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30205)

作品数:42 被引量:538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靖庞艳梅冯利平陈超潘学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玉米
  • 11篇干旱
  • 10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7篇水分
  • 5篇生育
  • 5篇生育期
  • 5篇胁迫
  • 5篇涝渍
  • 5篇涝渍胁迫
  • 4篇四川盆地
  • 4篇盆地
  • 4篇气象
  • 4篇夏玉米
  • 4篇甘蔗
  • 3篇水分盈亏
  • 3篇气候资源
  • 3篇环流
  • 3篇黄淮
  • 3篇黄淮地区

机构

  • 21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中国气象局成...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西南大学
  • 3篇安徽省气象局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广西气象减灾...
  • 3篇四川省气候中...
  • 2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重庆市气象局

作者

  • 8篇王靖
  • 7篇庞艳梅
  • 7篇冯利平
  • 6篇陈超
  • 6篇潘学标
  • 5篇余卫东
  • 4篇刘宗元
  • 3篇匡昭敏
  • 3篇盛绍学
  • 3篇罗红霞
  • 2篇陈燕丽
  • 2篇李永华
  • 2篇李莉
  • 2篇张天宇
  • 2篇胡程达
  • 2篇唐红玉
  • 2篇刘琰琰
  • 2篇赫迪
  • 2篇雷婷
  • 2篇向波

