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03DS125)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宋志慧王方方闫宾萍王爱丽林华兵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毒性
  • 3篇三苯
  • 3篇三苯基
  • 3篇三苯基锡
  • 3篇苯基
  • 2篇摇蚊
  • 2篇摇蚊幼虫
  • 2篇过氧化物
  • 2篇过氧化物酶
  • 2篇CU^2+
  • 2篇颤蚓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毒性作用
  • 1篇幼苗
  • 1篇致畸作用
  • 1篇生理变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旅游
  • 1篇生态旅游开发
  • 1篇生物浓缩

机构

  • 8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8篇宋志慧
  • 2篇闫宾萍
  • 2篇王方方
  • 1篇吴光前
  • 1篇刘歌
  • 1篇王爱丽
  • 1篇孙新元
  • 1篇林华兵
  • 1篇王秀娟

传媒

  • 6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Ni^(2+)、Hg^(2+)和五氯酚对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幼虫的毒性和生物浓缩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了Ni2+、Hg2+和五氯酚对羽摇蚊幼虫的毒性和生物浓缩。Ni2+对羽摇蚊幼虫的24 h-LC50和48 h-LC50分别为5.7 g.L-1、1.4 g.L-1;Hg2+对羽摇蚊幼虫的24 h-LC50和48 h-LC50分别为3.54 mg.L-1、2.64 mg.L-1;五氯酚对羽摇蚊幼虫的24 h-LC50和48 h-LC50分别为0.11 mg.L-1、0.09 mg.L-1。羽摇蚊幼虫在10μg.L-1Hg的7 d-BCF为430;在10 mg.L-1Ni的7 d-BCF为176;在0.02 mg.L-1五氯酚的7 d-BCF为30。并观察了镍、汞和五氯酚对羽摇蚊幼虫下唇板和大颚的致畸作用。
闫宾萍宋志慧
关键词:LC50生物浓缩致畸作用
三苯基锡对青萍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以青萍(Lemna mino)为实验生物,通过研究不同浓度(0、0.04、0.08、0.12、0.16、0.20mg·L-1)的三苯基锡(TPT)对青萍生长发育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TPT对水生浮萍植物的毒性作用,以期为及时发现并排除TPT污染提供理论和直观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培养4d后,TPT对青萍叶片生长量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0mg·L-1;CAT、POD活性随TPT处理浓度的升高显著升高(各暴露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TPT对青萍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CAT和POD活性的变化可作为反映TPT污染胁迫的敏感指标.
宋志慧刘歌
关键词:三苯基锡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IC50
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在崂山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环境是有价值的,人们不能无偿使用它,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同时要对其造成的破坏进行经济补偿,这样才能保证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青岛的崂山环境资源极其丰富和宝贵,本工作用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理论对崂山开发的损益进行了分析,为合理利用崂山资源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并据此对崂山开发提出建议。
宋志慧闫宾萍
关键词:建设项目生态旅游
Cu^(2+)和Ni^(2+)单一和联合作用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研究了Cu2+、Ni2+单一和联合作用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出芽率、根长、芽长和芽中过氧化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长是Cu2+和Ni2+对小麦毒害的较好的监测指标,Cu2+和Ni2+对小麦根长的3d-IC50分别为3.38 mg.L-1和14.61 mg.L-1;Cu2+对小麦根长的抑制大于Ni2+,对小麦芽长抑制、出芽率的降低和芽中POD活性上升的影响小于Ni2+;Cu2+和Ni2+联合对小麦的根伸长表现拮抗,对芽伸长表现协同;1 mg.L-1Ni2+加入1~15 mg.L-1Cu2+对芽中POD活性表现出协同作用,8 mg.L-1和15 mg.L-1Ni2+加入1~15 mg.L-1Cu2+时表现出拮抗的作用。
王秀娟宋志慧
关键词:CU^2+NI^2+过氧化物酶
Cu^(2+)、Cd^(2+)和三苯基锡对小锥实螺(Galba pervia)的毒性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了铜(Cu2+)、镉(Cd2+)、三苯基锡(TPT)对小锥实螺(Galba pervia)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小锥实螺的幼螺和成螺的24 h-LC50为1.36和5.14 mg.L-1,Cd2+对幼螺和成螺的24 h-LC50分别为0.56和7.46 mg.L-1,TPT对幼螺和成螺的24h-LC50为0.020和0.25 mg.L-1。Cu2+浓度为0.04、0.08 mg.L-1时,小锥实螺对Cu2+的BCF是781、656;TPT浓度为10、15、20μg.L-1时,小锥实螺对TPT的BCF是2 648、1 7881、377;Cd2+浓度为0.4、0.8、1.0、1.4 mg.L-1时,小锥实螺内脏的BCF是597、146、94、46,腹足的BCF是333、69、47、24,壳的BCF是427、87、63、24。随着Cu2+、Cd2+和TPT浓度的升高,孵化天数先变少后变多,孵化率逐渐下降。刚孵化出的幼螺的心率在74 bpm左右,但是生长1 d后,随着Cu2+、Cd2+、TPT浓度的升高,幼螺的心率下降很快,从74 bpm下降到30 bpm左右。
王方方宋志慧
关键词:CU^2+CD^2+三苯基锡孵化率
水中铜离子对颤蚓的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测定了铜对颤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生物富集系数(BC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铜浓度的增大,颤蚓的死亡率明显升高,铜对颤蚓毒性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铜对颤蚓的24h-LC50、48h-LC50、72h-LC50分别为237.8、212.2、174.3μg/L,表明染毒时间越长,铜对颤蚓的毒性越大;浓度为12.5μg/L、25μg/L的铜对颤蚓的BCF分别为25.3和36.8,表明暴露浓度越大,生物富集程度越高;暴露于浓度为0、5、10、15、20、25μg/L的铜溶液24h后,颤蚓体内SOD活性的变化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实验表明颤蚓对铜的耐受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的生物富集作用。
孙新元宋志慧吴光前
关键词:重金属颤蚓毒性效应
固定化铜绿微囊藻对污水的净化及其生理特征变化被引量:17
2005年
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包埋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中,分别对合成污水和实际污水进行净化,研究其对污水中氨氮和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以及净化过程中藻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并与未固定的铜绿微囊藻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合成污水经过5天的净化,固定化铜绿微囊藻对合成污水中NH3-N和PO43--P去除率分别为92.92%和69.19%,而悬浮态藻对NH3-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36.54%和26.77%;实际污水经过6天的净化,污水中NH3-N的浓度由27.1 mg.L-1降为0 mg.L-1;PO43--P的浓度由2.55 mg.L-1降为0 mg.L-1。
王爱丽宋志慧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生理变化净化过程固定化NH3-N
三苯基锡对羽摇蚊幼虫、小锥实螺、颤蚓的毒性被引量:7
2007年
研究了三苯基锡(TPT)对羽摇蚊幼虫、小锥实螺、颤蚓的24 h-LC50和浓缩系数。结果表明,三苯基锡对羽摇蚊幼虫、小锥实螺、颤蚓的24 h-LC50分别为278.7、249.1、287.8μg.L-1;羽摇蚊幼虫在5、10μg.L-1TPT时的7 d-KBCF分别为60.4、70.5;小锥实螺在10、20μg.L-1TPT时的7 d-KBCF分别为2 648、1 377;颤蚓在10、20μg.L-1TPT时的7 d-KBCF分别为41.7、48.7。同时还研究了三苯基锡对羽摇蚊幼虫口器和小锥实螺螺卵孵化的致畸作用。
林华兵宋志慧王方方
关键词:三苯基锡颤蚓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