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无)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建军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演进的内在逻辑——以中国知识群体的“当代特质”及其“介入机制”作为研究视角
- 2010年
-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变迁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面镜子,也是驱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种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既表现出与中国古代和近代政治传统的一种内在契合性,又表现为对现代社会和国家建设的积极回应。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思潮既是中国近现代悬而未决的一些重大命题的延续,又是中国改革开放孕育出来的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反思。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较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在导致社会结构分化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群体的分化。日益高涨的世俗化运动在消解国家权力和文化权力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为不同政治思潮之间的对话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在告别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这一思维惯性之后,文化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共融空间已经形成。本文提出当代中国政治思潮实际上体现为三种面向:作为颠覆力量的政治思潮,作为重构力量的政治思潮,以及作为治疗力量的政治思潮。
- 刘建军
- 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知识群体政治思潮政治理想社会结构分化历史过程
-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根源与演进被引量:8
- 2009年
- 当代中国政治思潮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面镜子,又是驱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产生与演进,是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学的恢复、社会变革、知识群体的兴起以及知识生产、传播体系的变化,是刺激当代中国政治思潮产生的直接根源。当代中国政治思潮的演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价值重估运动和权威体系改造运动:对改革开放时代的早期回应;(2)国家—社会关系重构运动:对市场化的回应;(3)改革政府运动:对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理性回应;(4)民族主义与民族复兴运动:后冷战时代对全球化的政治回应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当代中国政治思潮具有不同的关怀和政治属性。
- 刘建军
- 关键词:政治思潮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