传媒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气象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南方农业
  • 1篇农学学报
  • 1篇Journa...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10年四川盆地玉米有效降水和需水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9
2015年
作物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是科学确定灌溉时期与灌溉量的重要依据。该研究基于1961-2010年四川盆地104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981-2010年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玉米生育期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和降水量的比率法计算了研究区域内玉米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采用参考作物蒸散量法结合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相应时段的需水量,并探讨了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除乳熟到成熟期外,玉米全生育期及播种到乳熟期的有效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均呈减少趋势;除播种到拔节期外,全生育期和拔节到成熟期的缺水量以下降趋势为主。比较各区域典型地区玉米水分盈亏状况,盆地北部玉米水分亏缺程度最严重,而盆地西部最轻;比较玉米各个生育阶段的水分满足情况,播种到拔节阶段水分亏缺程度最严重。研究可为四川盆地玉米种植区的农业用水以及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庞艳梅陈超潘学标
关键词:降水量四川盆地玉米需水量水分盈亏
黄淮地区涝渍胁迫影响夏玉米生长及产量被引量:40
2014年
在黄淮平原,夏玉米常因降水过多遭受涝渍害而减产,确定其能忍受的涝渍胁迫天数,可为该区减轻涝渍引起的夏玉米产量损失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在田间条件下以玉米品种浚单20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设置持续淹水(3和5 d)和渍水(5、7和10 d)处理,旨在研究黄淮地区夏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持续涝渍胁迫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拔节期连续淹水3 d或拔节期、抽雄期连续渍水5 d夏玉米产量开始降低,产量损失率随涝渍时间延长而增加:拔节期淹水3 d、抽雄期淹水5 d,其产量损失率分别为28.4%和42.8%;拔节期或抽雄期渍水5 d的产量损失分别为13.8%和5.5%(2011年)和3.0%和3.4%(2012年);拔节期淹水5 d产量损失是淹水3 d的3.1倍;拔节期或抽雄期渍水10 d产量损失分别为渍水5 d的1.3和3.0倍(2011年)、2.4和3.2倍(2012年)。淹水天数相同时,拔节期淹水产量损失率大于抽雄期淹水。所有淹水处理都会降低每平方米有效株数,而抽雄期淹水5 d还影响秃尖比,拔节期淹水5 d影响所有测定指标如收获指数、果穗性状等。不同于淹水处理,所有渍水处理都不影响每平方米有效株数,但影响果穗长和秃尖比、收获指数(抽雄期渍水5 d除外)。涝渍胁迫的后续影响与胁迫生育期、及涝渍天数有关,如抽雄期淹水3-5 d和抽雄期渍水5 d只影响乳熟期地上部分干质量累积,而抽雄期渍水7 d会影响所有生育期干质量累积。拔节期淹水5 d和渍水10 d使玉米后期(吐丝后25-35 d)灌浆速度降低59.6%和28.9%。因此在玉米实际生产中出现连续强降水天气时,建议尽快采取排涝降渍措施减少以避免玉米拔节期连续淹水3 d或抽雄期连续渍水5 d,从而降低涝渍胁迫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余卫东冯利平盛绍学石磊
关键词:水分涝渍胁迫夏玉米黄淮地区
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省单季稻水分盈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4年
研究利用四川稻区109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6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0年的单季稻生育期资料,计算了研究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并探讨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内的缺水量和缺水率。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水稻年均缺水率在孕穗到开花期最高,移栽到孕穗期次之,开花到成熟期最低。近50 a来,水稻全生育期年有效降水量、需水量和缺水量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而缺水率在稻区中、西部总体呈升高趋势;有效降水量在移栽到孕穗期和开花到成熟期以减小为主,而在孕穗到开花期总体呈升高趋势;需水量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总体均表现为减小趋势;缺水量和缺水率在孕穗到成熟期以减小为主,而在移栽到孕穗期稻区中、西部地区呈升高趋势。研究可为四川稻区的农业用水及合理灌溉提供依据。
陈超庞艳梅潘学标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分盈亏统计分析
基于WOFOST作物模型的玉米区域干旱影响评估技术被引量:10
2017年
为探讨作物区域干旱影响评估技术,拓展农业气象灾害区域影响评估方法,基于WOFOST作物模型,以西南玉米干旱为研究对象,对发育期、光合生产等模块进行了改进与提高,利用西南地区8个代表性站点的玉米田间观测数据和同期逐日气象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适宜性检验,在此基础上,选择西南地区历年典型干旱年份,模拟分析了玉米的产量变化趋势,并与实际减产率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玉米生育期模拟值与实测值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由原来的3.25%~6.95%降低到1.48%~3.07%,R^2由原来的0.57~0.79提高到0.63~0.99,平均模拟精度由原来的74.12%提高到78.9%。玉米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NRMSE范围由原来的7.88%~11.99%降低到3.07%~6.79%,R2由原来的0.52~0.93提高到0.77~0.98,平均模拟精度由原来的75.7%提高到80.95%。对1987年、1992年及2006年西南地区关键生育期典型干旱年份产量模拟平均精度分别是69.8%、78.1%与75.9%。结合上述分析可得出模型对发育期与产量的模拟精度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模型对西南玉米主产区干旱影响评估有很好的反应,对干旱分布范围与分布规律的模拟值与实际情况基本接近,表明该方法可为区域干旱影响评估提供一种更为科学的评估技术。
张建平王靖何永坤陈艳英
关键词:作物模型玉米干旱生育期
A modified vegetation water supply index(MVWSI)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rought monitoring over Sichuan and Chongqing, China被引量:3
2016年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vegetation water supply index(VWSI), relativ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NDVI) and relativ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RLST) are proposed, with which a modified vegetation water supply index(MVWSI) is constructed, i.e.,MVWSI=RNDVI/RLST^2. Compared with VWSI, MVWSI eliminates the difference caused b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VWSI. MVWSI was applied to monitor drought over Sichuan and Chongqing, China in 2006, suggesting that MVWSI can demonstrate the whole process of drought from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to its weakening and disappearance. The relative precipitation index(RPI) i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MVWSI. The examination result shows that MVWSI and RPI have high consistency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site time series analysis. Compared with 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VCI), 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TCI), vegetation 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VTCI) and 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TVDI), MVWSI is simpler in calculation and more stable hence more easily realized in application.
