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0JK623)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曹卫平史启超赵敏周敏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地基
  • 3篇软土
  • 3篇土地基
  • 3篇路堤
  • 2篇软基
  • 2篇软土地基
  • 2篇中性点
  • 2篇摩阻力
  • 2篇公路
  • 2篇负摩阻力
  • 2篇高速公路
  • 1篇地基处理
  • 1篇地基处理方法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分析
  • 1篇软土地基处理
  • 1篇软土地基处理...
  • 1篇深厚软基
  • 1篇塑料排水
  • 1篇塑料排水板

机构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西安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曹卫平
  • 2篇史启超
  • 2篇赵敏
  • 1篇周敏

传媒

  • 2篇路基工程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比较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主要问题是地基强度低,路堤沉降量大,沉降不均,路堤易失稳。采用数值方法对塑料排水板、碎石桩和刚性桩三种方法处理软土地基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刚性桩的刚度远大于桩间土的刚度,因此承担了大部分路堤荷载,仅有小部分路堤荷载由桩间土承担,刚性桩能很好地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碎石桩能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改善软土的渗透性,处理效果差于刚性桩,塑料排水板仅能提高软土的渗透性,因此处理效果最差;②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时,路堤最易发生失稳破坏,碎石桩次之,采用刚性桩处理软土地基时,路堤稳定性最高。
史启超曹卫平
关键词: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碎石桩刚性桩路堤稳定性
黄土地基中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负摩阻力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通过2根试桩的现场预浸水再加载试验,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基中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在预浸水过程及其之后的加载过程中桩身摩阻力、桩端反力及桩身中性点深度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与我国现行规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桩周土浸水过程中,桩身负摩阻力、正摩阻力及桩端反力均逐渐增大,桩身中性点位置逐渐下移。浸水结束时,中性点深度比为0.54~0.61,远小于桩基规范的推荐值;(2)在桩顶施加竖向荷载过程中,桩身负摩阻力逐渐减小,而正摩阻力及桩端反力继续增大,桩身中性点位置逐渐上移。桩顶竖向荷载P=11 000 kN时,中性点深度比为0.15~0.61,也远小于桩基规范的推荐值;(3)在桩顶设计荷载作用下,实测的桩身负摩阻力大小、分布范围及分布形式与桩基规范及黄土规范的规定有较大的差异;(4)黄土地基中桩身负摩阻力及中性点深度随着桩周土浸水、桩顶荷载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负摩阻力的大小也受到桩径的影响。
曹卫平赵敏
关键词:桩基础黄土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负摩阻力中性点
深厚软基高速公路拓宽新老路堤相互作用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深厚软基上的高速公路拓宽时,新老路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拓宽时间对新老路堤差异沉降、路面面层应力及路面横坡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厚软基高速公路拓宽前,老路堤的沉降随着时间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软土渗透系数小,因此拓宽前老路堤运行时间越久,软基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越充分,拓宽路堤对老路堤的影响越小,新老路堤间的差异沉降也越小。老路堤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行后再拓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新老路堤面层的应力,避免路堤面层产生裂缝。拓宽后,老路堤的横坡比随着时间减小,并出现明显的反坡现象。本文得到的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史启超曹卫平
关键词:高速公路差异沉降软土地基
桩承式加筋路堤等沉面高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以台缙高速公路桩承式加筋路堤工程为依托,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桩承式加筋路堤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桩帽净间距、路堤填土内摩擦角、路堤填土粘聚力、水平加筋体拉伸强度对等沉面高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等沉面高度与桩帽净间距的比值为3.0~3.7;路堤填土内摩擦角越大,等沉面高度越小;路堤填土粘聚力、水平加筋体拉伸强度的大小对等沉面高度没有影响。
周敏曹卫平
关键词: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
刚性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基性状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刚性桩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对其承载变形机理还缺乏深刻认识。采用数值方法对端承型桩及摩擦型桩在路堤填筑及软基固结过程中桩土应力比、桩土沉降、桩身轴力、负摩阻力及中性点深度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不论端承型桩还是摩擦型桩,由于其刚度远大于桩间土刚度,因此绝大部分路堤荷载由桩承担,桩间土仅承担了少部分路堤荷载。桩间土土压力随着路堤填筑和软土固结经历了先增大、然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②路堤填筑及软基固结过程中,端承型桩仅发生很小的沉降,其大部分沉降发生在路堤填筑过程中,摩擦型桩的沉降则较大,其大部分沉降发生在路堤填筑完毕之后的软基固结过程中。端承型桩大部分区段桩身沉降小于桩侧土沉降,而摩擦型桩大部分区段桩身沉降大于桩侧土沉降;③无论是端承型桩还是摩擦型桩,在路堤填筑过程中,桩身轴力及负摩阻力增加均较快,而在软基固结过程中增加则较慢。端承型桩的大部分桩段存在负摩阻力,摩擦型桩的负摩阻力分布区段则较短;④在路堤填筑及软基固结过程中,桩身中性点位置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变化过程。
曹卫平赵敏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负摩阻力中性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