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084)

作品数:8 被引量:90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军李梦雅沈航宋城城郑璐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情景
  • 3篇情景模拟
  • 2篇应急疏散
  • 2篇疏散
  • 2篇稳定性分析
  • 1篇应急
  • 1篇应急预案
  • 1篇灾害
  • 1篇灾害危险性
  • 1篇沙量
  • 1篇上海石化
  • 1篇石化
  • 1篇输沙
  • 1篇输沙量
  • 1篇水动力
  • 1篇水下三角洲
  • 1篇水灾
  • 1篇台风
  • 1篇台风风暴潮
  • 1篇网络

机构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市气候中...

作者

  • 8篇王军
  • 5篇李梦雅
  • 2篇沈航
  • 2篇宋城城
  • 2篇郑璐
  • 1篇许世远
  • 1篇陈振楼
  • 1篇胡恒智
  • 1篇董军刚

传媒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暴雨内涝危险性情景模拟方法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14
2016年
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与水文/水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修正的SCS模型进行产流模拟,利用局部等体积法和水动力模型进行汇流模拟,建立了基于情景的城市暴雨内涝危险性模拟工具,并对相同雨强情景下不同汇流模型的模拟结果与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局部等体积法计算简单,对降雨的时程分配较为敏感,峰前历时和雨强对结果影响显著,较适合于雨型确定的城市暴雨内涝危险性快速模拟;水动力模型计算复杂,与整个降雨历时存在明显关系,模拟精度较高。(2)利用台风"麦莎"带来强降雨导致的积水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水动力模型法模拟结果与实测降雨积水更为接近,更适合上海中心城区暴雨内涝危险性情景模拟。
黄清雨董军刚李梦雅王军
1972—2013年杭州湾北岸金山深槽演变特征与稳定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运用GIS技术对1972-2013年金山深槽的冲淤特征、演变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期来看,15m深槽区以冲刷为主,冲刷区占总面积的88.05%,冲刷量(120.35×106 m3)远大于淤积量(3.76×106 m3),年均净冲刷速率为7.46cm/a;深槽整体向纵深发展,纵长增加了7.34km,展宽增加近1km,且有明显向南展宽趋势;抗冲刷沉积层使得深槽在强潮冲刷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平均和最大深度波动幅度较小,平均深度维持在21.01~23.59m,最大深度在46.90~51.00m间且分布集中。(2)短期来看,特定地形条件下的冲淤变化明显受人类活动所致水沙变化的影响。2002-2012年,年均净冲刷速率高达22.14cm/a,2012-2013年,冲淤基本平衡。(3)基于15m、20m、25m深槽区中轴线摆动幅度的稳定分析可知,深槽大部分区域处于稳定状态,稳定区范围均占65%以上,但在第6次围堤西侧和城市沙滩前处于不稳定状态,摆动幅度较大,建议加强附近水文监测以及海堤安全评估。
郑璐张伟王军何晓峰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
上海石化近岸海床冲淤特征与海堤稳定性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运用GIS对2000-2013年上海石化近岸海床冲淤特征、机制及海堤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3年海床大范围为淤积区,但金山深槽冲刷强度较大。其中,2000-2004、2004-2008年以冲刷为主,年均净冲刷速率为5.27cm和10.52cm;2008-2012年以淤积为主,年均净淤积速率为8.50cm;2012-2013年冲淤较稳定,稳定区占总面积的76.04%;(2)8个断面北岸及深槽中部(断面Ⅴ)地形较稳定,但在深槽西部(断面Ⅰ和Ⅱ)和东部(断面Ⅶ和Ⅷ)南侧冲刷;离岸15m以浅海床以淤积为主;(3)海堤稳定评估中,第六次围堤岸段稳定性较低。总之,海床的冲刷与金山涨潮冲刷槽补沙机制的丧失有关,同时城市沙滩、南汇促淤等工程也有影响,新一轮涉水旅游项目正在开发中,需密切关注。
郑璐李梦雅王军张伟何晓峰
关键词:上海石化
近30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与受控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长江口1982-2010年间4个年份的高精度实测地形数据、大通站输沙量数据以及河口工程建设信息等,分3个阶段研究了长江口整体冲淤规律、不同分区冲淤变化时空差异、重点断面垂向冲淤特征、水下三角洲重要区域(崇明东滩、横沙浅滩、九段沙以及南汇东滩)的演变趋势与受控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长江口整体上表现为略微冲刷,冲刷面积占51.83%,在3个阶段中呈现出"冲刷—淤积—再冲刷"的冲淤演化态势,且冲淤变化时空差异显著,仅长江北港区为持续冲刷。(2)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东侧和北侧、九段沙北侧以及南汇东滩的5 m以浅区域以垂向淤积为主,而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南侧、九段沙东侧和南侧的5 m以浅区域则以垂向冲刷为主。