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01J058)
-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4
- 相关作者:林旭林建银徐晓郑大利黄清玲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重大科技项目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细胞癌患者B和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变异特点被引量:8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X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最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它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B、C基因型HBV相关性HCC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不尽相同,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差别是否与B、C基因型HBVX基因之间的差别有关。因此本实验拟研究B、C基因型间HBVX蛋白氨基酸差异及其在HCC患者中的变异及特点,初步探讨其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PCR扩增22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HCC患者血清HBVX基因,克隆、测序并以VectorNTI6.0软件分析其基因型。以DNAMAN软件对标准HBV及HCC来源的HBVX蛋白进行氨基酸同源分析。结果检测的22个HBVX基因片段均属于B或C基因型。B、C基因型HBVX蛋白之间存在14个氨基酸的差异,HCC患者来源的B、C型HBVX蛋白存在4个氨基酸的共有变异,C型HBVX蛋白尚有6个型特异性变异。这些差异或变异氨基酸均位于X蛋白B、T细胞表位或反式激活区及调节区内。结论B、C基因型HBVX蛋白之间存在氨基酸差异,且在HCC中发生基因型特异性变异,这些差异或变异氨基酸可能导致X蛋白免疫学功能及反式激活功能的不同。
- 徐晓陈婉南郑大利黄清玲林旭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基因型肝细胞癌
-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结构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全基因组的结构及特点。方法 PCR扩增并克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HBV全基因组DNA ,测序并进行基因结构分析。结果 获得不同肝癌患者来源的 2 2株HBV全基因组DNA ,均属于C或B基因型和adr或adw2血清型。与标准株相比 ,肝癌患者来源的HBV在表面抗原、核心抗原的B/T细胞表位、X蛋白的反式激活区及增强子Ⅱ、核心启动子区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共有变异。结论HBV的基因型与基因变异可能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林旭徐晓郑大利林建银
- 关键词:肝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基因结构克隆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调查非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NAFLD的发生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7年18月体检确诊的NAFI.D患者385例和同期的体检健康人群825人进行调查。自制调查表收集两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疾病既往史及生物化学检查结果,并对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两组问均衡检验采用f检验和x^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变量,找出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在饮洒量(g/周)、是否喝茶、是否吸烟、运动指数、韭餐速度、应酬频率、食用油种类、是否食用海产品、是否有脂肪肝家族史及是否有高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ALT增高、AST增高、高尿酸血症、肥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8个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18个因素中有12个因素进入模型,其中肥胖(OR=6.35)、高血压(OR=3.82)、血脂异常(OR=2.95)、高密度脂蛋白降低(OR=2.85)、高血糖(OR=2.82)、ALT增高(OR=2.80)、高尿酸血症(ON=2.35)、HBsAg阳性(OR=1.99)、脂肪肝家族史(OR=1.79)及常吃海产品(OR=1.58)是NAFLD的危险凶素,而饮茶(OR=0.72)和经常运动(OR=0.90)则是NAFLD的保护因素。结论影响NAFLD发病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生活方式,与遗传因素也有关。
- 彭仙娥赖智双陆青青林建银林旭
- 关键词:脂肪肝病例对照研究
- 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构对反式激活能力影响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研究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 (HBV)X蛋白氨基酸差异对反式激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DNAMAN软件对GenBank中B、C基因型HBV的X蛋白进行氨基酸同源比较 ,确定B、C基因型HBVX蛋白各自的保守氨基酸序列并分析基因型特异性氨基酸。以相应核苷酸序列为参照 ,通过基因定点突变的方式获得保守的B、C型HBVX基因 (分别为XB及XC)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XB及pcDNA3.1 XC。将表达载体与报告质粒pCMVβ(含CMV即刻早期启动子 )共同转染HepG2细胞并检测细胞内 β 半乳糖苷酶的活性 ,实验数据以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B、C型HBVX蛋白之间共有 17个氨基酸差异 ,主要位于蛋白的反式抑制区及反式激活功能区。β 半乳糖苷酶在各组转染细胞内的活性依次为pcDNA3.1 XB +pCMVβ组 >pcDNA3.1 XC +pCMVβ组 >pcDNA3.1 Hygro( ) +pCMVβ组 (对照组 )。结论 B、C基因型HBVX蛋白对CMV即刻早期启动子均有反式激活能力 ,且B基因型HBVX蛋白要强于C基因型 ,这种差别与B、C基因型间X蛋白的 17个氨基酸差异有关。X蛋白反式激活能力的不同与B、C基因型HBV产生不同的临床及病理表现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林旭徐晓黄清玲郑大利林建银
- 关键词:B基因型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