6团簇为载体,其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1.692~2.755 kcal/mol,每个Li原子周围可以有效吸附五个氢分子,储氢密度可达9.952 wt%.合适的吸附能和较高储氢密度表明Li修饰Si_6团簇有望成为理想的储氢材料.
阮文蔡余峰宋红莲谢安东伍冬兰罗文浪余晓光曾华东
关键词:吸附能储氢性能
Mg掺杂硅团簇MgSi_n(n=1~10)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运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理论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MgSin(n=1~10)多种低能异构体进行优化,获得了各个尺寸下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并研究MgSin(n=1~10)的结构特点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单个镁原子掺杂硅可得到稳定的二元掺杂团簇.
阮文刘绥红宋红莲金仕显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子性质
锂原子修饰B_6团簇的储氢性能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B6和LimB6(m=1—2)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氢分子在B6团簇的三种可能结构中均发生解离吸附,Li原子在B6团簇表面不发生团聚,每一个Li原子均吸附几个氢分子.其中以两个Li原子修饰笼形B6团簇吸附完整氢分子数最多,储氢质量分数为20.38%,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1.683kcal/mol,表明了它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作为储氢材料的可行性.
阮文罗文浪余晓光谢安东伍冬兰
关键词:吸附能储氢性能
Na^+修饰Si_5^(-6)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Na_7Si^+_5阳离子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氢分子在一价碱金属Na^+阳离子修饰的负六价阴离子Si【math110z】团簇结构中发生表面吸附,每个Na^+都可以吸附四个氢分子,并且氢分子具有比较合适的吸附能。较高的储氢密度和合适的氢吸附能表明Na^+阳离子修饰Si【math111z】阴离子团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以作为氢气的存储媒介。
阮文梁凤宋红莲温在国林娟林雪麒
关键词:吸附能储氢
Ca掺杂Si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对CaSi_n(n=1~10)的结构进行优化,得出各个尺寸下团簇处于最低能量的结构模型,并对其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理论研究,表明CaSi_2、CaSi_5和CaSi_9为幻数团簇.
阮文金仕显宋红莲谢安东刘绥红林娟温在国
关键词:电子性质
B_(10)和KB_(10)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
2011年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B10和KB10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同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自然电荷分布和极化率。研究表明:B10团簇的基态为半平面构型,KB10团簇的基态是以B10半平面为配位基,并与K原子构成的配位络合物。能级间隙和平均结合能结果表明增加一个K原子改变了B原子之间的成键作用。另外,对平均线性极化率和超极化率的研究表明:基态B10团簇增加一个K原子后KB10团簇的电子结构更趋于紧凑,并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阮文勾庆东宋红莲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子性质非线性光学性质
CSe_2和SeC_2的基态结构与抗氧化活性
2014年
采用B3LYP/6-311+g(d)方法,计算CSe2和SeC2得到CSe2基态为gX∞1~,属于D∞h构型,SeC2基态为11~AX,属于C2v构型。CSe2和SeC2基态的能隙分别为4.5837和2.1543 eV,用同样方法计算的水分子基态的能隙为9.1899 eV,分别为CSe2和SeC2基态能隙的2.1和4.3倍。结合CSe2和SeC2基态的绝热电离势和电子亲和能,可见CSe2和SeC2基态的最低空轨道相对容易接受电子,体现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比较而言,SeC2比CSe2的抗氧化活性更强一些。
阮文
关键词:能隙抗氧化活性
锂原子修饰碳原子链团簇的结构和储氢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原子修饰线型碳原子链团簇Li2Cm(m=2-8)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 Li原子可键合于碳链团簇的两端,Li原子本身不发生团聚,氢在Li2 Cm ( m=2-8)中能以分子形式吸附,每一个Li原子最多可吸附5个氢分子,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460~2.276 kcal·mol^-1.其中Li原子修饰C2团簇的质量储氢分数最大,为34.72 wt%,表明了它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作为储氢材料的可行性.
阮文罗文浪余晓光谢安东伍冬兰金仕显
关键词:吸附能储氢性能
碱金属钠原子修饰硅原子团簇的结构及储氢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提出碱金属钠原子修饰笼形Si_6团簇的结构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钠原子修饰笼形Si_6团簇的结构及储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氢分子与笼形Si_6团簇表面相互作用很弱,氢分子在其表面容易脱附.采用钠原子修饰笼形Si_6团簇后可有效避免氢分子的脱附,并且钠原子在笼形Si_6团簇的表面不发生团聚,有利于氢分子在其表面吸附和循环利用.研究发现在两个钠原子修饰笼形Si_6团簇的结构中,每个钠原子可以有效吸附六个氢分子.计算得到Na2Si_6团簇结构储氢的质量分数高达10.08 wt%,且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约为0.837 kcal/mol.可见,实现钠原子修饰笼形Si_6团簇结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储氢是有可能的.
曾华东阮文宋红莲伍冬兰罗文浪余晓光谢安东蔡余峰
关键词:储氢性能吸附能
锂原子修饰硼原子链团簇的结构和储氢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锂原子修饰线型硼原子链团簇Li_2B_n(n=2~8)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进行理论研究.结果显示,Li原子可键合于硼链团簇的两端,氢能以分子形式吸附在Li原子周围,每一个Li原子最多可吸附4个氢分子,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2.020~2.832 kcal.mol^(-1).其中Li原子修饰B2小团簇的质量储氢分数最大,为31.24 wt%,表明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它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储氢媒介.
阮文伍冬兰罗文浪余晓光谢安东宋红莲蔡余峰曾华东金仕显
关键词:储氢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