(3)长江口重要区域2 m和5 m等深线包络面积整体上是不断增加的,1982-2010年时段内年均增加量分别为10.42 km2/a和7.99 km2/a,但各分区则表现不一致;10 m等深线包络面积在整体上及各个分区内均表现为明显减小;15 m等深线包络面积变幅较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4)受河口工程建设影响,仅崇明东滩水下三角洲等深线包络面积减小的趋势与大通站输沙量减少趋势相同。主要结论:从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等深线包络面积和分布形态的变化看,基于目前上游输沙量持续减少的宏观自然背景下,大规模的河口工程建设对近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演变的控制作用日益明显。
宋城城王军
关键词: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冲淤变化输沙量
黄浦区北部子汇水区划分方法及暴雨内涝情景模拟被引量:7
2019年
近年来,城市地区面临的内涝灾害风险与日俱增。为研究暴雨引发的内涝灾害,以上海市黄浦区北部为研究区,分别使用人工划分法和泰森多边形划分法建立管网模型,并利用InfoWorks ICM模型对不同重现期情景下研究区的淹没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泰森多边形划分法构建的城市雨洪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区的暴雨内涝情景模拟;最大淹没面积和最大积水深度均随着重现期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在降雨重现期为5、10、20、50、100年时最大淹没面积分别为1.15、1.63、1.87、2.02、2.06km^2,内涝灾害明显加剧。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城市内涝灾害防治。
李若男王军胡恒智
关键词:情景模拟
洪灾应急疏散路径规划算法优化被引量:24
2016年
应急疏散是救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路径规划能有效缩短疏散时间,减少人员伤亡。本文以疏散总时间最短为目标,考虑需求控制、容量限制、交通延误、公平分配和资源节约等约束条件,对经典Dijkstra算法进行改进;并采用混合拆分疏散方法,构建洪灾避难应急疏散路径规划模型。运用C#语言编写算法,求解最佳路径,基于自主开发的应急疏散分析工具Mini GIS,对规划路径进行动态模拟,依据反馈逐次优化算法。结果表明:理想算法、延时-改进算法、逆行-改进算法均能为县域尺度的洪灾避难疏散路径选择提供参考,但理想算法适用于组织简单、高度有序的疏散情景,延时-改进算法考虑了除交通拥堵之外的延误,与真实情况更为接近,逆行-改进算法避免了因中途路径调整而出现的"回头路",在时间最短次优的条件下,更有利于疏散过程管理与资源节约,其结果被认为是此次应急疏散路径规划的最优解。
李梦雅王军沈航
关键词:应急疏散路径规划
基于复合情景的上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模拟及其空间应对被引量:20
2014年
综合考虑海平面上升、陆域和海域地形变化、海塘沉降等因素,本文以上海历史上引发强风暴潮的热带气旋TC5612、TC8114和TC0012为基础,构建了12种复合灾害情景,利用MIKE21 F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台风风暴潮对上海造成的漫滩淹没影响。结果表明:以2010年为模拟基准年份,由于上海地区有高标准的海塘防护,发生风暴潮漫堤淹没的概率极低;但随着时间情景的改变,各情景要素强度加大,漫滩淹没危险性逐渐增大;在2040年的复合灾害情景中,以正面登陆类热带气旋造成的影响为最大,局部区域淹没深度可达3.0 m以上,全市25.23%的海塘和防汛墙存在漫堤危险,漫堤淹没危险区的面积可达到909.53 km2。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应急避难模拟及避难场所优化研究,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城市水源涵养区、开挖城市蓄水空间、提高部分海塘设防水平、加强城市排涝系统建设和优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等空间应对方案。研究成果给上海新一轮"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宋城城李梦雅王军许世远陈振楼
关键词:台风风暴潮情景模拟MIKE21FM危险性分析
风暴洪水灾害应急疏散方法研究——以浙江省玉环县为例被引量:9
2016年
以浙江省玉环县为例,对超强台风(中心气压为915hPa,最大风速>61.2m·s-1)风暴洪水灾害情景下的应急疏散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基于"点-线-面"洪灾避难思想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应急疏散网络模型;其次,以疏散总时间最短为目标,并综合考虑避灾容量、交通拥堵、公平分配、资源节约等因素,求解最佳疏散路径;最后,根据疏散过程动态模拟结果,进一步优化路径选择,并编制应急疏散专题预案。结果表明:如果遭受915hPa超强台风袭击,将玉环县受淹危险区内的人群完全疏散到安全地带平均耗时647s(约11min),最长疏散时间不超过45min,可满足应急避难的实际需求。该疏散预案可为完善城市安全保障系统提供科学参考。
沈航李梦雅王军
关键词:GIS网络分析应急预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