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120409)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许晓鸿张瑜崔斌崔海锋隋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吉林省水利厅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丘陵区
  • 2篇低山丘陵
  • 2篇低山丘陵区
  • 2篇土壤
  • 2篇坡耕地
  • 2篇耕地
  • 1篇地埂
  • 1篇性状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质
  • 1篇植被
  • 1篇植物带
  • 1篇入渗
  • 1篇入渗特征
  • 1篇沙量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方式
  • 1篇水利
  • 1篇水利普查
  • 1篇水平梯田

机构

  • 8篇吉林省水土保...
  • 2篇吉林省水利厅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省水土保...
  • 1篇长春市十一高...
  • 1篇吉林省墒情监...

作者

  • 8篇张瑜
  • 8篇许晓鸿
  • 6篇崔斌
  • 5篇崔海锋
  • 5篇隋媛媛
  • 3篇芦贵君
  • 2篇王佩将
  • 2篇申聪颖
  • 1篇欧洋
  • 1篇李阳
  • 1篇王永丰
  • 1篇田立生
  • 1篇刘明义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吉林低山丘陵区土壤的入渗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土壤入渗性能对于削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环刀法,研究了吉林省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入渗性能。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稳定入渗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蒙古栎>紫穗槐>落叶松>玉米>菜园>大豆>果园>杨树;不同植被土壤平均入渗速率由大到小排序为:蒙古栎>落叶松>紫穗槐>玉米>菜园>大豆>果园>杨树,落叶松、蒙古栎、紫穗槐的土壤渗透性能较好,杨树、果园的土壤渗透性能较差。(2)Horton公式拟合的稳定入渗率与实测值较为接近,Horton公式对本研究区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较好,比较适于描述本研究区的土壤入渗过程。(3)土壤初始入渗率与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低山丘陵区要做好森林的保护和营造,从而增加土壤水分入渗,减少水土流失。
许晓鸿王佩将张瑜崔斌崔海锋隋媛媛申聪颖
关键词: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土壤入渗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土壤抗冲抗剪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土壤抗冲性和抗剪性是土壤抗侵蚀性能的重要方面,研究土壤抗冲性和抗剪强度有助于揭示土壤侵蚀规律。以吉林省东辽县杏木小流域为研究区,在蒙古栎林地、杨树林地、落叶松林地、大豆地、玉米地、竹节梯田果园地设置样地,采集林地与坡耕地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的抗冲性、抗剪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的土壤抗冲性与抗剪性均好于坡耕地,土壤抗冲刷系数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
张瑜王佩将许晓鸿芦贵君
关键词:低山丘陵区抗冲性抗剪强度影响因素
吉林省侵蚀沟分布与环境要素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求与侵蚀沟空间分布密切的环境因子,揭示其分布特征,为侵蚀沟发育规律研究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遥感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基于GIS分析功能,对吉林省6个区域共23个调查单元(小流域)内侵蚀沟进行了调查与汇总分析,研究沟壑密度、沟壑裂度等与环境要素关系。[结果](1)6个区域沟壑密度大小顺序为:敦化(16.30km/km^2)>辽源(6.51km/km^2)>梅河(5.55km/km^2)>伊通(4.67km/km^2)>九台(3.54km/km^2)>前郭(2.21km/km^2);(2)敦化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增加先稳定后急剧降低;前郭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辽源、梅河、伊通、九台4个地区沟壑裂度均随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沟壑裂度最大值除辽源发生在6°~9°外,其他3个地区均发生在3°~6°;(3)沟壑密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755,研究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样本占总体的83%。(4)集水区形状系数对沟壑密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影响,但这只体现在九台地区,主要表现为沟壑密度随形状系数的增加而增加;(5)6个地区沟壑密度与集水面积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29.39hm^2为沟壑密度发生变化的临界值。[结论]吉林省内分异特征总体表现为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不同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变化呈现出不同规律,集水区长度、平均宽度与侵蚀沟各特征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许晓鸿崔斌张瑜田立生崔海锋申聪颖
关键词:坡度
不同施肥方式对经果林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改善坡面荒芜旱地,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吉林省杏木小流域经果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单一和配合施肥方式,对比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方式对0—20cm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量不同,表现为:有机无机肥配施+秸秆还田(NPKOM)>有机肥+秸秆还田(OM)>单施有机肥(M)>秸秆还田(O)>对照(CK)。与对照(CK)相比,增幅分别为45%,37%,26%,10%。(2)不同施肥方式可有效改善土壤通气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秸秆还田(O)的效果最为明显,达到了显著水平(p=0.043)。(3)土壤中全N,全P,全K动态变化不仅与各元素投入与产出量有关,同时与施肥方式以及各元素含量本底值密切相关,本底值越大,各元素增减幅度越大。配合施肥方式与单一施肥方式对比,对增加土壤中全N,全P含量效果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养分投入量增加的缘故,并且全N,全P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全K含量均为降低,降低程度因施肥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张瑜崔斌许晓鸿芦贵君贾立新崔海锋隋媛媛
