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Z007)

作品数:22 被引量:203H指数:6
相关作者:徐志国王海洲袁光锋岳成浩赵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政治
  • 4篇休谟
  • 3篇主义
  • 3篇自由主义
  • 3篇公民
  • 2篇政治思想
  • 2篇政治仪式
  • 2篇社会
  • 2篇权力
  • 2篇公民身份
  • 2篇共和主义
  • 1篇党校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政治
  • 1篇第三方实施
  • 1篇动员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专业
  • 1篇新闻专业主义
  • 1篇叙事

机构

  • 17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中共上海市委...

作者

  • 5篇徐志国
  • 3篇袁光锋
  • 3篇王海洲
  • 2篇刁瑷辉
  • 2篇岳成浩
  • 2篇赵勇
  • 1篇史松明
  • 1篇曹龙虎
  • 1篇李智
  • 1篇张凤阳
  • 1篇唐慧玲
  • 1篇吴晓锋

传媒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学海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理论界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休谟的商业共和主义思想探析
2012年
古典共和主义认为,"共和"的必要前提是积极的公民美德,而商业是腐化公民美德的重要力量,从而使公民自由变得不可能。因此,摆在近代政治思想家面前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在商业社会背景下,共和政治是如何可能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休谟的政治思想可以被看成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他对商业社会的道德辩护以及对"派系"与"联邦大共和国"思想等理念的阐发,使他成为共和主义思想传统中不可忽视的思想家。
徐志国
关键词:休谟公民美德
休谟论正义规则实施的三种动力被引量:2
2012年
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但正义作为一种规则在社会中又是极其脆弱的。正义的脆弱性决定了研究正义实施问题的重要性。休谟的政治哲学包含深刻的正义实施思想,他认为,个体在合作博弈中追求长远利益的动机,及正义之道德情感构成了正义规则自我实施的重要动力;而政府权威的"第三方强制"则构成了正义规则实施的外在因素。休谟的正义实施思想对于我们理解正义规则在社会中的实现及稳定有重要的启示。
徐志国
关键词:休谟重复博弈正义感第三方实施
互联网使用与业主抗争:以番禺反垃圾焚烧维权事件为案例被引量:11
2012年
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业主抗争已经成为社区政治中的重要现象。在一些业主抗争案例中,互联网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番禺反垃圾焚烧维权事件为研究案例,探讨互联网使用在业主集体抗争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为业主提供信息传递、共识塑造等公共平台,并建构业主之间的关系网络,进行社区的资源动员,从而有助于业主抗争。但互联网业主抗争受到国家、市场和社会等宏观权力结构的深层次影响,宏观权力会渗透到互联网空间中,并塑造抗争者的行动逻辑和抗争效果。因此,对于互联网政治效应的研究不能走向技术的乌托邦,而需要将其置入现实的权力场域,采用一种动态的视角,由此才能够建构一种"现实的乌托邦"。
袁光锋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抗争网络公共领域
国家治理中的“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运动式治理再认识被引量:56
2014年
作为革命时代的政治运作方式在后革命时代的延续,运动式治理的盛行体现为对传统革命动员逻辑的路径依赖,其运作逻辑体现为权威体制下的权力实践。由于运动式治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所以在政治实用主义的考量之下,运动式治理很难在政策工具中被摒除,这种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性也成为国家治理范式转型的艰难所在。但是,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治理实践,运动式治理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相悖,具有突出的局限性,从而使"范式转换"具有突出的必要性。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现代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制度化治理。
曹龙虎
关键词:运动式治理制度化治理范式转换
话语的政治:网民舆论监督的实践、逻辑与反思被引量:16
2011年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典型的网民监督事件进行个案分析,探讨了网民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知识精英的互动模式。我们认为,网民舆论监督的成功离不开传统媒体和知识精英力量的积极介入,多元的互动才是网民舆论监督成功的关键因素。网民监督的成功个案带有很多的偶然性,并不具有可复制性,也不能被常态化。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讲,网民只是基于网络技术中介的公民,因此网民的话语表达也同样要受到现实的法律和伦理约束。
史松明袁光锋
关键词:网民话语政治舆论监督碎片化后现代
“国家理由”的现代意蕴——对“reason of state”的历史解读被引量:6
2011年
"Reason of state"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关键术语,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现代政治的开端。学界通常从国家统治手段理性化的角度将其译为"国家理性"。然而,若从被创造的具体的"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来解读,即从马基雅维利的整体思想和他所处的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时代特点,到西方政治社会转型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崛起,"reason of state"均展现出"国家(利益)至上"的发明、散播与演变。就此而言,"reason of state"在西方现代性的语境中展现了国家成为政治的中心。
岳成浩
围绕公民身份理论的分歧及弥合的可能——兼评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以及文化多元主义被引量:2
2011年
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民身份理论成为西方主流政治思潮相互争论的焦点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该理论内部巨大张力。本文立足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语境,探讨四种主要政治思想围绕公民身份问题的本质分歧和弥合的可能。首先,就"何种善""、何种自我"问题,比较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文化多元主义对公民身份问题分歧的根源;然后,探讨自由主义对其他思潮包容和妥协的可能性,诠释四种思潮影响下的公民身份理论在多大程度上与协商民主这一实践理论相契合。
刁瑷辉
关键词:公民身份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共和主义文化多元主义
从“破坏”到“建设”——西方学术界对休谟政治哲学“印象”的转变
2012年
近年来,休谟政治哲学研究逐渐在我国学术界成为热点。究其原因,除了中国学术自身发展的规律之外,也受到西方学术界关于休谟政治哲学研究强劲复兴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之前,西方学术界一般将休谟看成是一个契约论的著名破坏者,认为其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此后,在一系列学术运动的努力下,休谟政治哲学这种“消极形象”逐渐被打破,
徐志国
关键词:西方学术界政治哲学休谟哲学研究中国学术
“后革命”时期国家治理:基于承认政治的理论视角被引量:5
2010年
作为一种历史叙事,"后革命"主要指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新时期,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动力,大量超阶级、跨民族的个人和全人类问题成为社会生活领域的主体,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相互承认关系成为这一时期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承认政治的理论视角,"后革命"时期的国家治理应建立主体间的相互承认范式,依托基于承认基础上的现代民主,深化基于承认基础上的现代政治认同,构建并维护多元的价值体系。
唐慧玲
休谟对“道德政治”思想的反思与批判
2012年
"道德政治"是一种认为良好的政治必须以"积极的公民美德"为根基的政治观。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休谟对"道德政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认为,"道德政治"无法约束"人性的贪欲",无力应对派系冲突,也无法与商业社会相适应。在现代商业社会,良好的政治只能是一种以构建游戏规则为基础的"制度政治"。不过,休谟对"道德政治"的批判,并非意味着他否认道德对于政治的重要意义,他反对的只是那种依赖"强道德"而忽视"制度建设"的政治观。
徐志国
关键词:休谟道德政治人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