WU Men-xinLU Hou-quan
基于SPEI的广西甘蔗生育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9年
干旱是影响甘蔗生产最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蔗生育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对于蔗糖生产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甘蔗主产区广西为研究区,利用1971-2017年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作为干旱指标,在充分验证其对干旱监测适用性的基础上,以甘蔗不同生育期为时间尺度,同时考虑研究区甘蔗播种期差异,分析广西甘蔗不同种植区各等级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结果发现:1)利用SPEI可以较客观的反映甘蔗生育期干旱。SPEI与甘蔗种植区典型干旱事件的时间、强度吻合度较高,甘蔗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SPEI与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多呈显著相关,多数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水平检验。2)1971-2017年,甘蔗各个生育期多呈干旱化趋势。其中,分蘖期干旱化趋势最强,苗期次之,茎伸长期干旱化趋势最弱,工艺成熟期呈湿润化的变化趋势。3)甘蔗不同生育期干旱周期变化明显。在10~15a时间尺度上,多有4~6个干-湿循环,5a时间尺度下则有更多的干-湿循环交替,相较于分蘖期和工艺成熟期,茎伸长期、苗期周期变化更明显。4)甘蔗各个生育期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甘蔗工艺成熟期干旱发生频率最高,分蘖期干旱最低,茎伸长期和苗期相当。甘蔗各个生育期均以轻旱为主,重旱和特旱发生频率较低,其中茎伸长期和工艺成熟期中旱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生育期。对于甘蔗苗期和茎伸长期,桂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于其他地区,而对于分蘖期和工艺成熟期,桂中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
陈燕丽蒙良莉黄肖寒黄肖寒冯利平
关键词:甘蔗干旱生育期
未来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及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趋势的预估,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玉米生产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内主要气候资源(日平均气温≥10℃积温、日照时教、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缺水率)和玉米生产潜力(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在A2和B2两种气候情景F.2071-2100年四川盆地玉米生育期内≥10℃积温、日照时数和参考作物蒸散量都呈增加趋势;两种气候情景下,日平均气温≥10℃积温的增量分别为460-64l℃·d和376~492℃·d,在盆地西部增量最大;日照时数的增量分别为15-225h和33~202h,雅安增加最多;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增量分别为76~144mln和73~123mm,雅安增加最多。降水量在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变幅分别为-87~56mm和-73~47mm,雅安减少最多。玉米缺水率分别增加2%~18%和5%-16%,雅安增幅最大,未来四川盆地玉米受干旱灾害的风险可能加大。在A2和B2情景下,2071--2100年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分别增加228-3277kg·hm之和485~2960kg·hm2,雅安和川北部分地区增量最大;光温生产潜力也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2923~5874kg·hm屯和2697~4909kg.hm2,雅安的增量最大;气候生产潜力同样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984~2975kg·hm-2和293~2090kg.hm,盆地西部增加较多。未来四川盆地气候资源变化对玉米的生产有利,产量存在提升空间。
庞艳梅陈超潘学标韦潇宇
关键词:气候变化四川盆地玉米气候资源
基于AHP和GIS的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评估被引量:26
2013年
为增强对广西秋季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该文利用气象、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广西省秋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度、孕灾环境的脆弱度、干旱承灾体的易损度和抗灾能力等4个方面选取因子,构建秋旱灾害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以此构建评估模型并计算广西秋旱灾害风险指数,再基于GIS绘制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中盆地和桂西部分山区;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和桂北的山区,桂南沿海和桂东南部分地区。利用广西干旱灾情数据验证表明,广西秋旱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结果与干旱灾情损失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该研究为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前防御提供决策依据。
李莉匡昭敏莫建飞孟翠丽
关键词:干旱地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重庆夏季旱涝急转与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
本文利用1961—2012年期间重庆的逐月降水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的海温、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26项环流指数等资料,结合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重庆旱涝急转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同期和前期大气环流...
张天宇唐红玉雷婷向波李永华
关键词:夏季旱涝急转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攀西烤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本研究基于1981—2014年四川省攀西地区15个县的气象和烤烟资料,建立烤烟产量和各气候因子的一元线性及逐步回归方程,研究攀西烤烟产量对单个气候因子和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为烤烟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攀西烤烟产量随着气温和日较差上升1℃、降水减少100 mm、辐射增加100 MJ/m2产生了响应,辐射量上升导致产量敏感的面积比例最大,占播种总面积的51.8%,产量变化为-47.26%~23.53%;最低气温升高导致产量脆弱的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2.0%,产量变化为-38.3%^-7.79%;产量对移栽期的气温和日较差升高、成熟采烤期的辐射量增加以及旺长期的降水量减少最敏感。受到6个气候因子变化的综合影响,烤烟产量对气候变化表现为敏感的面积比例为59.8%,产量变化为-26.3%~36.1%,脆弱的面积为28.9%;产量对旺长期和成熟采烤期的气候变化最敏感。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变化对烤烟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抓住有利的气候资源,保障攀西烤烟的安全生产。
陈超庞艳梅刘琰琰张玉芳曹艳秋
关键词:烤烟气候变化敏感性脆弱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