关键词:有机质秸秆还田孔隙度
东北丘陵区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选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土壤水蚀普查中吉林省梅河口市6个野外调查单元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沟蚀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6个调查单元总面积为142.9 hm2,侵蚀沟数量共93条,沟长共5 476 m,沟壑密度3.83 km km-2,总侵蚀量为4 575 m3。其中切沟沟长占总沟长的61.03%,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92.35%。(2)研究区沟蚀发展现状严峻,其中小杨乡、红梅镇、双兴乡和一座营镇沟蚀强度为剧烈,沟道密度分别为7.12、4.63、5.55和4.25 km km-2。牛心顶镇和海龙镇沟蚀强度分别为强烈和中度。(3)坡度是研究区坡耕地沟蚀发育发展的重要因子,与沟壑密度存在较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71(p<0.05),在坡度大于8°时沟壑密度最大。(4)沟壑密度随坡长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坡长200~299 m内最大,超过500 m后逐渐降低。(5)沟壑密度与流域长宽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p<0.05),沟壑密度随流域长宽比的增大而减少。
许晓鸿隋媛媛张瑜欧洋罗莉莉李阳
关键词:坡耕地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沙规律及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坡面产沙规律及其与径流的相关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侵蚀泥沙与原土壤的颗粒特征。结果表明:1产流时间受降雨强度与坡度共同影响,降雨强度和坡度越大,产流时间越短,随降雨强度增加坡度对产流时间的影响越加明显。2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产沙量(4 min产沙量)均随降雨历时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峰值不同,降雨强度越大峰值越大。3累计产沙量与累计径流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可用方程y=AxB来表达,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6,达极显著水平,系数A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减小,系数B受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变化。4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的侵蚀泥沙颗粒级配不同,与原坡面土壤颗粒级配的差异程度表现为1.2 mm/min<0.8 mm/min<0.5 mm/min,随着降雨强度的减小,侵蚀泥沙中<0.01 mm颗粒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0.01 mm颗粒的相对含量减少,并且降雨强度越小,这种变化程度越明显。
崔斌张瑜许晓鸿王洋
关键词:模拟降雨产沙量侵蚀泥沙
吉林省侵蚀沟区域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以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数据为数据源,对吉林省41个县(市、区)的侵蚀沟进行了分类汇总:吉林省境内现有侵蚀沟道62 978条,其中发展型沟道61 081条、稳定型沟道1 897条,各占96.99%和3.01%;按普查的分级分类方法,吉林省境内发展型沟道中有小型沟道22 200条、中型沟道32 287条、大型沟道6 594条,各占36%、53%和11%。对全省侵蚀沟按长白山山地水源涵养减灾区、长白山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东北漫川漫岗土壤保持区、松辽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4个类型区分别进行归类总结,研究了各类型区的侵蚀沟数量及分布特征。
芦贵君张瑜许文旭许晓鸿崔斌崔海锋
关键词:水利普查区域分布特征
暗棕壤坡耕地水保耕作保水保土效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结合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实际利用情况,以不改变原坡面参数为前提,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对5°和8°坡耕地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径流量和产沙量进行了观测,并分析了暗棕壤坡耕地不同坡度下不同耕作方式的保水保土效益及其产流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措施对地表径流量影响差别很大,表现为8°横垄玉米>8°横垄玉米+秸秆还田>5°横垄玉米>5°横垄玉米+秸秆还田>8°横垄玉米+秸秆还田+地埂植物带>5°横垄玉米+秸秆还田+地埂植物带。(2)不同小区的产沙量与产流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即产流量越大,产沙量越大,但二者并不呈线性关系。(3)8°横垄玉米小区最易产流,而产流与否可根据I30进行判断,当I30≥6mm/30min时,产流的概率达到了91%,产流时的最小降雨量为6mm。(4)8°和5°横垄玉米+秸秆还田+地埂植物带小区的产流与否受降雨强度的影响远大于受降雨量的影响。
许晓鸿任丽崔斌张瑜王永丰隋媛媛崔海锋
关键词:坡耕地径流量
新型薄坎水平梯田技术研究与应用
为解决黑土区传统水平梯田实施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限制,对一项新型薄坎水平梯田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以为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新技术.结果表明:(1)薄坎水平梯田由直立式薄壁构件组装而成,具有占地小、稳定性高、施工简...
刘明义隋媛媛
关键词:梯田水土流失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